|
腕管綜合征 (CTS)是最常見的上肢神經卡壓綜合征,由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到卡壓引起,其常見病因包括解剖變異(如腕管狹窄)、糖尿病、妊娠及甲狀腺功能減低等。CTS 臨床癥狀常表現為拇指、食指、中指和環(huán)指橈側麻木、刺痛、燒灼樣痛,持續(xù)體力活動后加重,夜間更明顯,重復性動作會使癥狀減輕。慢性 CTS 可導致正中神經支配的區(qū)域感覺和運動功能永久喪失。CTS 的臨床體征若出現Tinel 試驗(用檢查錘敲擊腕掌側)、屈腕試驗和指壓試驗(手指按壓腕管 30s)均為陽性時可支持診斷,但也存在假陰性和假陽性。 超聲是診斷 CTS 的常用影像學方法,扁平率法則是超聲判斷正中神經有無受壓的主要方式之一,該扁平率是根據腕管內受壓神經遠端的橫徑和前后徑比值得出(圖 1),然而目前扁平率法的診斷標準并不統(tǒng)一。為確定扁平率法中的正常與異常比值范圍,法國Stylianos 和 Dimitrios 兩位學者進行了研究,文章發(fā)表在 2016 年第 2 期 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 雜志上。
研究共納入了 60 名健康志愿者和 30 名CTS患者,其中健康志愿者的納入標準包括:無任何臨床癥狀,所有相關檢查陰性,未行過腕管減壓術,無因頸椎病引起上肢麻木等;符合后述標準的CTS患者被排除:既往曾行腕部手術或臨床治療,有多發(fā)性神經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肢端肥大癥、甲減和妊娠。 CTS早期,正中神經的形態(tài)未發(fā)生改變,隨后,神經水腫致形態(tài)改變(圖2)。檢查時使用6~10MHz 線陣探頭,每位受檢者腕部均行 3 次掃查,并于神經最為腫脹和扁平化最為明顯處測量。最腫脹區(qū)域為橈尺關節(jié)表面近腕橫韌帶處,而最扁平區(qū)域為可清晰顯示舟骨處(圖 3)。
對每名被檢查者在特定的姿勢下各掃查3次,經統(tǒng)計學分析得知,正常組扁平率區(qū)間在0.47~0.90,而CTS組區(qū)間在1.07~1.64,應用類比縮放技術對不能被統(tǒng)計學描述的部分分析后,作者認為區(qū)間在0.86-0.94為正常,0.94-1.07為CTS。 臨床上,腕管綜合征并無最終的診斷方法,通常由臨床癥狀體征及電生理診斷結合,而目前超聲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由于受患者身材體型影響,正常狀態(tài)和病理狀態(tài)下的扁平率之間存在重疊。同時,由于腕管綜合征早期,正中神經的形態(tài)未發(fā)生改變,因此病變早期的超聲檢查不敏感,僅測量扁平率并不能滿足診斷需求。 然而,根據研究結果作者也指出,若扁平率<0.79,則可以排除腕管綜合征,若>1.07 則可診斷為腕管綜合征,而兩者之間則可能為亞臨床腕管綜合征。臨床醫(yī)生可參考超聲結果,并結合電生理檢查,給出更準確的診斷和更恰當的治療措施。 ⊙學術主編 / 劉德泉 ⊙責任編輯 / 高瑞秋 ⊙投稿郵箱 / xihuansushi@qq.com;gaorq@dxy.c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