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肅慎,古之名,見于《史記-五帝本紀》,《周本紀》,《孔子世家》,漢魏時為挹婁(yi lou),北朝時是勿吉(wu ji),隋唐乃稱為靺鞨(mo he),宋元明時即女真;明末皇太極改“女真”名為“滿洲”,民國至今稱為“滿族”。肅慎至滿族,橫貫幾千年,皆一脈傳承之族也。 肅慎古代居地,亦本居燕北,燕將秦開(即后世與荊軻共刺秦王之秦舞陽之祖父)北擊東胡,燕開五郡,肅慎亦北走。后居地遍布今日之黑龍江及其支流流域,后世各史書言其居地不同,蓋其族通中國之早晚耳。 肅慎地產(chǎn)一鳥,曰海東青,肅慎語:“庫魯熊“。意為萬鷹之神,亦乃古肅慎之圖騰也。肅慎地處山嶺崎嶇之地,居于白山黑水之間(白山,即長白山,黑水,亦黑龍江,亦稱混同江)。其語言亦與漢人不同,風俗極強勁(北境苦寒之地,亦出此種人)?!稌x書》謂其:“人性兇悍,貴壯而賤老,父母死,男子不哭泣,哭者謂之不壯。” 其法律極嚴酷,相盜竊,無論多少皆殺之。肅慎居于山林草原之地,以打獵,捕魚為生。亦種植五谷,其習俗穴居。《金史-本紀》曰:“黑水舊俗,無室穹,負山坎地,梁木其上,覆以土。夏則出隨水草。冬則入處其中?!?亦從中可見其民族舊之鈍化。 可點擊放大↓ 肅慎其俗同北方游牧民族之俗,亦實行收繼婚制,清孝莊皇后下嫁小叔子多爾袞即此證,然滿清入主中原,俗多從漢人,故后世多諱之。北境民族除匈奴多辮發(fā)之俗。肅慎又獨剃去其前,《晉書-肅慎傳》云:“俗皆辮發(fā)”。《唐書-靺鞨傳》云:“俗辮發(fā)”??梢娖滢p發(fā)之俗久矣。后世至滿清,亦可見其辮發(fā),剃頭之俗。 肅慎之風俗極強勁,《北史》謂其:“種眾雖少,而多勇力,處山險,又善射,發(fā)能入人目?!?其人多射獵為業(yè),故善造弓矢。故其兵力之強,乃為舉世之所罕見。以少勝眾之民族,考究歷史,無如女真者。 阿骨打起兵,兵不滿千,及攻遼時,女真諸部匯合,僅二千五百人。出河店之戰(zhàn),兵始滿萬。遼朝天作親征,眾號七十萬,金人拒之者,不過二萬。后世清太祖努爾哈赤以遺甲十三副起兵,以四旗六萬之眾御明朝楊鎬四路十萬之師。傳言:“滿洲初興,漢人望而生畏,以一滿人??芍饠?shù)十漢人。如驅(qū)羊彘,莫敢格者。呂思勉《中國民族史》對其族強勁之俗概括甚確:”其俗本勁鷙,人多沉雄,兄弟子侄,才皆良將。部落隊伍,技皆銳兵,加之地狹產(chǎn)薄,無事苦耕,可給衣食,有事苦戰(zhàn) ,可致俘獲。勞其筋骨,以能寒暑。征發(fā)調(diào)遣,事同一家,是故將勇而志一,兵精而力齊。 因而女真雖部眾寡少,然其風俗之強悍,不可誣矣(另蒙古即出自靺鞨,故其風俗,言語多與之同。蒙古后將另文述之。) 可點擊放大↓ 肅慎古時亦荒蠻,無文字,至女真完顏希尹始創(chuàng)之。其制度多仿漢制。清時,女真開化逾之于金,額爾德尼乃以蒙古文為根原,創(chuàng)文字,一切制度,較金完備。 游牧民族,大都性直,故其寬厚質(zhì)直之處,非文明人所及,然其殘酷亦為猛烈。女真與滿洲,一脈傳承之族。故宋時抗金與明時抗清除時間外,無本質(zhì)之區(qū)別。漢與女真,語言,習俗皆不同,漢族世居中原,女真久居關(guān)外,兩族相斗,必有一傷。女真及滿清,待漢族之殘酷 ,未所聞也。 《金史》 載海陵王完顏亮殺趙宋子孫一百三十余人。梁肅奏:“天水郡公(宋欽宗) 本族,已無在者。金人侵開封,燒殺劫掠,與盜賊無異。對待漢人,如屠豬狗,任其生死,視如草芥。滿清入關(guān),對不剃發(fā)辮發(fā)者,一律殺之。強令漢人習”胡“ 俗。 故漢人兩千年傳承之漢俗消亡矣(即上衣右衽,不剃發(fā),結(jié)發(fā)于頭頂加冠。 古語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余自為漢人,每讀史至此,未嘗不嘆息痛恨矣! 吾讀史,發(fā)現(xiàn)歷史之驚人相似, 竊以為抗金,抗清,抗日,三者既時間不同,其皆同也。日本侵占中國東北(時為滿洲) ,亦向關(guān)外大量移民 ,其對國人,亦如狗彘 。民國 都城南京之屠殺亦為證明。其結(jié)果,亦抗金,抗日勝矣,抗清敗耳。 野蠻之民族,一入中原,與漢族接觸,即逐漸喪失其剛性。漢人之武力雖不能及,猶以文明之開化獨稱。金之衰,始于遷其種族人入中原。至金世宗時,已改漢姓,漢名,效漢人裝束,不通女真語,與中原漢人無異。故蒙古滅金時視兩者無區(qū)別,皆成為三等人“漢人”。亦見其漢化之深也。滿清初興,入主中原,金人忘其本俗之事,皇太極時引以為鑒,深知漢人同化之強大。 強令漢人易發(fā)易俗,常召集諸王大臣,諭以勿忘舊制,廢騎射而效漢俗。 有學者稱之為:“清初六大弊政”。不知者自行百度即可。 論曰:昔漢時李陵親率荊楚劍客力士五千出與匈奴苦戰(zhàn)數(shù)日,無援力盡乃降。蘇武出使匈奴,困于北海十九年,強壯之年出,白發(fā)乃還,亦未言一“降”字,只為“氣節(jié)”二字。又言宋末,崖山之戰(zhàn),宋軍敗際,陸秀夫背少帝投海自盡,隨之忠臣,軍民十數(shù)萬之眾,海上漂尸不盡。然明末清初之際,漢人披發(fā)效忠于胡人者,不在少數(shù)。未受所迫而主動降者,亦甚多??鬃釉唬骸爸臼咳嗜?,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 其言甚確, 豈漢人之氣節(jié)盡乎? 兩族相聚,必有融合。今日之滿漢,實為一體。漢人失之漢俗,滿人亦忘其根本。今日之滿人,除今新疆伊犁哈薩克之女真別部錫伯部落外,大部已漢化。今日白山黑水之地,盡為漢人,欲求一知滿語之滿人,難矣! 原創(chuàng)-----梁沫之 公眾微信號:zgmzs1921 |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歷史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