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學的學費貴嗎?這是一個無厘頭的問題。貴或便宜,看是和誰比。跟美國的大學比,便宜很多,但是比起一些經濟欠發(fā)達的國家,是貴。其實這種泛泛的比較也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因為正如購物一樣,價格是高還是低是基于商品質量基本一致的情況下而言的。就國內高校來說,清華北大,從社會聲譽,教學質量,學術水平,以及校友影響來講大體相當,本科生學費也差不多,都是六七千元人民幣,折合成美金也就是一千美金左右。但是如果把這兩所學校和世界上同層次的大學相比較,我們就會發(fā)現清華北大的學費低的沒有情由。
清華北大,在全球大學排行榜上位居前100,這個基本上沒有異議。這全球最優(yōu)秀的一百所大學,絕大多數來自于歐洲和美國。考慮到歐洲的一些大學是免學費的,和這種大學比較學費的高低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我們就和排名接近的美國大學相比較。以2017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為例,北京大學大學排名第53,清華大學排名57,美國的南加州大學排名53,賓州州立大學公園分校排56名。這幾所大學的排名很接近,但是它們的本科生學費卻差別很大。根據維基百科,2016年,南加州大學的學費是52283美金,賓州州立大學公園分校的州內學費是17,900美金,州外學費是36388美金。由于南加州大學是私立大學,而清華北大是教育部直屬高校,是公立大學,所以它們之間的學費沒有可比性。賓州州立大學公園分校是州立大學,部分教育經費來自于賓州財政,所以州內學生的學費就便宜一些,而來自外州或國際學生就需付高一些的學費。這樣一比較我們就會發(fā)現,盡管它們都是公立大學,辦學經費來源也差不多,但清華北大的學費僅是賓州州立的18分之一。雖然我沒有時間把清華北大和排名前100的所有大學一一進行比較,但八九不離十,清華北大的本科生學費應該是最低的。
那么我們再來看它們的辦學成本。公立大學是非贏利性機構,但不是慈善機構。辦大學是有成本的,比方說建教學大樓,買儀器設備,給教職員工發(fā)工資,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行等等,這些都需要資金的投入。高等教育不管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都不是義務教育,所以對于公立大學來講,辦學經費基本上一部分來自學生繳納的學費,一部分來自財政撥款。這里面最大的一筆開支就是人頭費,就是給教職員工發(fā)的工資。最近幾年國內大學教授的工資漲的非常快,動不動就是百萬年薪,盡管這不是普遍現象,但也說明國內大學的工資水平正逐漸和歐美靠近。總體上而言,清華北大教授的工資可能比賓州州立的低一些,但是絕對不可能低到是賓州州立的18分之一。再來看硬件設施的成本。北京市買一塊地皮建個教學樓會比美國一線城市的便宜嗎?前一段時間流行一個笑話,說把北京市所有的房地產賣掉,換成美金,就可以把真?zhèn)€美國買下來。還有買儀器設備,如果是國產的,可能比美國便宜一些,但是如果買進口設備就比美國貴最起碼三成。總而言之,清華北大的辦學成本并不比賓州州立低多少,正逐步和國際接軌。但是學費又這么低,這個差額從哪里來?清華北大沒有印鈔機,錢更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那么就靠財政撥款,由納稅人來承擔。這就衍生出一個公平的問題。極少數人在清華北大接受全世界最優(yōu)質的大學教育,但是絕大部分的成本卻由別人來承擔,這公平嗎?特別是對沒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的公民來講這公平嗎?其實這是典型的劫窮濟富的做法,因為清華北大學生里面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是有,但是比列很低。更進一步,如果財政無力把這個差額補齊,就靠從銀行貸款?,F在全國共有近1700所公立高校,如果每所大學欠一億銀行貸款,那么這個貸款規(guī)模就是1700億。事實上,平均一億貸款是最保守的估計,有的學校一次性貸款就十幾個億,估計現在全國高校的貸款總額度應該不低于4000億。這個貸款很多是用來搞基建,以滿足擴招需求的。那么學費里面就應該包括這個成本,比如建筑的年折舊費,還有部分貸款利息。但是現在一些高校不用說付貸款本金,就是付利息都有困難。
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不僅學費低,而且這個低學費還維持了很長的時間?;旧?,從2000年以后清華北大的學費就沒有漲了多少。那么同期,北京市的房價漲了多少?整體物價漲了多少?政府公務員的工資漲了多少?學校里教授的工資漲了多少?我們的法定最低工資漲了多少?這個漲幅要用翻了幾翻來計算,而不是說漲了幾倍。別的都可以漲,為何大學學費就不可以漲?我來算一筆賬,比如建筑工地的搬磚或鏟土工人,這個工種不需要特殊技能也不需要專門培訓,這種工人的工資再怎么說也有一天100元吧,一個月按工作25天計算,那么月收入就是2500元,清華北大的學費也就是這種工人兩到三個月的工資。我沒有歧視工人的意思,也不是說工人的工資高了,只是以此為例來說明我們的學費確實是太低了。
很多人說,中國還有很多窮人,他們的收入很低,不用說再漲價,就是現在的學費對他們來講都貴。如果再漲價,這部分窮人的孩子就沒法讀大學了。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還有一大批先富起來的人,大學一年的學費不夠他們吃一頓飯,坐一次飛機,買一個手提包?,F在美國的旅游景點,擠滿了中國人,來美國旅游一次少說也的花大幾萬人民幣吧。我們窮人多,經濟寬裕的家庭也不少,這是都是事實。那么大學學費應該和收入低的看齊,還是和中高收入階層看齊?現在的學費水平就是以低收入階層為參照的,然后富人也交一樣很低的學費,這是富人在搭窮人的便車,上面我已經闡述的很明白了,這種低收費對于辦好大學教育是不可持續(xù)的。
我們再來看,大學學費和中高收入看齊會產生什么積極的效果。首先毋庸置疑可以增加學校的辦學經費,而且還可以讓學校可以拿出更多的錢來補助來自困難家庭的學生,讓窮人的孩子不僅能上得起大學而且還可以安安心心好好學習。同時,從增收的學費里,拿出一小部分,建立獎學金,獎勵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把這部分好學生能夠吸引過來。每年七八月,錄取新生的時候,面對香港給出的誘人獎學金,我們很多的國內高校就有些底氣不足了。那么成立這么一個新生獎學金,在人才爭奪戰(zhàn)中就不會敗下陣來。所以,漲學費引發(fā)的不是兩全其美,而是三全其美。這么多的好處,為何不實行?唯一受影響的可能就是中高收入的家庭,他們需要從口袋里多掏些錢出來。這個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委屈,認為收入高是因為自己的智商高,工作努力,付出的多。這些其實是個小前提,更重要的是政治環(huán)境這個大前提。改變這個大前提,分分鐘鐘就可以讓這部人變成窮光蛋,甚至到達討吃也找不下個立棍處的光景。遠的不講,文革期間,會做學問的會經商的在做什么?又有幾個錢的收入?所以,這部分人也不用抱怨,因為你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受益者, pay your fair share, 多掏點錢,回報社會,珍惜當下,天經地義。
再說,讀大學一定程度上要講投資獲益比,比如大學讀書你投進去多少錢,畢業(yè)后又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的收益。像在清華北大讀四年,平平常常所有必須開銷加在一起,十萬人民幣夠了,這個投資和畢業(yè)后的收益比起來簡直是毛毛雨,不值得一提。一方面收益太好,另一方面經濟投入又太小,所以自然而然就應該增加這個經濟投入,就是漲學費。培養(yǎng)一個大學生本來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無論是家庭還是學生本身都要承擔經濟壓力。像美國的孩子很多讀大學要一方面靠自己的打工收入,另一方面就是靠貸款,很多人背了一屁股的債,要工作很多年才可以付清。我的兩個孩子一個讀初中一個讀小學,很早我們開始就籌劃如何支付孩子們的大學費用了,因為不想讓孩子們到時背負太多的債務。我這也不是特例,美國的很多中產家庭都這樣。但是我們國內的很多家庭,供個孩子讀大學,輕輕松松,家里經濟基本不受太大的影響,還仍然可以享受著歌舞升平吃香喝辣的光景。這說明什么?說明學費還有不小的上漲空間。
啰啰嗦嗦寫了這么多,其實就一個意思,我們大學的學費該漲了,因為目前這種低收費制度對于辦一流的大學教育是不可持續(xù)的。 鏈接地址: 上一篇:高考之際話高考: 中國教育部我為你叫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