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朱泥? 宜興陶土中有一種叫做嫩泥的礦料,分布在宜興丁蜀鎮(zhèn)的周圍山區(qū)。而紅泥礦就位于嫩泥礦料的最底層的一種礦料。人們后來根據原礦層的不同以及風化程度等差異,將紅泥劃分成了朱泥、小紅泥與大紅袍泥。朱泥屬紅泥中的精品,含鐵量較其他紫砂泥料都高。 朱泥原礦 一把朱泥的紫砂壺貴在何處? 1、泥料稀有 朱泥的礦源十分有限,蘊藏量遠遠少于紫泥,甚至比綠泥還要少。此外,如同上文所講,朱泥位于嫩泥礦床的最底層,并且不是整體分布,而是零零星星的狀態(tài)。所以,開采時需要曠工用手去“摳“。所以,無論從本身蘊藏量還是開采的難易程度來看,朱泥都是非常稀有的。 2、成品率很低。 朱泥可塑性很強,也非常容易成型,但是收縮率高達30%以上,泥性嬌,支撐度很差,燒制的成品率只有7成,所以朱泥經常用來做化妝土,或者燒制器型較小的紫砂壺。 真正的朱泥紫砂壺具備哪些特征? 1、”金屬“聲 朱泥的結晶程度很高,斷面顏色深咖色,接近瓷質,將壺蓋從壺口提出,可聽到鏗鏘有力的金屬聲,用手指彈一下,聲音比較脆,不像其他泥料敲擊發(fā)生沉穩(wěn)有陶土感。 朱泥紫砂壺斷面 2、橘色泥 朱泥燒制的壺紅色中透著橘黃色,用熱水淋壺顏色愈紅,泡養(yǎng)日久的朱泥壺,紅色更加沉穩(wěn)醇厚。 3、砂量低 朱泥燒成后肌理豐富,色澤光潤,表面幾乎看不到顆粒。 4、”小品“和”十朱九皺“ 朱泥燒制極易變形(原因見上文),因此成品一般都較小。此外,朱泥燒制過程中垂直收縮大于橫向收縮,成型作品易起皺,但并非絕對。因此,起皺只能作為一個判斷真假朱泥紫砂壺的參考條件。 朱泥紫砂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