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xiàn)在用串鉤的人多了起來,串鉤即能作底釣,也能用來浮釣、懸吊、拉釣等,很多釣友的非常好。今天就來講一下串鉤的組裝,連接,距離,用線等一些個人的見解供大家參考。 串鉤的腦線與主線如何連接 制作串鉤有多種方法,在這里簡要介紹常用的兩種方法。 一、第一種制作串鉤的方法 第一步是找一段釣線作連接線,就是與腦線(又稱支線、子線)相連接的這條線。初選時此線應長出所制作的串鉤總長,如準備拴一副1.4米長的串鉤,可選一條2米長的線作連接線,使兩端有足夠的長度能結(jié)出線圈,便于與主線和墜子相連接。 第二步是拴好魚鉤。鉤上的腦線留25厘米長左右,便于和連接線連接。 第三步是將拴好鉤的腦線與連接線相連接。先在連接線的一端留出25厘米長,作串鉤下端的拴墜線圈。這時開始連接最下端的第一只魚鉤,將拴鉤的腦線鉤朝下(這點特別重要),與連接線并連一起,將腦線留出所需長度后,緝成死扣。下一步將拴鉤腦線的首尾自己再結(jié)成死扣,這時拴好的魚鉤是鉤朝上,可以減少與連接線的纏線。第一只鉤連接好之后,將連接線留出兩鉤之間的距離,接著連接第二只魚鉤。將所設定的鉤子依次連接完后,將連接線下端的余線綰出線圈,留作裝墜子用,連接線的頂端亦綰出線圈,便于與主線連接。此時整套串鉤制作完成。 二、第二種制作串鉤的方法 首先也是選好連接線,并將此線的自身采用綰雙扣的方法,綰出若干線圈,線圈的長度在2厘米左右,在設定的兩鉤之間的距離又綰出下一個線圈。在整條連接線上綰完與鉤子相對應的線圈后,將連接線的兩端亦綰出線圈,留作與墜子、主線連接用。 連接線拴好之后,準備拴魚鉤。與一般拴法有些區(qū)別,就是將拴鉤的腦線留長一些,并將它綰出2~4厘米長的線圈。魚鉤全部拴完后,將它套在連接線的線圈上即成,如線粗單套不緊,可連穿兩次做成雙套。這兩個線圈套好的長度就是整個腦線的長度。 此法的優(yōu)點是組裝方便,在使用中即使有魚鉤損壞,換一只備份鉤即可。 串鉤腦線粗細長短如何確定 使用串鉤最怕的一件事就是魚鉤與連接線纏繞以及鉤與鉤互相搭掛。為解決此煩惱可采用以下兩法:一是拴鉤的腦線不可過細過軟,通常使用較粗的單股釣線,它挺拔,不易纏繞。有人為了使腦線結(jié)實,使用多股編織線拴鉤,這種軟線的確很結(jié)實,但它太軟,易與連接線纏繞。二是串鉤腦線的長度與纏繞有關,有人考慮腦線長一些在水中的擺幅大些,有利于誘魚。但它的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鉤子易與連接線搭掛。為解決此問題可將腦線由長改短,6厘米左右為宜,這與選用的材質(zhì)和連接方法有關。所以要根據(jù)上述兩個方法去選定串鉤腦線。 也有人認為串鉤的鉤、線太粗會影響其靈敏度。我們認為串鉤是為釣大魚而組裝和使用的,大型魚咬鉤后動靜較大,線粗一些亦無妨。再者串鉤上的結(jié)節(jié)較多,加粗釣線可增加安全感。當然如有人組裝串鉤去釣小魚,就要考慮它的靈敏度了。 釣底與釣浮用的串鉤要有區(qū)別 如果使用串鉤釣鯉鯽等底棲性的負,要求是鉤子應全部沉在水底。從這一要求出發(fā),釣底的串鉤其串不宜過長,因為使用這種串鉤通常是釣海竿,—其釣線斜插于水中,呈前低后高狀。如串鉤過長,后面的鉤子不能落底,這對釣底棲性的魚是不利的。所以這種串鉤其串不宜過長,串上的魚鉤可以拴密一些,以兩鉤不能互相搭掛為準。 為了解決串鉤沉底問題,有人使用雙墜的方法:就是在主線上加一通心活墜,將串鉤全部壓人水底。由于主線上用的是通心活墜,魚咬鉤釣線在通心墜中能順暢移動,岸上的漂、竿有反應。 釣浮的串鉤,主要是釣取經(jīng)常游弋于水的中上層的草、魴魚等,這些魚所處的水層極不固定,是隨著水溫和水中含氧層而動的,要釣到它們必須找到它們所處的水層。釣浮的串鉤就是要根據(jù)這種情況去設計,以串長能涵蓋更厚的水層為出發(fā)點。要拴出長短不同的串鉤,釣深水用長串鉤,水淺時就用短串鉤。 在拴釣浮的串鉤時,它的目的不僅是能釣上魚,它還有另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找魚,所以其串應盡量長一些,鉤距相應也要加長一些(25~30厘米)。它不是以鉤多致勝,而是爭取涵蓋的水層厚一些,便于魚兒發(fā)現(xiàn)。使用時也不必全部鉤子都裝上釣餌。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如使用1.8米長的串鉤,覺得魚靠近水面,就只在上面的鉤上裝釣餌。水涼覺得魚在下層,就只在下面鉤上裝餌,很方便。 最后想說的一句就是,鉤用得不對路,換一種就是了,經(jīng)驗就是這樣積累起來的。這也是和魚斗智中的一種樂趣。 近期串鉤上的一條石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