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5-19
胡志軒
心海灣心理咨詢
深圳市心海灣心理咨詢有限公司是2010年在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的專業(yè)心理咨詢公司。以推廣、傳播意象對話心理學為主導。致力于推崇“讓心理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心理健康理念。 編者按 為方便不熟悉意象對話的讀者閱讀本文,先對文章中出現(xiàn)的一些詞匯做一些解釋和鋪墊: 意象對話心理療法:意象對話心理療法是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朱建軍教授于上世紀90年代創(chuàng)立的,意象對話經(jīng)歷了20多年的發(fā)展,在這期間他受到多種療法的啟發(fā),其中受心理動力學的影響最大,和榮格分析心理學最接近,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比較接近。有些地方也跟人本主義心理學派,后現(xiàn)代心理學有一些交叉,如今意象對話心理療法獨成一派,成為符合國人心理特點的本土化療法。意象對話心理療法,是通過喚醒每個人潛在的形象思維和象征性思維能力,去發(fā)現(xiàn)調(diào)解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性格以及心理問題的一種心理學方法。心理咨詢師讓來訪者放松,然后按照心理咨詢師的引導去想象,這種想象并不是自己可以完全控制的,想象的內(nèi)容——也就是意象,他們仿佛自己有生命,它會自己出現(xiàn)、改變。來訪者潛意識的心理問題會通過意象鮮明的呈現(xiàn)出來,在引導來訪者對其意象進行體驗、感受和面對等過程中,來訪者對他的問題會有新的認識和領悟,潛意識的意象也會自發(fā)的發(fā)生轉(zhuǎn)化,從而達到治療效果。經(jīng)過20多年的發(fā)展,意象對話已經(jīng)成長為中國本土創(chuàng)立的最大的心理咨詢與治療學派。因為意象對話療法簡單易學、快捷有效,具有良好的廣適度和處理深度等優(yōu)勢,得到越來越多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愛好者的認同和贊譽。 正文部分 記得不知道多久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名字叫《期待是關系的最大殺手》。當時覺得這篇文章講的挺有道理的,自己真正的經(jīng)歷并體會過一些事情之后,我更想說,放棄期待是真正改變的開始。 那段時間,我對父母有這么一個期待,每次我難受的時候,父母都能過來抱抱我,問問我需要什么,或者說一句,我知道你很難受,我看到了。不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是你最堅強的后盾,你不論怎樣,爸爸媽媽都能接納。但是,從來沒有一次,我的期待被滿足。與之相反的是,我的期待越深。我的失望就越大。記得有一次,我非常想自殺,導火索是半夜十二點,媽媽去網(wǎng)吧找我非讓我回家。我偏不。我們倆就在網(wǎng)吧開始了表演。她給我關電源,對我破口大罵,拿腦袋拍我的頭。我也忍不住對她大罵起來,并且開始推搡她。回家后,我給我當時的咨詢師發(fā)了一篇長微信,說,我想自殺了,因為我確實痛苦的不行了,我唯一的逃避方式就是游戲,但是我媽媽并不理解我。這個世界上最愛的兩個人都對我如此刻薄,那我死了算了。我寫封遺書發(fā)給你,當然我會寫到給意象對話免責,也給你免責的話。這個時候,我對咨詢師也有一個期待,就是希望她能夠無條件地關心我一下,愛我一下,關注我一下。但是,我能夠明顯感受到咨詢師也有些焦慮和緊張,所以我的期待又落空了。我在朋友圈里發(fā)了一條微信,叫“最后的晚餐”,然后我準備去跳湖。我們家附近有一個很大的人工海,也可以稱之為湖。我計劃從那里跳下去,一了百了。 之后,我們開始在對彼此的期待當中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媽媽希望我終止這種方式,而我覺得那是我當時唯一的逃避方式,我不肯妥協(xié),她也不肯就范。到最后,很可笑的一件事情出現(xiàn)了,在這種情況下,媽媽竟然得了一種突發(fā)性的神經(jīng)錯亂,誰都不認識了。在中醫(yī)院住了一個多月的院。說實話,有些人可能覺得我不孝順,但是那個時候,我的心理是沒有什么感覺的,如果說再說一點實話的話,甚至有一點點快感。覺得喜歡控制別人的人總會有自己的下場的。家族里有些人這個時候又開始沒有邊界了。她們開始說,你看你把你媽害成了這樣。這時候,我很憤怒,也很委屈。我直接告訴他們,你懂什么,這是一種表演,一種用負疚感去控制別人的表演。你不懂就別瞎bb。我還是不肯妥協(xié)。從中醫(yī)院回來之后,媽媽想通了一些事情,去做心理成長?;貋碇蠛昧藥滋?,但是,過了幾個幾天又變成了一種情緒極度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她在情緒極度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會說一些話,比如,'人家這個年紀都出去工作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你啥也不干也不要緊,你能不能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再比如說“你中了心理學的毒了,我要去告你們那些老師,你學了這么多東西,白瞎?!边@些話對我來說猶如萬箭穿心,實際上,從小到大,我每一天都是這樣過的,但是現(xiàn)在,你這樣對待我,我要反擊了。我怒火中燒,我反擊道“你也學了不少心理學了,不是你從小到大每天和祥林嫂似的去說一些負面的東西,我的人格能被塑造成這樣么,我的心理都快要崩潰了,你不安慰我支持我鼓勵我也就罷了,還天天這么傷害我,你這種父母,就不應該生孩子。“我?誰讓你投胎到我們家的,這是你當初自己的選擇,你能投胎到我們家,你怎么不去投胎一個好人家啊,非選我們家干嘛啊?”“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的話,我直接選擇不出生,也不會選擇你這樣的媽”“你這樣的孩子,誰攤上誰倒霉,我住院一個多月,連個去看看我的人都沒有,連一眼都沒有”“我,我自己都心理崩潰到極點了,我都自顧不暇了,我哪有時間精力顧你?”………………你一言我一語,對對方有所期待,但是對方又永遠不可能變成我想要的樣子,爭論無休無止。 水晶級意象對話心理師曹昱 真的挺感謝曹昱老師(水晶級意象對話心理師)的,我總在朋友圈里發(fā)一些痛苦的文字,有時候確實難過的活不下去了,但是曹老師總能很有邊界地給我一些支持。前幾天發(fā)了一個微信,我鼓勵自己要活下去。不論如何,人死了就什么都沒了,活下去才有希望。曹老師讓我發(fā)愿,自己一定能夠好起來 ,當我誠心誠意地發(fā)愿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真的頓悟了一些東西。這段時間的經(jīng)歷雖然痛苦,但是也有很大的收獲。我的收獲如下:1. 人的命運并不是天定的,而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一切在于你自己愿不愿意走出來,去出離這個痛苦。當然,也要允許自己和你所愛的人受苦,凡事有一個過程。2.放棄對別人的期待是救贖和重生的開始。比如說對我自己而言,我希望父母去上課,去做心理成長,我可以找好多冠冕堂皇地理由,比如說,我希望你們以后生活的更幸福更快樂,我希望你們身體健康等等等等,但是,我能夠覺察到我最本質(zhì)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們對我更好一點,更愛我一點。對別人的期望只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實現(xiàn),從本質(zhì)上來說,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因為人和人之間有巨大的差異性,沒有人能夠真正地了解你自己,除了你自己。自己現(xiàn)在在跟咨詢師做著個案,隨著對自我了解的越來越深入,我能夠明白,咨詢師只能作為一個引導者和鏡子,而并不能幫你解決什么問題。真正能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你自己想走出來。我們把自己的精力如果指向改造外界來滿足自己的期待的時候,我們會失去自我覺察和自我成長的機會。同時,人的潛意識的勁是走向真我的,是走向自己內(nèi)心的真正想要的方向的,雖然意識上可能會滿足自己的期待,會覺得你這么做都是為了我好,但在人的潛意識中,會進行激烈的反抗和斗爭,這就很像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你對外界的期待有多少,你最終的失望就會有越大。站在更高更遠的一個角度和視角來看的話,你對一個人的改造,是永遠不會成功的。人的潛意識最終會走向真我,其中最大的力量便是愿力。短期內(nèi)改造成功了,但是長期來看,人必定還是會走向真我。即使沒有這個機會,潛意識的激烈反抗也會讓改造者和被改造者之間的關系很微妙。比如說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意識上,我可能很孝順你,給你最好的吃的穿的用的。但是,保持一點覺察你會發(fā)現(xiàn),潛意識中這兩個人在玩著一個很奇妙的游戲。被改造者的潛意識中會想方設法讓你難受,這個過程很好玩,有的時候不用語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完成。更有甚者,會用生很嚴重的不可逆轉(zhuǎn)的病或者切斷關系來反抗父母對自己的控制。而改造者,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期待最終變成了鏡花水月之后,會憤怒,會委屈,哎,我為你付出了這么多,你為啥不知道感恩,為啥不知道感激,為啥我做了這么多反而費力不討好。我們既是一個期待者,也是一個被期待者,在這個游戲人生的過程中,我們有多少人能夠停下自己期待,去專注一下,我這一生,是否始終活在期待和被期待中,究竟在做什么? 我有一段時間對咨詢師有一個很強烈的期待。就是我想象中的心理咨詢師,應該很溫柔,很體貼,很理解我的感受。應該對我的遭遇表示出同情,應該像我潛意識層面上的“好爸爸”或者“好媽媽”一樣對待我。但是,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我清楚地記得,我剛開始學意象對話的時候,有一次聽課,遇到了一個男老師覺得這個老師好溫柔啊,那種溫和的力量是我從來沒有感受過的。我很慶幸遇到了一個這么好的老師,開始理想化他,覺得他課講得好,人長得帥,貪圖幽默風趣,待人彬彬有禮,溫柔虔誠……………… 反正就是恨不得把所有形容好男人的形容詞都加在他身上。后來又上了幾次課,對他的這種理想化投射更嚴重了。于是,去找他做咨詢。你注意,我是帶著期待去的。 我現(xiàn)在覺察到,我的期待是,我希望他能夠做我心理上的好父親,給我一些父親般的支持鼓勵和愛。但是,事實卻又開始往我期待的相反的方向發(fā)展。當他作為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內(nèi)心深處一些不能夠接納的陰影的時候,我又開始極度排斥他,好長時間不和他聯(lián)系,好長時間不去上他的課。覺得他很冷漠,很不關心我。覺得他根本不是一個合格的咨詢師,覺得他的共情能力很差,反正就是開始把一些壞的形容詞加注在他的身上。我說過,期待終究會落空的。因為別人不是你,因為,當你想著把世界改造成你想要的樣子的時候,你是在做上帝。而你,注定不可能成為上帝。
我說一說這種模式對我自己的影響吧。對我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具有破壞性的。實際上,我現(xiàn)在明白,我自己的內(nèi)心,是一個嬰兒狀態(tài),并且是嬰兒的那種全能自戀的狀態(tài)。這種非成人態(tài)的特點就是 ,把外界的人事物分成兩個層級,黑的白的,符合我期待的和不符合我期待的。于是乎,如果一個人符合我的期待,滿足我的要求,我會沒有邊界的去夸贊他,去對他好,甚至超過了對自己好。但是,如果他不符合我的期待的話,我就會迅速把他劃歸到黑的方面。我就試圖去改造他來掩蓋自己內(nèi)心的恐懼感和不舒服,當改造不成功的時候,我會切斷與他的聯(lián)系,從此在我的世界中,就再也沒有這個人了。所以,經(jīng)常困擾我的一個點是,我為什么除了爸爸媽媽,仿佛我的世界里一個人都不剩了,為什么我從小到大,一個朋友都沒有?我現(xiàn)在有點明白了,因為當他不符合我的期待的時候,當他讓我不舒服的時候,我把他作為一個生命的整個存在都給剔除了,都給隔離掉了。別人都是你的一面鏡子,當他讓你不舒服的時候,或許就是你發(fā)現(xiàn)真實的自己的一個最好的契機。
我最終想說一下我們對待社會問題的態(tài)度。我這大半年看了不少武志紅老師寫的文章。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就是武志紅老師的文章是會引起一定的問題和爭議的。武志紅老師在我們發(fā)生的每個社會熱點問題都會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剖析,而且他深入發(fā)現(xiàn)了中國家庭和中國家族的很多問題。但是,他的應對態(tài)度是有偏頗的。他的文章中,隱藏著很深的憤怒能量,盡管他自己也知道,但是感覺到他還是沒有完全從自己的家族情結中走出。所以,看了他的文章,在覺知力不夠的情況下很容易產(chǎn)生一種情況就是產(chǎn)生對父母家族社會的仇恨但是沒有辦法化解,接納度會更差。盡管我知道,這并不是他的初心。黑與白的對立永遠是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細胞的永恒主題,我們沒有辦法去期待所有的人能夠明白我們,變得和我們在某方面相同而不是完全的相反。正是在這種對立統(tǒng)一當中,世界才能夠有繼續(xù)發(fā)展下去的動力。如果世界都變成了一種顏色,那么這個世界還存在么,顯然不存在了。我們?nèi)テ诖c我們不同的對立面,去毀到所謂的黑,去消滅他們,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一項艱巨的任務。 我這段時間的經(jīng)歷雖然讓我生不如死,但我從中,收獲了很多東西,我也想分享一下: 1.我們周圍的所有的人,包括我們的至親,永遠不可能完全滿足我們的期待,永遠不可能按照我們期待他們愛我們的方式來愛我們,能夠真正愛自己懂自己的,只有我們自己。當我們內(nèi)心有冰山和陰冷之時,如果我們只是沒有去面對內(nèi)心的冰山和陰冷,而只是去期盼著太陽的出現(xiàn)的時候,那么太陽終究會有落山的一天,我們還會有陰冷的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我們放棄對太陽出現(xiàn)的期待,自己去成為那個太陽,去愛自己,去有邊界的愛別人,不論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是否傷害過我。 2.當我開始有這個邊界感并且開始有邊界的愛別人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在變化。我有一天我明白了這一切的時候,我跟爸爸交流了這一切。我說,對不起,這段時間我對你有很多的期待,我希望你能像其他人一樣,去為了這個家去做心理成長,我甚至還說過,人家都可以為了孩子的問題去專門學習心理學,去成為心理咨詢師,你做了什么?我現(xiàn)在終于明白,這個期待是為了我自己的,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我不再要求別人怎么樣了,我要去好好地修自己,去繼續(xù)走我自己想走的路。不論以后有多艱難,我會堅持走自己的路。爸爸這時候也跟我交流了很多知心話,他說,其實我早就想開了,你走這條路我覺得一點問題沒有,只是前段時間你那種狀態(tài),我真的很擔心你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的。你放心,只要爸爸在一天,我都會全力支持你的。那一瞬間,我覺得好感動,原來爸爸很愛我啊,他并不是不愛我,只不過是他沒法用我期待的方式去愛我。當我收回了自己的期待和投射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他很愛我。媽媽也做出了一個偉大的決定,隨著我越來越有邊界感,她決定自己出去找了一份工作,并且繼續(xù)去做心理成長。我們暫時就不見見面了。她走了之后,雖然有一段時間,我會焦躁不安,但是,我心中還是很喜悅和感激的。我終于不用和她在那種相互期待,相互吸血的模式中纏繞了。我可以放手去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漸漸地學著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爸爸曾經(jīng)勸過她,孩子并不是你的唯一。但是,爸爸的力量還是沒有撼動她。而這次,她能做這個決定 ,我真的挺感激她也挺佩服她的。我很開心也很快樂,因為 我前幾天突然意識到,就在她走后不久,我終于不用我的無能感來滿足她的價值感。我很驚奇的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我自己也能夠完成的很好,不需要她來幫我。而我以前一直表現(xiàn)出我不擅長做一些事情,其實是為了滿足媽媽的價值感。很多母親,把孩子當成她的唯一,把孩子看成價值感的寄托,這樣做看上去是一種愛,實際上是一種期待和吸血。一但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了,母親的焦慮和恐懼會讓孩子很難受,孩子對母親的潛意識反抗又會增加母親的焦慮和恐懼。 雙方在這種惡性循環(huán)中,生命力不斷內(nèi)耗,最終走向枯竭和衰敗。要打破這個魔咒和循環(huán),必須有一個人站出來,勇于改變,建立自己的邊界。往往是誰學習,誰成長,誰改變,不要期待對方先改變。 3.我開始明白了什么叫做現(xiàn)實感。我認為的現(xiàn)實感,就是你在每個當下能夠保持一份覺知,盡量不被期待和情緒所裹挾,盡量不耽誤現(xiàn)實中的事情,不傷害現(xiàn)實中的人,在這個基礎上,在每個當下順著自己生命和使命的方向自然流淌。你會很自然而然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用太在意別人的期待和眼光。 我有一段時間特別在意兩件事,一個是別人說我沒有現(xiàn)實感,一個是別人和我談錢。這兩個事情都會深深地刺激了我,一遍一遍地提醒我自己我沒有價值感。凡是跟我這么說的人,我基本上都切斷了跟他們的聯(lián)系。當時我媽的一個表姐,我都沒怎么見過她,從美國發(fā)微信過來指責我,說一個大學生天天在家里玩什么也不干怎么行,要不然去參軍,要不然去工作,別天天在朋友圈里發(fā)一些痛苦的文字。我當時很生氣,失去了覺知,我直接告訴她,你這么強勢,天天控制別人,你也不會獲得幸福的,即使你去了美國,即使你有那么多錢。然后我就把她刪除了。媽媽也挺焦慮的。但我發(fā)現(xiàn),我自己最終逃避不了的,是我自己內(nèi)心的無望感,無價值感和無能感。我曾試著去找工作,但是我發(fā)現(xiàn)我抑郁的很厲害,別人跟我說話,我得好幾分鐘后才能反應過來。后來,就發(fā)展到文章開頭的沉迷于虛擬游戲世界的結果了。反正避無可避,就干脆暫時逃開。逃避像手術時用的麻醉劑,只能暫時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但是絕對不是長久之計?,F(xiàn)實的結果加劇了我的無能感,我的無能感再次惡化了現(xiàn)實中的結果。就在昨天,我突然一下子好像頓悟了。我其實不必著急的,我可以允許自己慢慢地去一點點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暫時工作不了,我可以在家里做做做飯,洗洗衣服,每天看看書,聽點微課,學點精神分析,看點好看的電影,我完全可以按照我自己的生命節(jié)奏活的,沒有必要去急功近利。每個人都是一顆獨一無二的植物種子,植物的花期不同,有的花開的晚。但是,最終只要它給自己一點耐心,找到適合自己的土壤和環(huán)境,它一定能綻放出獨一無二的花朵。無能感和無力感到達頂峰的時候,如果沒有覺知,很容易靠近死神。想到這一點,我很后怕。 慢慢地,我學會了愛自己,我學會了尊重自己的生命節(jié)奏,我可以大聲地告訴自己,我愛自己,我要成為獨一無二的我。 4.我學會了正視欣賞自己的短板,并且開始學習心理學的真正地意義。有段時間,我嚴重懷疑自己得了抑郁癥和bpd。我專門看了dsm量表,并且去了百度貼吧,看了很多病友的癥狀(比如手抖什么的),我很堅信我就是得了bpd。我于是開始挖了一個陷阱,等著人往里面跳。我問曹老師,我覺得我是bpd。無論咨詢師回答是和不是,她都會掉到這個陷阱里去。因為如果她回答是,那么好了,我得到權威(咨詢師)的確認了,我可以對自己不負責任了,我可以繼續(xù)打著我是一個病人,我得了bpd,你們都要對我好一點,你看看都是你們把我害成了這樣,這樣對自己的成長很不利。你如果回答不是,那么你也掉到了一個陷阱里邊,我都查了dsm量表了,我都去百度貼吧找了這么多證據(jù)了,你怎么說不是呢?你這咨詢師也太不專業(yè)了吧。咨詢師會成為來訪者期待破滅的犧牲品,遭受來訪者攻擊,本來你說是的話,我就不用為自己負責的,結果現(xiàn)在你說不是,不行,你得對我負責。而且來訪者一定會再去向其他權威和證據(jù)求證,知道他確定自己是,他才肯罷休。這個時候曹老師的回答很睿智,她說,不論是與不是,這都是某個人在某一個時間段的一個標簽而已,這個標簽隨著自己的心理成長和自己覺知能力的上升,會慢慢地改變的。我漸漸的開始理解何老師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話了,她說:“學習心理學絕對不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問題永遠是解決不完的,在每個當下都會產(chǎn)生很多問題。而是為了開啟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覺察”如果我們真的這樣做了的話,我們會在每個當下,無為的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自然而然的明白每個問題該如何解決,而不是,先想出一個辦法來緩解自己的焦慮和恐懼。明白了這一點之后,再看當下我給自己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的標簽,我不再把他們當成一種負擔,而是把他們當成一種饋贈和禮物,開啟我的智慧的饋贈和禮物。 5.我開始嘗試著打破自己非黑即白的模式。過去的時候,我完全不能夠接納一些我不認可的人事物。而現(xiàn)在,我開始漸漸地明白人和人之間是有差異性的。自己不接受別人的方面,恰恰可能是自己最好的成長的契機。而我可以建立好自己的邊界,并且有底線地去給予比人有邊界的愛。我沒有必要因為某人的某個方面與我完全不同或者讓我非常不舒服,而完全切斷和某個人的鏈接。我也會建立自己的邊界,不讓別人傷害到我。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家里的親戚我是一個也不想理的。但后來我想明白了,我可以有邊界的為他們做一些事情,同時,我也可以不讓他們傷害到我,當他們評論我或者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我可以很堅決的說不。 很隨性的,這篇文章就寫到這里吧。希望和有緣的人分享。 |
|
|
來自: 劉淑姿 > 《意象對話名師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