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手之主旨:是人格的表現(xiàn),是無傷害之運動。
柔:全身肌肉關節(jié)絕無僵硬,可使全身筋脈氣血暢通無阻,但卻富有彈性,如不柔,無法練出內勁。 圓:因全身放松及柔,由頭到腳所有的關節(jié)在運轉時,一舉一動皆有圓圈,而表現(xiàn)出“綿綿不斷”的道理。 氣:以道家導引術的方法將氣導入丹田而至內臟,再遍即全身及形于外,可自然發(fā)生內力,這就是太極拳以氣為主而形成的內勁,其內勁不論動與靜,氣仍不停的運轉。 沉:氣下沉至腳底涌泉穴,然后才有根,才能站的穩(wěn),松的開,才能發(fā)出彈力。 輕靈:太極拳所謂: “一羽不能加, 一蠅不能落”,其意皆為用意不用力,有力則滯,無力則輕靈,轉動才能自如。
接勁:“引進落空,”使對方之來勁落空,接不到我們的一點力量,容易使對方失去重心。 化勁:讓對方之來勁消失,使對方無借力之感,而無機會發(fā)勁。 發(fā)勁:把對方輕輕松松發(fā)出,而不費力,內勁也。 定勁:定勁包括懂勁、接勁、化勁、發(fā)勁,四勁一體同時用。(定勁沒練成時,會變成頂勁,會讓對方借力打力。) 八法:掤、履、按、擠、采、 列、肘、靠等手法。 五步:前進、后退、左顧、右盼、中定等步法。
短勁:出手手法很短,內勁很強,使對方無法走化,容易彈出對方。 寸勁:出手很快,內勁很強,不一定會把對方推出,但是很容易使對方受到內傷,不宜常用。 挫勁:反復搖動對方,使其失去重心,再用內勁發(fā)出,所謂“牽動四兩撥千斤?!?/p> 抖勁:用于擺脫對方之拉、拿、抓的功夫,需要很快的聽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