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驗方:核桃殼(木質部分)7-8個研粉,煮水40分鐘后反復漱口。 口腔潰瘍,又稱為“口瘡”,是發(fā)生在口腔黏膜上的淺表性潰瘍,大小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面為凹、周圍充血。潰瘍具有周期性、復發(fā)性及自限性等特點,好發(fā)于唇、頰、舌緣等。中醫(yī)認為,本病多由心脾積熱、陰虛火旺引起。核桃殼含核桃醌、氫化胡桃醌、沒食子酸等。其中,核桃醌是橙色針狀結晶體,具有抗出血的生物活性,與核桃醌共存的還有幾種衍生物,都具有抗菌生物活性,可以作藥用,能治血崩、乳癰、疥癬、牛皮癬及瘡瘍等,還能消腫止癢。此外,核桃殼還有一定的收斂作用,所以,口腔潰瘍時常用核桃殼煮水漱口,有一定效果。此外,該方對胃潰瘍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一般早晚各服一次,3個月后,胃脹氣、胃潰瘍會得到一定控制。(本偏方僅供參考,不可代替醫(yī)生診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