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櫻花落盡,春天才算真的來了。從四月中旬開始,樹枝漸漸長出嫩綠的葉子,街角的花一天繁盛過一天。周邊忽然有了許多賞花的名所,譬如富士山下的粉色芝櫻、茨城常陸海濱公園遍野的藍色唐琉璃草、又或是青梅鹽船觀音寺的彩色杜鵑花球。 從這篇文章開始,我會陸續(xù)介紹一些看花的去處,首先便是紫藤花。 
 紫藤蘿瀑布_福岡縣河內藤園(攝于2017/05/06) 
 紫藤屬是豆科藤本植物,廣泛分布于溫帶地區(qū),觀賞性極強,自古以來就是點綴園林的益友。因為壽命很長,許多藤樹都有很長的歷史:京都府大江町的紫藤推定已有2000年的樹齡;而被列入日本國家特別天然紀念物的埼玉縣春日部市牛島紫藤,也有超過1000年的歷史。 
 福岡縣中山大藤(攝于2017/04/29) 
 紫藤的年歲過百,便會形成龐大的規(guī)模。櫪木縣足立市四株近140年樹齡的大藤,花開時藤棚覆蓋面積足足有一千平方米,垂下的藤條最盛時可觸及地面,宛如紫色的瀑布。宗璞有一篇《紫藤蘿瀑布》,初中時時常誦讀。那時候并沒有見過紫藤,也難以體會其中的意象。開首是這么寫的,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紫藤_東京都龜戶天神社(攝于2017/04/28) 福岡縣河內藤園(攝于2017/05/06) 
 紫藤屬中的部分物種是日本固有的植物,每到春天,山野里便懸掛著淺淺的紫藤花穗。也因于此,藤花的印記已經(jīng)牢牢嵌入日本人的傳統(tǒng)文化中。翻看日本姓氏使用率前百名,“藤”便占了十幾個,譬如“佐藤”、“伊藤”、“齋藤”、“加藤”、“遠藤”、“工藤”等等。「古事記」、「萬葉集」、「枕草子」、「源氏物語」等古籍都有與藤相關的描述出現(xiàn),俳諧里更是文人們爭相詠頌的對象。再看日本的家紋,“藤紋”也極為常見。室町時代藤紋就是武家頗為流行的家紋,到江戶時期,使用藤紋的大名和旗本達一百七十家之多。至于繪畫、工藝品或是傳統(tǒng)著裝里出現(xiàn)的藤花紋案,實在不勝枚舉。 
 紫藤家紋 藤花圖屏風?圓山應舉(江戶時代;根津美術館藏) 日本各地都有藤花的名所,前面提到的櫪木縣足立市的鮮花公園就是關東地區(qū)最熱門的賞花場所。幾株大藤的花穗鋪天蓋地垂落,讓人宛若置身于紫藤瀑布之中。而園中除了紫藤,更是有紅藤、白藤、黃藤等藤花品種,與漫山遍野的彩色杜鵑爭奇斗艷。 
 紫藤蘿瀑布_櫪木縣足利鮮花公園(攝于2015/05/01) 
 白藤隧道_櫪木縣足利鮮花公園(攝于2015/05/01) 
 黃藤隧道_櫪木縣足利鮮花公園(攝于2013/05/10) 
 倘若不想折騰那么遠,可以考慮東京市內的龜戶天神社。這座供奉學問之神的神社境內種植了百余株紫藤,池、橋、社殿與晴空塔互相映襯,被譽為東京第一賞藤名所。 
 晴空塔與紫藤_東京都龜戶天神社(攝于2017/04/28) 
 這次的九州自駕游有幸拜訪了兩處賞藤的公園,福岡縣柳川市有三百年歷史的中山大藤以及福岡縣北九州市被CNN選為日本最美場所之一的河內藤園。前者可以在百余平米的藤花屋頂下飲一杯淡酒或是苦茶,品些點心菜肴;后者則會長久的被那看不到盡頭的藤花隧道所震撼。這兩處我在后續(xù)的游記里都會詳細介紹。 
 
 
 福岡縣中山大藤(攝于2017/04/29) 
 
 藤花隧道_福岡縣河內藤園(攝于2017/05/06) 
 同樣,夜間賞藤也是不錯的選擇。暖色或是冷色的燈光照射在藤條上,紫藤便散發(fā)出不同的韻味。這時候的游客不再擁堵,你可以悠閑的品味這散發(fā)著淡淡花香的夜色。仰望天際,卻看不到藤花的盡頭。天地間似乎只剩一串串的紫色瀑布,靜靜垂在夜空。 
 
 夜藤_櫪木縣足利鮮花公園(攝于2015/05/01)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sp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