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聽禪語,古樹茶香
|
靜聽禪語,古樹茶香 茶禪文化之旅第一站·福鼎站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是許多人心中的渴望。 而旅行的意義,在于真正的放松。旅行本應(yīng)是一場救贖,它讓人從高樓大廈和緊張生活中脫身而出,把煩惱和顧慮通通丟下,用大自然的奇山異水,修復(fù)我們在現(xiàn)實中歷經(jīng)滄桑的內(nèi)心。于是,如雨后春筍般的跟團(tuán)游、自駕游、豪華游層出不窮,可游來游去,許多旅行帶給人的卻是身心疲憊。 好的旅行,不只有美景當(dāng)前、吃喝玩樂,更應(yīng)有寧靜致遠(yuǎn)的文化環(huán)繞。 五月花開,香氣彌漫,盛夏的陽光像碎鉆一般毫無保留地灑落,漫天云霞,也變得更加綺麗多姿。我們的第一站,就在這云霧繚繞的太姥山,福鼎白茶的發(fā)源地。 大自然的治愈能力,是純天然的。而太姥山的傳說,也與治愈有關(guān)。 在傳說中,太姥娘娘的故事發(fā)生在堯的時代,她是農(nóng)家女子,因種藍(lán)人稱藍(lán)姑。某年麻疹流行,藍(lán)姑夢見一仙翁告訴她,去山中找一種山茶樹,采葉煮水喝可治。藍(lán)姑便去峰巒云霧間找到一種綠葉有白毫的山茶,采來煮水給患兒喝,果真有效。藍(lán)姑教鄉(xiāng)親都這么做,患兒都好了。堯帝感其圣德,封其“太母”,鄉(xiāng)民們則尊稱她“太姥娘娘”。 這種綠葉有白毫的山茶,就是白茶。傳說雖然不可考,白茶的藥用價值卻是實實在在的。福鼎民間流傳:“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福鼎白茶功效出眾,歷史悠久,在《本草綱目》和《茶經(jīng)》中早有記載。中醫(yī)藥理證明,白茶味溫性涼,具有退熱降火、祛濕敗毒的功效。白茶既可入藥,又可收藏。晚清以來,北京同仁堂每年購50斤陳年白茶用以配藥。 在太姥山鴻雪洞旁,有一株野生古茶樹長在石縫中,樹高6米多,這就是福鼎大白茶的母樹。古樹不遠(yuǎn)處還聳立著唐代建造的太姥娘娘塔,塔墓上有唐玄宗所賜“堯封太姥舍利塔”碑題。 綠雪芽,是中國最古老的歷史名茶之一。民國文人卓劍舟在其《太姥山全志·方物》中記載:“綠雪芽,今呼為白毫,香色俱絕,而尤以鴻雪洞產(chǎn)者為最。性寒涼,功同犀角,為麻疹圣藥?!?/span> 茶禪文化之旅,自然少不了茶會。更重要的是,除了品鑒綠雪芽白茶,這一次,我們有機會在茶藝大師的帶領(lǐng)下,親手采茶、制茶。將自己采摘的新茶加工成型,是愛茶人最喜歡的紀(jì)念品。 茶禪文化,茶與禪密不可分。如果說太姥山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綠雪芽的香氣使人陶然忘憂,資國寺的禪意,才更能讓人感受到清雅潔凈。 資國寺,為閩東千年古剎,也是福鼎市原六大寺之一?,F(xiàn)總體面積 1000多畝,常住僧眾近200人,位于福鼎市東南五公里的蓮蜂山上。蓮峰山,是福鼎市八景之一,峰巒疊翠,狀似蓮花,素有“蓮花曙月”之美稱。資國寺始建于唐咸通元年,鼎盛于宋,歷今1100多年,現(xiàn)尚遺有唐井、宋泉,宋明時代法堂基石。千年鐵樹、清代柏樹,枝葉正茂;歷代高僧、名家題詠,至今猶存,見證了資國寺一千多年的歷史興衰。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席茶禪文化的盛宴。綠雪芽在青翠的枝頭,等待著與你在山中相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