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組地震的圖片。
地震是地球內(nèi)部能量猛烈釋放而產(chǎn)生的大地震動,也是地殼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通常認(rèn)為,地震是由于地球內(nèi)部的巖層在受到巨大的力的長期作用后突然發(fā)生斷裂甚至錯動,將能量突然釋放出來,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傳播而形成的。

這是地震模型。圓心處為震源;震源的垂直上方的地表稱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稱震源深度。以震中為圓心劃出的圓,其半徑稱為震中距。地震按震源深度可以劃分為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km)、中源地震(70—300km)、深源地震(300—700km)。造成破壞的地震主要是淺源地震。

地震是一種破壞性很大的自然現(xiàn)象。按美國里特克劃分的地震等級(即里氏震級),地震的強度每相差一級,其能量約相差32倍。
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56秒,在唐山市在距地面16公里的地殼中,長期集聚在這里的巨大能量聚然爆發(fā),相當(dāng)于400枚廣島原子彈猛然爆炸,形成了里氏7.8級地震,這座百萬人口的城市頃刻間被夷為平地。
上圖是地震發(fā)生后唐山市的俯瞰圖;下面幾幅圖片是地震后唐山建筑物被破壞的景象。




1966年3月河北邢臺地震后運送救災(zāi)物資的場面。

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地震形成的地陷和地裂。

地震使山體滑塌堵塞山谷而形成的湖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