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使我寫這組文章的原因有三個: 一、女法醫(yī)王雪梅在馬躍案中有一段笑話“手機……突然接收了一個來自巨大網(wǎng)絡(luò)空間的異常信號,導致他的身體周圍突發(fā)電磁巨變……這個電磁巨變恰巧超越了……安全設(shè)施的最大防護能力”; 二、防輻射服顯然是商業(yè)騙局,不過打假者方舟子依然在深圳敗訴; 三、在我收到的大量民科郵件中,有一些民科用他們所認為的“波”的概念“解釋”現(xiàn)有的物理體系。有些錯誤的說法想駁斥非常難以直接展開,特別是對方用的不是科學界通用的語言時,(比如“椅子聽見喇叭廣播,導致吃椅子的人肝臟燃燒,這個燃燒恰好超越了房間的溫控能力”)。 因此,《波的科普》這系列文章嘗試科普跟波相關(guān)的一些知識,讓讀者了解波的物理之后,在與之有關(guān)的事情上能有自己的判斷。 波,通常指的是有規(guī)律傳播著的擾動。機械擾動的傳播形成機械波,電磁擾動的傳播形成電磁波。本文將簡單介紹機械波和電磁波的產(chǎn)生方式和傳播規(guī)律。我們先從機械波講起。 形成機械波,需要兩個條件,擾動和提供傳播的介質(zhì)。我們最熟悉的波應該是聲波,此時,我們的身體,就是擾動的來源,而空氣,就是提供傳播的介質(zhì)。真空中,聲音無法傳播。最簡單的擾動是周期性擾動,例如一個音叉,在空氣中來回振動時就近似是一個周期性擾動,產(chǎn)生的波也是周期性的。此時,我們可以通過周期性波來定義幾個概念,波長、周期、頻率和波速。 以下圖為例,黑色的點代表了空氣分子,黑色點的疏密代表了空氣分子的不同密度,我們有一個持續(xù)而穩(wěn)定的音源。聲音在空氣中傳播引起了空氣分子的密度周期性變化。在某一特定時間,密度是有規(guī)律隨空間分布的,從密度最大點(A)到右邊相鄰密度最大點(B)的距離稱為波長。在A點,分子的密度也是隨時間有規(guī)律地變化,從此時密度最大的時刻到下一密度最大的時刻稱為周期,周期是由擾動的源(圖中為喇叭)決定的。波的頻率,就是周期的倒數(shù)。大家都知道聲音的傳播是有速度的,這個速度就是波長除以周期。波長,就相當于密度最大點離開A點時,經(jīng)歷一個周期后傳播的距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周期后,A點密度又回到最大,那么此時原處于A的密度最大點正好傳播到了B點。 A點→B點 (縱波圖片來源:http://www./audio/01/sound-waves.html) 空氣中的聲速大約是340米/秒,這跟介質(zhì)(這里是空氣)內(nèi)部單元的相互作用力有關(guān)的,通常來說,相互作用力越大、密度越低,波速越大。對聲波具體而言,溫度越高、氣體摩爾質(zhì)量越小(比如將空氣中的氮氣換成同等比例的氦氣),速度越快。 液體和固體中內(nèi)部單元相互作用力大于氣體,所以液體和固體中的聲速大于氣體中的聲速。此外,固體中因為內(nèi)部單元間有切向的力量(想象一長饅頭沿x軸放置,我們既可以沿x軸擠壓拉伸,也可以在y軸和z軸方向扯一扯,饅頭都不會斷裂),所以固體中可以有新的傳播方式。“擠壓拉伸”的波稱為縱波,空氣中聲音的傳播就是縱波,所謂“縱”,就是內(nèi)部單元振動的方向沿著波的傳播方向;如果內(nèi)部單元振動的方向垂直于波的傳播方向,就是橫波,如下圖右邊彈簧的示例。 —————————————→X軸 縱波與橫波 (圖片來源:http://www./class/waves/u10l1c.cfm) 相隔很遠的兩個人說話時,不考慮回聲時,甲的一個聲音只會在一個時間點到達乙的耳朵。而固體中的振動傳播時,因為有不同的振動模式,對應不同的相互作用力,因而對應不同的波速,振動可以在兩個不同時間點傳播到異地。地震發(fā)生在地表幾十公里甚至幾百公里以下,而人類生活在地表上,所以地震的振動產(chǎn)生后,影響地表兩次,一次通過縱波傳遞,一次通過橫波傳遞,橫波的波速大約是縱波的60%。橫波對人類建筑物的影響較大,因此,如果人們探測到縱波,并且及時反應的話,也許能在橫波傳遞到地面前爭取到一些逃生時間?;◢弾r中的縱波的速度大約是5000米/秒,假如地震發(fā)生在50公里深處,橫波縱波的間隔就是四秒鐘的時間,考慮到建筑物不是第一時間就會倒塌,人往往能爭取到十幾秒以上的逃生時間。日本的地震預警系統(tǒng)就是為普通人群爭取這幾秒或者幾十秒的時間差。現(xiàn)在很多筆記本電腦有加速計,可以用來探測意外的沖擊,UC,Riverside的一位科學家就考慮過用大量有加速計筆記本聯(lián)網(wǎng)作為測量網(wǎng)絡(luò),用以探測和第一時間通知地震的產(chǎn)生。 電磁波是電磁振蕩的傳播,它不需要介質(zhì)。一個簡單產(chǎn)生電磁振蕩的方法就是做交變運動的電荷系統(tǒng),比如兩個連接在一起的導體球,一個帶正電荷,一個待負電荷,導體球上的電荷交替地變化。與之前提到的機械波不同,電磁波的振蕩是電場和磁場的振蕩,而不是介質(zhì)內(nèi)部單元的機械振蕩,正好電場與磁場又都可以存在于真空中,所以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當然,電磁波也可以在介質(zhì)中傳播。在傳播過程中,電場與磁場的方向均垂直于傳播方向(見下圖),因此,電磁波是一種橫波。真空中,電磁波的波速可以理論推導而出,數(shù)值等于光速(299 792 458 m/s);歷史上也因為如此,麥克斯韋預言光的實質(zhì)就是電磁波。因為光速遠大于地震機械波的速度,人們得到地震縱波的信息后,通過電磁波傳播出去,才能在地震橫波抵達前將信息送到世界各地。 波的傳播方向向右。E代表電場,H代表磁場。 (圖片來源:http://web2./courses/physics/high_schools/2010/ThreeDTV/wave.html) 電磁波與機械波一樣,也有波長和頻率,因為電磁波不同于機械波,在真空中的波速是固定值,因此,電磁波的頻率和波長是對應的。人們根據(jù)電磁波的不同波長或者不同頻率,習慣上將電磁波稱為無線電波、光、X射線等。可見光,就是我們最容易感知到的電磁波,我們所感知到的不同顏色的光,其實就是不同波長的電磁波。無線電波中,可以通過頻率的變化傳遞信號,也可以通過振幅的變化傳遞信號,這就是無線電波中FM(Frequency modulation)和AM(Amplitude modulation)的來由。 圖中,波依照波長,被稱為Gamma射線、X射線、紫外、可見光、紅外、無線電波 (圖片來源:http://physics./waves/wavelength-spectrum.html) 由上可見,機械波也好、電磁波也好,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東西,它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著小學生都明白的例子。一味地恐懼電磁波,特別是因為未知而恐懼,是沒有必要的?,F(xiàn)在應該很少有害怕電臺廣播在身邊無處不在的人了,至于可見光,人們要是害怕生活中也躲不了。 不同的電磁波與物質(zhì)的相互作用方式不同,那么,我們?nèi)绾沃啦ǖ挠绊懩兀勘鞠盗械诙恼聦募兾锢淼慕嵌冉榻B波如何與物質(zhì)相互作用。 本文為《波的科普》系列文章之(一),作者為物理學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