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土地面積:303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7.75萬人,人口密度:115人/平方公里。位于貴州省東南部。下轄16個縣市,首府凱里市。地勢西高東低,自西部向北、東、 南三面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 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境內(nèi)溝壑縱橫,山巒延綿,重崖迭峰,原始生態(tài)保存完好,境內(nèi)有雷公山、云臺山、佛頂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護區(qū)與自然保護區(qū)29個,其中雷公山自然保護區(qū)為國家自然保護區(qū)。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4―18攝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8攝氏度;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4―28攝氏度。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內(nèi)有大小河流2900多條,以清水江、舞陽河、都柳江為主干,呈樹枝狀展布于各地。著名景點鎮(zhèn)遠古城,西江千戶苗寨,肇興侗寨等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土地面積:261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3.30萬人,人口密度:123人/平方公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貴州省中南部,東與黔東南州相連,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毗鄰,西與安順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會貴陽市。是多民族聚居地。全州轄12縣市,面積26197平方公里,有漢、布依、苗、水、壯、侗、毛南、仡佬等37個民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8月8日,首府所在地為都勻市。州內(nèi)交通路網(wǎng)發(fā)達,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2015年,全州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完成902.91億元。黔南州地處云貴高原東南部向廣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997米,平均氣溫13.6℃到19.6℃。平均降雨量1100~1400mm。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屬典型的亞熱帶溫暖溫潤的季風氣候。有利于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息。 風俗有唱歌跳舞、斗牛賽馬、吹蘆笙、踩銅鼓、賽龍舟、玩龍燈、唱侗戲等等。主要的民族節(jié)日有苗族的蘆笙會、爬坡節(jié)、姊妹節(jié)、“四月八”、吃新節(jié)、龍舟節(jié)、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節(jié)、摔跤節(jié)、林王節(jié)、“三月三”歌節(jié)、“二十坪”歌節(jié),水族的端節(jié),瑤族的“盤王節(jié)”等等。著名景點:斗篷山、荔波樟江、陽寶山、四季花谷等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土地面積:168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1.12萬人,人口密度:167人/平方公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國30個自治州中最年輕的自治州,1981年9月2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設立,1982年5月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州府駐興義黔西南州境內(nèi)河流均屬珠江流域,州境內(nèi)共有河長10千米以上、流域面積大于20平方千米的河流102條,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是州內(nèi)三條較大的江河。 黔西南州素有“西南屏障”和“滇黔鎖鑰”之稱,是黔桂滇三省毗鄰地區(qū)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商貿(mào)中心。 黔西南州植物種類達3913種以上。其中珍稀植物300多種,著名植物有叉孢蘇鐵、貴州蘇鐵民族節(jié)日主要有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查白歌節(jié)”、“毛杉樹歌節(jié)”;苗族“二月二”走親節(jié)、“八月八”風情節(jié)、“采花節(jié)”(又叫“跳花坡”);彝族“火把節(jié)”等。民族歌舞,彝族舞蹈“阿妹戚托”被譽為“東方踢踏舞”,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銅鼓十二則、查白歌節(jié)、土法造紙、布依戲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著名景點:興義馬嶺河峽谷、興義萬峰林、萬峰湖等 |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