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一模作文審題立意及例文賞析 【試題再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國不少高校留學生習慣在宿舍門上張貼寫有自己名字的門牌,以便于交流溝通。但前些日子,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留學生宿舍門上寫有自己中文名字拼音的門牌被撕毀,而中國留學生只寫有英文名字的門牌則安然無恙。 有人認為這是一起“種族歧視”事件;有人認為,中文名字對外國人來說的確不好發(fā)音,不便于交流;還有人認為,每個中文名字都有美好的寓意,不能放棄;還有人認為…… 請根據(jù)你對“撕門牌”事件的感悟和聯(lián)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審題指導】 這是一道典型的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qū)動型作文題,該類題目的特點在于在材料引發(fā)考生思考、激發(fā)寫作欲望的基礎(chǔ)上,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著力發(fā)揮試題引導寫作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使考生在真實情境中辨析關(guān)鍵概念,在多維度比較中說理論證;同時又避免考生堆砌材料,宿構(gòu)套作。 也就是說,它和往常的材料作文無異,只不過加了一個任務型的寫作要求而已。所以,該類題目審題的關(guān)鍵在于找準任務驅(qū)動指令。這道題的任務驅(qū)動指令就在于原材料第二段的四個有人認為。值得注意的是第四個有人為后的省略號,這個省略號提示考生,列舉未盡,考生繞過前三個寫自己所想,只要合理,也在范圍之內(nèi)。 第一個任務驅(qū)動指令為“這是一起‘種族歧視’事件”,這個觀點切入了“撕門牌”事件的實質(zhì),面對種族歧視,我們該怎么辦?這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想到這兒,思路也就有了。面對歧視,不能隱忍退讓,而應敢于發(fā)聲,去譴責,去抗議,為自己所屬的群體爭取利益,贏得理解?;诖耍闪⒁鉃?span>摒棄歧視,消滅歧視,拒絕歧視,并由此聯(lián)想到相關(guān)素材,如圣雄甘地、馬丁·路德·金、林肯、曼德拉等為爭取民主和自由而斗爭的人物,構(gòu)思行文。 第二個任務驅(qū)動指令為“中文名字對外國人來說的確不好發(fā)音,不便于交流”,這是文化融合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面對這種現(xiàn)象,從對方的角度而言,應該尊重文化的差異,包容異域文化;從自身的角度而言,應該讓世界尊重中國文化。所以說,這個觀點必須反駁。如果想寫得在深刻一些,不妨問自己“問什么?”“怎么樣?”如,為什么要包容? 第三個任務驅(qū)動指令為“每個中文名字都有美好的寓意,不能放棄”,這個觀點也是批駁第二個觀點的理由之一,它站在民族自尊和自信的高度上談我們民族文化的優(yōu)越性,難道不值得大書特書嗎?向外國友人傳遞自己名字的厚重內(nèi)涵,贏得對方尊重,不就是具體做法嗎?基于此,可立意為弘揚中華文化之美。央視《朗讀者》第一期播出后,迅速走紅的翻譯家許淵沖所從事的不就是在弘揚中華文化之美嗎?類似的翻譯家相信學生們也積累了不少素材,如傅雷、草嬰、季羨林等。 至于第四個,相信腦洞大的同學完全能夠補出來。當然,將三個當中的某兩個甚至全部結(jié)合起來寫,也應該是不錯的。 【恰當?shù)牧⒁饨嵌扰e例】 1.談文化自信 2.溝通交流的有效性 3.如何對待中外文化的差異 4.種族歧視 5.改名是小,觀念可怕 6.入鄉(xiāng)隨俗 7.求同存異 8.有容乃大 9.一花(只有英文名字)獨放不是春(大文化) 【題目欣賞】 切合題意的作文題目如下: ①種族歧視,自此應止 ②摒棄歧視,平等交流 ③莫因差距拉遠民族距離 ④尊重文化多樣性 ⑤尊重每一朵文化之花 ⑥讓不同的文化盛開一朵繁花 ⑥莫讓文化差異阻塞溝通源泉 ⑦揚平等包容,護中華文化 ⑧存包容之心,弘中華之美 【教師下水文】 以世界格局看文化交融 除夕夜里,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留學生為方便交流溝通而張貼在宿舍門上寫有自己中文名字拼音的門牌被撕,引發(fā)爭議。這是在文化交流中引發(fā)的不正常現(xiàn)象。對待文化交融,應該站在世界的高度上去看待。 門牌被撕事件,發(fā)生在特朗普總統(tǒng)限制移民行政令頒布之后,實質(zhì)上是種族歧視現(xiàn)象,是非常狹隘的、排外的、跟現(xiàn)在世界格格不入的情緒和風氣。對待文化差異,應該包容;看待文化交融,應該有世界格局。 先哲羅素有言:“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本源。”正是有了多樣性的文化,才有了世界文化大花園的五彩繽紛。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優(yōu)越性,不能因為文化的差異排斥一國文化。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對世界文化影響深遠。有了中國的指南針,才有了西方殖民者的遠洋航行,也才有了新大陸的發(fā)現(xiàn);有了中國的火藥,才有了西方列強的槍支火炮,也才有了中世紀的瓦解和新世紀的誕生;有了中國的絲綢之路,才有了西方貴族使用的絲綢和瓷器,也才有了各民族文化種子的一路撒播。 不止是西方借鑒中國,中國的文化也有不少借鑒西方的。 1926年,在蔡元培先生的鼎力推薦下,遠在歐洲的林風眠被任命為國立北京藝專的校長。上任伊始,便致力于把齊白石的傳統(tǒng)國畫和克羅多的新印象主義畫風一并注入中國繪畫,耗盡半生心血和才智,“風眠體”繪畫橫空出世,極大地豐富了20世紀中國繪畫的創(chuàng)新局面。正是因為林風眠先生衡中西以相融,才能成為世界公認的一代宗師??梢哉f,只有有了各種文化的融合,才能有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 面對西方帶有種族歧視烙印的撕門牌事件,我們該怎么辦?留學生們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既不能隱忍退讓,也不是以暴制暴;而應該敢于發(fā)聲,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爭取利益,贏得理解。在哥大中國留學生們的社交網(wǎng)頁上,只寫英文名字門牌安然無恙的留學生則紛紛留言稱:“由于我之前門牌上寫的是英文,給你們撕牌帶來了不便。我的漢語拼音名字貼好了,歡迎你來撕。”以實際行動發(fā)出抗議。 面對歧視和敵對,最好的回應方式不是叫囂和聲討,而是溝通與相互理解。留學生們錄制視頻,“我叫海歌,含義是大海的歌聲;我叫李欣然,代表著歡樂和欣喜;我叫徐幗豪,意思是像花木蘭那樣的女英雄……”他們知道:說出就是行動,語言就是力量?!墩f出我的名字》,向外國友人介紹中文名字背后的含義,更是向外國友人傳遞中華文化的厚重歷史、博大精深。 以世界格局看待文化交融,還需要我們積極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也許有人說,“中文名字對外國人來說不好發(fā)音?!边@種認識是錯誤的。需知,中文拼音是以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語言文字工作者篳路藍縷,借鑒拉丁字母,講漢語推向世界的一大創(chuàng)舉,也為方便后來的微機錄入創(chuàng)造了條件。 “書銷中外百余本,詩譯英法第一人?!弊呗窌r,他輕裝上陣;盛名時,他將虛名放下;耄耋時,他忘記高齡;病重時,他“偷得時間”。他就是許淵沖先生,一代偉大翻譯家,一生致力于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他把《論語》《詩經(jīng)》、唐詩宋詞等優(yōu)秀中國文化翻譯成英法等文,既追求工整押韻,又追求境界全出。把中國的美轉(zhuǎn)化為全世界的美。叔本華說過:“最高級的善就是美,最高級的樂趣就是美的創(chuàng)造?!痹S淵沖先生積極推進文化交融,不正是最高級的樂趣嗎? 現(xiàn)實生活中,個別別有用心的中國公知主張全盤西化,宣傳西方民主,鼓動如簧之舌誤導國民,降低人格,無視國格,必將會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文化交融,是歷史的必然;種族歧視,是短視的愚昧。以世界格局,看文化交融,必將會使文化的大花園更加燦爛多姿! 【下水體會】 拿這篇作文和學生作文去比較,沒有價值。畢竟,學生在考場中拿到題目后才開始寫作,而我,自從濰坊的家長將題目告訴我后我就開始思考;批閱了不少學生作文后,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也開闊了我的視野?;舅悸愤€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或者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文化交融的意義),解決問題(怎樣做到文化交融)。至于例子,許淵沖這個例子是最近看《朗讀者》積累的,無非是想告訴學生,要善于積累素材,隨時隨地。 【學生考場作文】 揚平等包容,護中華文化 一百年前,丁龍曾立下誓言:“我要讓中華文化在北美落地生根,讓中文的音符漂洋在美利堅上空。”一百年后,面對哥倫比亞大學公然的“撕門牌”事件,我們應高舉平等包容的旗幟。唯有此,才能守護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維持文化之林的包容與多樣。 【以美國第一代華人移民、促成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的丁龍的名言開篇,彰顯了學生的素材積累的基本功;同時又與材料密切相關(guān)簡單引述材料后,提出觀點。】 【開頭怎么寫?引用名言、引述材料、提出觀點。】 愛默生曾說:“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存在價值。”的確,“種族歧視”事件的背后,實質(zhì)上對中華文化的不尊重,是對我們母語的不尊重。誠然中文艱澀難懂,但字母音韻卻有著其他語言無法企及的美感。在如今經(jīng)濟全球化的浪潮涌動下,若不會包容吸納,一不小心便失去了精彩,若蓄意破壞,則更是舉足維艱。 【此段進一步分析材料,分析“撕名牌”的實質(zhì);同時重申觀點。】 華燈初上,呷一口清茶,手指翻過泛黃的《詩經(jīng)》,是何等愜意!云銷雨霽,讓心靈與天空一樣澄明,體味宋詞的字字珠璣,又是何等酣暢淋漓!我們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盛景,亦不乏民國時代才子佳人輩出的繁榮,先人們一字一句,用汗水,用生命,鑄就了華夏的文化高閣,當牽系著民族文化的母語——中文被置于無人問津甚至刻意歧視之境時,我們是否應該覺醒! 【此段論述民族文化的優(yōu)越性,語言優(yōu)美,內(nèi)容與形式達到了較好的統(tǒng)一!】 歷史輪回流轉(zhuǎn),煙波浩渺千余年,我又看到了啟功大師于清凈齋中揮毫潑墨的卓立形象?!?span>一橫長城長,一豎字鏗鏘”,啟功先生對中文的熱愛可謂深入骨髓,漢字的深沉悠遠給了他思想上的沉淀,而他亦讓中文在他的職業(yè)生涯中熠熠閃光。今我新時代青年亦應在高揚平等包容的情懷同時,深化對漢字,對母語的熱愛。然而不幸的是,我仍可看到這樣的尷尬:英語四級過不了,拿不到畢業(yè)證書,大學語文不及格卻無足輕重;注冊商標的市場上大多都是洋商標……學習模仿并無妨,可怕的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唯有我們熱愛自己的母語,方能傳揚于他人。正如香港傳媒人梁文道所言:“欲塑主流價值之塔,必須夯實母語之基。” 【此段正反對比,運用正面事例,舉啟功之例論述應該熱愛中文,并進一步聯(lián)系現(xiàn)實,提出中國人應該熱愛母語;“然而”一轉(zhuǎn),反面列舉不熱愛母語的事例。與對比后,引用梁文道的話增強論證力。】 我相信,中文的危機只是暫時,因為真正的美與自由,并不會被永遠封殺死,他們會像涓涓細流,不是從這里噴出,就是在那里流淌。只要你我付出行動,中文之精華將永遠浸潤著著無邊的綠色?!?span>愿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之自身之肩上”,揚平等包容,護中華文化。 【結(jié)尾段怎么寫?還是要解決問題(付出行動),還是要重提觀點(揚平等包容,護中華文化)?!?/span> 總評:文章切合題意,緊扣材料,提出觀點。民族文化的優(yōu)越性,是對方包容的理由,也是我們保護的理由。列舉事例確鑿,正反對比有力。大量引用彰顯了文采,更彰顯了小作者知識儲備的豐富。
本文由語文月刊公眾號ID:yuwenyuekan 編輯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