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guān)鍵詞】 詩詞名句,人物,形象,兒童,女孩
【名句】 向夜在堂前,學(xué)人拜新月。
【出處】 唐·施肩吾《幼女詞》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xué)人拜新月。
【譯注】 夜里她學(xué)著大人的樣子在堂前拜新月。
【說明】 施肩吾有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兒,在詩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無多兄弟少,舉家鐘愛年最小。有時繞樹山雀飛,貪看不待畫眉了”(《效古詞》)。而這首《幼女詞》更是含蓄兼風(fēng)趣的妙品。 這類以歌頌童真為主題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晉左思《嬌女詩》,那首五古用鋪張的筆墨描寫了兩個小女孩種種天真事情,頗能窮形盡態(tài)。而五絕容不得鋪敘。如果把左詩比作畫中工筆,則此詩就是畫中寫意,它刪繁就簡,集中筆墨,只就一件事寫來,以概見幼女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畫出了一幅筆致幽默、妙趣橫生的風(fēng)俗小品畫,顯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
【賞析】 這是作者專門寫給女兒的一首詩,語言通俗易懂,極具概括性,短短二十字就將六歲小女孩的天真可人呈現(xiàn)到讀者面前?!坝着帕鶜q”,這真是一句大白話,素面朝天,不加任何修飾,突出女兒之年幼;“未知巧與拙”,小女孩才六歲,心智尚未成熟,分不清何為巧何為拙。其實(shí)也意味著常常弄“巧”成“拙”,“向夜在堂前,學(xué)人拜新月”,這句是對“未知巧與拙”的注解。“拜新月”這一動作與“巧”結(jié)合,便暗示這是七夕乞巧的場景,詩中并未提及七夕,卻讓人不由得聯(lián)想到七夕,說明作者手法的含蓄之至。六歲的小女孩當(dāng)然不懂什么是乞巧,她只學(xué)著別人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內(nèi)容卻是幼稚的。這形成一個沖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產(chǎn)生。這個“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純真而可愛。
?。ㄘ?zé)任編輯:夏素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