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㈤大柴胡湯加生石膏治肺部感染、胸脅脹滿案 錢某,女,52歲,2006年11月6日初診。 發(fā)熱7天?;颊?天前由于外感出現(xiàn)發(fā)熱,自測體溫38.7C,考慮到患考年事已高,當日即入院治療。白細胞:1.35 X 109/L,中性粒細胞0.83。X線胸片:左上肺有片狀陰影,診斷爲肺部感染。入院后,經“頭孢他啶”等抗感染治療,并配合補液、柴胡針對癥治療,患者熱退而復升,反復無常。 此系一例老年患者,且有發(fā)熱等肺部感染癥狀,經用西藥無效,他醫(yī)又認爲患者年事已高,必有氣虛陰虛的病機,故用益氣養(yǎng)陰藥物解毒退熱,不效。遂請馮老會診。 現(xiàn)癥見:體溫38.9°C,口干苦,咽干,渴欲飲水,胸脅部脹滿,右脅痛,無咳嗽、咳痰,無惡寒、無身痛,汗出熱不退,大便斡燥,3日一行,小便調,眠差,舌質紅,舌苔薄黃膩,脈弦滑。 口干苦、咽干、脅肋部脹痛,六經辨證屬少陽病。脈弦滑,舌質紅,苔薄黃膩,口渴欲飲、大便干,辨證屬里熱壅盛之陽明病。無惡寒、無身痛,可排除太陽病。 綜合分析:可辨爲少陽陽明合病。故用大柴胡湯加生石膏,和解少陽,兼清陽明里熱。方用大柴胡湯加生石膏。 處方: 柴胡24g,黃芩12g,大黃6g,枳實12g,白芍10g,清半夏12g,生石膏(同煎)45g,生姜15g,大棗4枚。1劑,水煎服。 結果:患者服用1劑后體溫由39°下降至37.2C,口干苦、渴欲飲水、脅肋部脹滿癥狀緩解,大便通暢。又繼服上方1劑,患者體溫降至正常,無其他不適,又復查胸片示:雙肺未見異常,觀察2天痊愈出院。 按:整個辨證過程簡單易行,且立足于患者本身,有是證用是方,故收效甚捷。 |
|
|
來自: 古道岐黃 > 《胡希恕師徒三代經方醫(yī)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