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在談到古詩詞時,往往會提及風、花、雪、月四種典型的意象。其實,另一種意象——雨,在古詩詞中出現(xiàn)的頻率與前四種相比,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雨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是從云中降落的水滴。雨的成因多種多樣,它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細雨,也有傾盆而下的暴雨。在古中國,雨被認為是一種很重要的自然資源,因此雨又被稱為“甘霖”、“甘澍”,二十四節(jié)氣中有“雨水”、“谷雨”兩個節(jié)氣。在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寒食節(jié)和清明節(jié)附近是容易陰雨連綿的,杜牧的名詩就有“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兩句,廣為傳頌。從四季來看,以春秋兩季,雨水居多,春雨多給人以喜悅,而秋雨多給人以悲傷,這在古詩詞中都有反映。 雨,是歷代詩人慣用的一個意象。它以不同的情態(tài),寄托著詩人不同的情思,它淅淅瀝瀝地下著,既潤澤了詩人的彩筆,也打濕了讀者的眼簾。古詩詞中的雨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雨之喜 上文提及,雨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它滋潤萬物,為大地增添勃勃生機,特別是在大地久旱之際,一場及時雨,可以說是救苦救難的良藥。杜甫有詩:“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夜喜雨》)這首詩是詩人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在作此詩的前一年,京畿一帶有嚴重災(zāi)荒,“米斗至七千錢,人相食”。因此,杜甫一聽到這美妙的雨聲,就感到無限的喜悅,這喜悅的背后恰恰反映了詩人崇高的憂國憂民之情。他說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雨伴隨著春風,悄悄地潛入夜幕,那雨絲細細密密的,深情地無聲地滋潤著整個大地。這兩句將春雨擬人化,賦予其情感。春雨已經(jīng)不再是冷漠的無情之物,而是一位體貼的溫柔的通曉人心的女子。她在傍晚時分降臨,但又不想打擾了正在入睡的人們,所以,等到夜深了她才悄悄地降落下來,她滋養(yǎng)著整個干涸的大地,也是那樣的寂靜和無聲?!皾撊胍埂焙汀凹殶o聲”相配合,表明那雨是伴隨著春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春雨是有心“潤物”,無心討“好”,春雨降臨恩澤,不求回報,這是多么無私的奉獻精神。詩人妙筆生花,熱忱地表達了對無私春雨的贊美和熱愛。 《蘇秀道中》是曾幾的一首七律,這是一首充滿輕快旋律和酣暢情致的喜雨詩。秋日久旱,忽然天降甘霖,作者的欣喜之情可以想見,他說:“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他歡喜不已,甚至認為即使是自己的房屋破舊,大雨淋濕了床,淋濕了被子、衣服,他都是高興的,他更加希望看到的是溪中的水都是滿滿的、深深的。這兩句分別化用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床頭屋漏無干處”,《春日江村》之“溪流岸岸深”句,一聯(lián)之內(nèi),兩用杜詩,表情達意尤為自然貼切,極寫詩人的歡喜之情,表達了詩人對民生的關(guān)注。秋雨、梧桐,是代表愁苦的典型意象,作者卻說雨落梧桐是最美妙的聲音,這也表明了他對人民的關(guān)切心情。 喜雨,也并非一定是及時雨,當然也與作者的心境有關(guān)。如若這雨的到來,為自然增添幾分姿色,而此時作者的心情又是舒暢的,那么這雨也稱得上是喜雨。韓愈說“天街小雨潤如酥”,杜甫說“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僧志南說“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王維說“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很顯然,這些雨都是令人喜悅的。 杜甫除了上述的《春夜喜雨》一詩,還有一首《晨雨》,顧名思義,詩寫的是清晨微雨。與詩人其他詠雨詩“從題外著筆”不同,此詩從正面切題,字字實寫小雨,充分顯示了詩人摹景狀物的筆力?!办F交才灑地,風逆旋隨云”兩句,轉(zhuǎn)寫雨的動態(tài),凸顯雨之細膩?!办F交才灑地”是說,晨雨十分輕細,只有和著霧氣變得濕重時能能落到地上。雍裕之形容柳絮是“無風才到地,有風還滿空”,柳絮輕盈,易被風吹起,人人皆知,而杜甫筆下的晨雨竟也這般輕盈,如果不借助他物甚至都不能落地?!帮L折旋隨云”句寫的仍是晨雨之柔,它好像弱不禁風,風吹便被折斷,隨即就飄向天空,又化作云霧。一個“折”字,將雨絲連綿的情狀十分真切地傳達出,它好像是千萬條游絲,被風一吹便斷?!罢邸弊旨蕊@風力之猛,更細致地描摹出雨之輕柔。 蘇軾有著名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中一首流傳最廣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描寫的是西湖之形美與神美。顯然,這里的雨作用是十分微妙的,它為西湖蒙上了一層輕紗,使之更具魅力?!八鉃囦偾绶胶谩泵鑼懳骱缣斓乃妫涸陉柟鉅N爛的照耀下,西湖的水面顯得十分平靜,偶爾有一陣輕風吹過,波光蕩漾,水光閃閃,十分美麗?!吧缴諠饔暌嗥妗笔敲鑼懳骱掠陼r的山色:青山被煙雨所籠罩,看起來朦朦朧朧的,仿佛罩上了一層薄薄的紗,若有若無,非常奇妙。這里,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但是不管是寫晴天之湖光也好,寫雨天之山色也罷,晴和雨都是相互襯托的,兩者殊途同歸,那就是共同表現(xiàn)西湖的美色。同時,晴和雨又是不可分割的,西湖的天氣本就氣象萬千,或朝暉夕陰,只有晴雨融合,才能表現(xiàn)出西子湖真正的面目來。通過詩人“晴方好”、“雨亦奇”這一盛贊,為讀者呈現(xiàn)出不同天氣下西湖美景,流露出其對西湖無限的喜愛之情。 西湖遇上濛濛細雨自然是美妙的,如果一場聲勢浩大的急雨到來,西湖又是什么樣的呢?蘇軾亦有描繪?!读露呷胀亲頃肥翘K軾在杭州任通判期間所作的組詩。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覽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驟雨之景,再到望湖樓上喝酒,寫下五首絕句。其中的一首曰:“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痹姷那皟删鋵⒁粓龊鋈欢鴣淼捏E雨,寫得如此鮮明,富于情趣。詩人把用“翻墨”喻黑云,寫出云的來勢;用“跳珠”來描繪雨的動態(tài),有聲有色,十分形象;“黑云翻墨”與“白雨跳珠”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給人以很強的質(zhì)感。一個“未”字,突出了天氣變化之快;一個“跳”字、一個“亂”字,寫出了暴雨之大,雨勢之急。說明這是一場過路的陣雨,一剎那來,瞬間而去。可不是嗎,不一會就是“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的景象了。詩的后兩句描寫的是雨后的西湖風光?!熬淼仫L來忽吹散”,猛然間,狂風席卷大地,直把湖面上黑云吹散煙消云散,于是大雨也就不知所蹤了?!巴窍滤缣臁贝箫L吹走了烏云、驟雨,湖面上瞬間恢復(fù)了平靜,此時,水映著天,天照著水,西湖碧波微微蕩漾,遠看就像一塊巨大的翡翠,溫柔而明媚。 除此之外,蘇軾還寫過一首關(guān)于暴雨的詩《有美堂暴雨》,詩以雄奇的筆調(diào)、新妙的語言有聲有色地摹寫了驟然而至的急雨之景,氣勢十分雄偉壯大。“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兩句,寫暴雨突來,風起云涌之勢。天邊的暴風,挾帶著烏云,把海水吹得幾乎立了起來;一陣暴雨,從浙東渡過錢塘江,向杭州城襲來。上句用“天外黑風”形容狂風驟起,天地變色的景象。風是看不見的,蘇軾卻給它著色,說是黑風,以視覺代替感覺,很形象地表現(xiàn)了暴雨來時疾風挾著烏云飛奔的情形?!按岛Aⅰ眲t表現(xiàn)暴風之猛烈,雨勢之滂沱。有美堂縱然很高,但作者不可能見到大海,因此“吹海立”是想象之詞。下句寫風帶著暴雨從東面漸漸而來,連用“飛”、“過”、“來”三個動詞,極為生動地展現(xiàn)暴雨由遠及近、呼嘯奔來的壯觀景象。夏天的暴雨,區(qū)域很小,來勢迅猛,作者通過“飛雨過江來”五字,將這一情況囊括殆盡。 西湖多荷花,夏日雨落荷葉的景象亦是一抹獨特的風景。楊萬里的《昭君怨·詠荷上雨》一詞,描寫的正是詞中情形。作者夢到自己駕著一葉扁舟在西湖游玩,游過荷葉荷花下面,到處都是荷葉荷花的清香。西湖水面煙霧迷茫,香氣與煙霧摻雜在一起,仿佛仙境一般。突然一陣急雨襲來,敲打著船篷,作者被驚醒,眼前又是另一幅精美的圖畫:“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荷葉上的雨,晶瑩剔透,它在荷葉上跳來跳去,忽聚忽散,散后像千萬顆珍珠一樣,四處迸射,最后還是聚在一起,“聚作水銀窩,瀉清波”,像一窩泛波的水銀,亮晶晶的,瀉到水中。這幾句描寫的是作者醒來時看到的景物,與先前的夢境相映成趣,把如此細微的景物描寫得極為細致,使人如親眼所見?!皡s是”二字,承上啟下,把夢境和現(xiàn)實串在一起;“跳”字說明雨下得很急,與上片的“打”字相呼應(yīng)?!吧ⅰ迸c“聚”二字,十分準確地刻畫出池荷上的雨珠的狀態(tài)變化,散時如珍珠,聚時似水銀?!疤?、“散”、“聚”、“瀉”,四個動詞連用,把雨打荷葉,荷葉上水珠周而復(fù)始滾動的情景寫得活靈活現(xiàn)。 秦觀的《好事近·夢中作》寫的是夢中所見美景。詞開篇便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一場春雨為山路增添了許多鮮花,花兒姹紫嫣紅,迎風擺動,風姿綽約,為滿山增添了盎然春色。這“春路雨添花”之“添”字,用得十分精妙。本來,在春雨的滋潤下,山花開放是尋常自然之事,作者卻說這山花是春雨“添”的,這樣不僅寫出春雨“錦上添花”之作用,還把靜態(tài)景物動態(tài)化,使人如見百花緩緩而開的情景。另外,“添”字表明春雨來的及時,山花開得迅速,詞人在不知不覺中突然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盎▌右簧酱荷敝皠印弊郑玫靡嗍乔〉胶锰?,它將春花與春色有機地融為一體。春花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景物,當鮮花爭奇斗妍之時,就是春天明媚燦爛的時候。 “咸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濛隔釣船”是溫庭筠《咸陽值雨》中的兩句,描寫的是咸陽橋雨景。咸陽橋,即西渭橋,在唐代,西渭橋也是送客惜別的地方,如王維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描寫的就是渭城送別的情景。既是送別之地,多少帶著些哀傷,然而詩人此番雨中徜徉,并無悲傷之情,反而充滿閑適悠然。咸陽橋上的雨在作者筆下是“如懸”的,好像是千萬條細絲從空中垂下來的一樣。這個“懸”字,將雨腳綿延如虛懸空際的簾箔之質(zhì)感,形象生動地傳出,令人神往。下一句,緊承上句,把視角從橋頭推向遠處的水面,從更為開闊的角度來寫這茫茫雨色?!叭f點”言雨絲之密集;“空蒙”二字渲染出云行雨施、水氣迷離的特殊景象,點出這場春雨為周圍環(huán)境所帶來的影響。這種煙雨霏霏的景象類似江南水鄉(xiāng)的天氣,是詩人著力刻畫的意境?!搬灤笔菍嵕懊鑼懀瑹熡赆灤緛砭褪且环赖乃?,詩人還用一個“隔”字,更把水墨的那種隱約夢幻感進一步強化。 李廌的《虞美人·玉闌干外清江浦》有“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兩句,描寫春夏之交的雨景?!昂蔑L如扇”比喻新穎別致,不落窠臼。陶淵明有“春風扇微和”之句,其中的“扇”字是動詞;這里的扇是名詞,與陶詩的用法不同,應(yīng)為獨創(chuàng)。春夏之交的風,微涼清爽,比起春天吹面不寒的楊柳風,更多了幾分暖意,但又無夏日之風的燥熱感,因此十分怡人。有好風,怎能少了好雨的陪伴,作者眼中的雨“如簾”,繪景更妙,它不僅曲狀了疏疏細細的雨絲,而且又還原了當時所見:人在玉闌干內(nèi),從內(nèi)看外,雨絲就真像掛著的珠簾。“岸花汀草、漲痕添”句,描寫的正是人隔簾所見。夏雨時斷時續(xù),一番雨剛停,另一場雨又到,為河水添上新的漲痕,所以說是“時見”。寫“漲痕添”從“岸花汀草”方面著眼,便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幽美的詞境。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兩句是韋應(yīng)物《幽居》中的佳句,以白描手法寫出詩人對春天的感受。春雨在夜間悄然而至,潤物細無聲,不知不覺中,在春雨的滋潤下,小草已經(jīng)萌生。春雨一般是細如牛毛的,讓人難以察覺,作者稱之為“微雨”,準確地把握住了春雨的特點。春雨是夜間來臨的,作者并沒有眼見,只是由眼前景物生發(fā)的感覺,感覺它是來過的。著一“過”字,便寫出了詩人的感受,流露出些微的欣慰之感。這兩句表面寫的是春景,實際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很顯然,這場“微雨”是很討人喜愛的,它無聲無息間催生了小草,為人間點綴了綠意?!安恢奔础笆獠恢敝?,表露出作者心中的驚喜與欣慰之情。這里有一派生機盎然的春天氣息,也有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更顯含蓄蘊藉,豐富新鮮。
二、雨之愁 人生苦短,倏忽而已,當詩人們正處人生低谷時,加之傷春悲秋、離愁別恨、寂寞無奈之的情感,再逢雨飄然而下,這雨就成了苦雨,它承載了詩人們的失意與愁苦。春季多雨,雨摧殘了花兒,加速春天的離去;秋季多雨,雨打芭蕉,點滴霖淫,一葉葉一聲聲,滴在愁人的心頭。戴叔倫說“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李煜說“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李商隱說“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柳永說“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這些雨都是惹人憂愁的。 寫梧桐(空階)、細雨的詩詞,最有代表性的當為南宋蔣捷的《虞美人·聽雨》?!吧倌曷犛旮铇巧?。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詞人通過聽雨這個獨特的視角,分別展現(xiàn)了自己不同人生階段的狀態(tài)。少年時,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中年時,是“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現(xiàn)在呢?“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人生浮沉幾十年,詞人已經(jīng)改變,國家也換了朝代,不變的唯有眼前這雨,依舊是滴滴嗒嗒落個不停。“悲歡離合總無情”,這句是詞人遍覽自己的人生之后所發(fā)出的感慨,是追撫一生的經(jīng)歷所得出的結(jié)論,包含有無限感傷。“總無情”這三個字,看似簡單,卻包含有太多的無奈,太多的沉重,這是他對自己人生的悵恨,也是對國家的嘆惋?!耙蝗坞A前、點滴到天明”,似乎詞人已心如死水,波瀾不驚,無動于衷。但通過詞人的徹夜聽雨,我們?nèi)匀豢梢愿惺艿玫?,他并沒有真正進入超脫俗世的大徹大悟之境。詞人只不過飽經(jīng)憂患,性情已經(jīng)大有改觀,藏于內(nèi)斂了。 蔣捷的聽雨名句,其實是脫胎于北宋萬俟詠的《長相思·雨》。芭蕉雨“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它不管人們是否樂意去聽,只管滴滴答答響個不停,讓人一夜難以入睡。那“一聲聲,一更更”的雨聲,仿佛人心中的愁緒一般,無窮無盡,積壓在心頭?!翱针A滴到明”,“空”字,形容臺階空無一人,更是指作者心中的空洞孤寂。這句意境十分優(yōu)美,是一種極其傷感縹緲的美。試想,在一個寂靜而冷清的夜里,獨自一個聽著窗外的雨聲,它一滴滴地落在階前,那聲音悅耳動聽卻又使人憂傷嘆惋,它好像是時間的腳步聲,又好像是自己的心跳聲,或許又是哪一個人的肝腸寸斷聲……就這樣有節(jié)奏地,滴了一夜,而你也聽了一夜。 與之相類的句子,俯拾皆是,如周紫芝的《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晏殊的《踏莎行·碧海無波》“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等等,均以梧桐細雨來烘托環(huán)境的凄涼,內(nèi)心的孤寂。更多有關(guān)雨的古詩詞名句請關(guān)注“習古堂國學網(wǎng)”(www.xigutang.com) 李清照對這芭蕉(梧桐)雨,亦是十分敏感,她有兩首詞,分別提到了梧桐雨、芭蕉雨,都寫得十分哀婉動人。她的命運是和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的。靖康之變,是宋朝的轉(zhuǎn)折點,更是詞人命運的轉(zhuǎn)折點。靖康之變后,詞人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夫喪的三重打擊,其中尤以夫喪的打擊最大,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徹底地轉(zhuǎn)為了沉郁凄婉,《聲聲慢·尋尋覓覓》這首詞便是這時期的最典型代表作之一。這首詞里,主要包含“淡酒”、“風”、“雁”、“黃花”、“窗兒”、“梧桐”、“細雨”七種意象,這七種意象相互交融、促進,共同渲染了一個哀傷惻婉的氛圍,每一個意象都寫得憂傷哀婉催人淚下。“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纏綿的細雨敲打在寬大的梧桐葉上,發(fā)出嘭嘭的響聲,令人難以承受,連時間都變得漫長起來。這細雨一直下到黃昏時分,雨細如愁,稀稀疏疏的,一點點一滴滴,不肯消停?!拔嗤?、“細雨”、“黃昏”三個意象極具表現(xiàn)力,倍加襯托出凄涼之感;“點點滴滴”兩組疊字,渾然天成,毫無造作之感,再加上起首的三句十四個疊字,一曲唱下來,詞人的哀怨表現(xiàn)得纏纏綿綿,綿綿無期。全詞,格調(diào)清麗,氣氛悲愴,具有濃濃的孤寂凄苦之感,令人黯然神傷,不忍卒讀。 另一首詩《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也是詞人南渡后的作品。詞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來描繪芭蕉的形象,不僅準確地勾勒出芭蕉的本質(zhì)特性,而且蘊含著巨大的情感力量。夜雨芭蕉是秋日里最撩人心緒的景象,那滴滴答答的聲音,像是在時時刻刻提醒著人們,無人慰藉你的寂寥?!皞恼砩先辍保~人夜深不寐,伏在枕上暗自傷心,苦不堪言,可偏偏又下起了秋雨,點點滴滴,怎一個愁字了得?那點滴霖霪的雨滴打在芭蕉上,也打在了詞人備受創(chuàng)傷的心上。此時,那芭蕉再也不是“舒卷有馀清”的芭蕉了,它是秋雨的“幫兇”,和秋雨一齊來折磨詞人?!俺顡p北人,不慣起來聽”,這芭蕉雨的聲音,實在令人難以入眠,作者只能披衣而起,孤零零地等待天亮了。疊句“點滴霖霪”寫夜雨淅瀝,烘托作者心緒凄涼。結(jié)句點明題旨,突出了深沉的憂國懷鄉(xiāng)之情。 杜甫寫過喜雨,也寫過狂風暴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其中的雨是令人討厭的,可詩人表現(xiàn)出的情感并非的悲苦的,而是高昂的。這首詩是杜甫憂國憂民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風格沉郁頓挫,情緒高亢激昂。詩中的風是狂風,“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云是黑云,“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雨則是暴雨,“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遭此苦難,詩人想到的卻是天下千千萬萬的寒士,最后發(fā)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樣的呼喊。這一聲發(fā)自內(nèi)心最強烈的呼喊,正是最偉大的詩人杜甫對國家對人民最無私最忠誠的愛。甚至為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作者愿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表現(xiàn)了詩人雖身處困境仍然不忘廣大苦難百姓的憂民情懷?!?/p> 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中的雨和風亦是狂暴的?!坝隀M風狂三月暮”,三月已經(jīng)到了盡頭,而美好的春天也即將逝去,這時卻下起了大雨,刮起了狂風?;▋罕緛砭烷_始凋零,經(jīng)過這場風雨后,亂紅滿地,枝上已是綠肥紅瘦,春天徹底消逝了。春天多微風細雨,縱然是摧花的風雨也少狂風驟雨,而此詞中的雨卻是“橫”,是蠻橫、兇暴的;風是“狂”,是猛烈而狂暴的。實際上,這狂風暴雨不僅是指自然界的風雨,還比喻無情的封建禮教。它們摧打著花兒,正像花季的少女被封建禮教所戕害,失去了青春年華,失去了理想與追求。 李璟說“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jié)的憂愁。上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青鳥傳書的典故。這里卻說青鳥不再傳信,表達了詞人心事落空的惆悵。下句承上,寫相思難解之情?!岸∠憬Y(jié)”本是丁香的花苞,形狀極像人的愁心,所以常用來表示愁思的一種情結(jié),多用以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結(jié)不散,如李商隱的“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牛嶠的“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jié)”等句,均是以丁香來暗喻愁思。李璟的獨創(chuàng)之處在于將丁香結(jié)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使人如親見一位結(jié)著仇怨的姑娘,她在雨中“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戴望舒《雨巷》)。
三、雨之韻 雨聲并非都是惹人憂愁的,輕柔細膩的雨聲沙沙輕響,給人的心靈帶來寧靜;圓潤有致的雨聲叮咚作響,如一支和諧的曲子,給人的身心帶來暢快。有雨的天氣迷蒙一片,如夢如幻,這是在晴天麗日中體味不到的韻味。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兩句,把春夢和愁緒的美麗與柔婉之質(zhì)寫到了極致。飛花裊裊,飄忽不定,如夢似幻,令人恍惚;細雨如絲,朦朦朧朧,迷漫無際,充盈人間。那飄緲不定的飛花極其輕盈,正如無所憑籍的春夢;那細膩而又彌漫的春雨,像極了心中漫無邊際的愁緒。作者本寫春夢之無憑與愁緒之無際,卻著筆于遠處的飛花細雨,將情感距離故意推遠,生發(fā)出一種飄緲朦朧、若即若離之美。這兩句的奇巧之處在于:第一,“飛花”和“夢”、“絲雨”和“愁”,本來不相類似,無從類比。但詞人卻發(fā)現(xiàn)了它們之間有“輕”和“細”這兩個共同點,構(gòu)成了既恰當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如以上的范例,均將愁或夢比作流水、煙草、柳絮、細雨等。但秦觀在這里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說夢似飛花,愁如絲雨,而說飛花似夢,絲雨如愁,境界自高一層。這兩句用語奇絕,別有一種音樂美、詩意美和畫境美。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兩句,描寫夏日突然下了一陣雨的情景。這雷聲來自柳外,柳在何處,詞人不曾交待,然而無論遠近,隔柳之雷聲,音量減小,故曰“輕雷”。這雨指的是“池上雨”,雨落到池中,池水雨水難分彼此,然而池中有荷葉,雨打荷葉聲便代替了雷聲,別有一番情趣。雨落在荷葉上,是一副十分有情味的景象,元好問說“驟雨過,珍珠亂撒,打遍新荷”,楊萬里也說“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他們都是從視覺角度來寫荷上雨,而歐陽修這兩句則從聽覺入手,不寫荷上雨珠的跳動,只寫雨打荷葉的聲音——“雨聲滴碎荷聲”。這句的新奇之處,不在兩個“聲”字疊用,奇在雨聲之外,又有荷聲。荷聲應(yīng)指荷葉翻動之聲,聲音本就微弱,在雨聲中就更顯輕微了,因此為“碎”,“碎”字,細膩的表現(xiàn)出雨打荷葉的聲音蓋過了荷葉本身風中相撞發(fā)出的聲音。這兩句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一幅柳外池塘雨打荷葉的夏日風光圖。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兩句,描寫秋雨中的渡頭、沙灘。長著紅蓼的渡頭正下著秋雨,沙灘上印著鷗鳥的足跡,一排排,一行行。薛昭蘊不是畫家,但他的這首詞,一開頭就為讀者呈現(xiàn)一幅蒼涼寂寞的秋雨渡頭圖?!凹t蓼”即開紅花的水蓼,生長于水邊;“鷗”,形色像白鴿,詩中的鷗鳥在沙中,但只留有印記,作者這樣安排,用的是一個藝術(shù)家的眼光,不但是畫面顯得更加有韻味,還為全詩奠定了寂寞凄涼的基調(diào)?!稗ぁ焙汀苞t”都是容易引起人傷感的意象,再加之“渡頭”、“秋正雨”等孤獨的背景,更渲染出一種寥落之感。詩中的秋雨是何模樣,作者一筆帶過,卻給讀者留下想象余地。 “鶯啼處,搖蕩一天疏雨”兩句描寫的是雨景。在那黃鶯兒啼叫的地方,滿天正飄灑著雨絲。這雨是黃梅雨,與夏季的急雨有很大區(qū)別,作者謂之“疏雨”,即稀疏細雨,便十分準確地抓住了梅雨的特點?!皳u蕩”形容雨絲飄灑的狀態(tài),因是“疏雨”,顯得輕柔,稍被風吹便飄搖不定,這也是從梅雨的特點著手。這句描寫雨景,為視覺所見,“鶯啼處”則是聽覺所聞,因鶯啼聲清脆婉轉(zhuǎn)易引人注意,才有后句的雨景描寫。這兩句作為詞的開篇,有聲有景,意境優(yōu)美迷離。既然是梅雨,它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淅淅瀝瀝、綿綿不休,連續(xù)下了多日,使得春花凋殘,春樹青翠。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這兩句寫湘江秋雨之景,氣勢磅礴,十分壯觀。湘江沿岸,到處都生長著繁盛的木芙蓉,木芙蓉鋪天蓋地,高大挺拔,生滿了花,那叢叢簇簇的木芙蓉花,在秋風的吹拂下,猶如空中飄浮的彩云。廣袤的田野之上,遍地生長著薜荔,那茂盛的碧綠的枝藤,經(jīng)過秋雨的洗滌,顯得更加青翠可人。詩人見到這仙境一般的美景,瞬間被陶醉,進入忘我的境界,喜悅、贊嘆之情油然而生,內(nèi)心生出對大自然的崇敬?!败饺貒?、“薜荔村”,極言芙蓉之盛,薜荔之多,而“萬里”、“千家”極言目域之廣闊,兩者結(jié)合,氣象高遠,意境極為開闊。
四、雨之禪 雨可以沖刷掉世間的污穢,也可以蕩滌人的心靈。詩人在雨的靜觀和沉思中領(lǐng)悟到某種人生的哲理,從而使雨具有了幾分禪家的意味。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詞人酒醉淋雨之后所作,通過一系列雨中豪放瀟灑的舉動,表現(xiàn)了自己雖然身處逆境遭遇挫折,但毫不氣餒的倔強性格和闊達的胸懷?!爸裾让⑿p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三句寫得粗獷豪邁,既有幾分夸張,又有幾分詼諧,作者不怕風雨淡然自若的形象呼之欲出,令人印象深刻?!耙凰驘熡耆纹缴保八蛞隆笨梢杂袃蓚€理解,一個是實指,即身上穿的蓑衣;另也可以代表作者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讓作者不懼風雨,艱難困苦中可以勇敢前行。“任平生”三個字更進一步,表現(xiàn)了作者大風大雨中我行我素的風格。 韋應(yīng)物的名詩《滁州西澗》,最后兩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寫的雖是荒津野渡之景,但卻充滿了禪意。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水勢變得湍急。郊野渡口,并無人渡河,只有一葉扁舟隨波飄動?!按撼薄迸c“雨”之間用“帶”字,好像雨是隨著潮水而來,并非從天而降,這樣就把本不相屬的兩種事物緊緊連在了一起;用一“急”字補足了春潮和雨的動態(tài)。最后一句寫渡口無人,扁舟蕩漾的情景,本是一幅荒涼之景,但用一“自”字,卻體現(xiàn)著悠閑和自得的情趣?!白浴弊挚舍尀椤白栽凇?、“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賞”、“自我憐愛”的意蘊。這兩句以飛轉(zhuǎn)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可謂詩中有畫,景中寓情。在結(jié)構(gòu)上,“春潮帶雨晚來急”句,構(gòu)成典型環(huán)境,與下文形成因果關(guān)系,“急”與“自”兩字互為照應(yīng),準確地傳達出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意識,把客觀景物和抒情主體有機地融為一體。 白居易的小詩《微雨夜行》,短小而平實,這秋雨像極了春日杏花雨,它帶給人的不是蕭瑟凄涼,卻是一種寧靜詩意與淡泊?!澳镌破?,稍稍夜寒生。但覺衣裳濕,無點亦無聲?!辈恢蚝问?,作者獨行于秋夜秋雨之中。“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兩句寫秋雨將至的所見所感。秋云密布,天色已晚,一陣寒氣襲來,讓人略感到寒冷。“秋云”是秋雨形成的必要條件,而“夜寒”則是秋雨給人帶來的直觀感受,但作者并沒有點出雨字。“但覺衣裳濕,無點亦無聲”兩句,尤為精妙,將秋雨的細膩之質(zhì)刻畫得十分淋漓。這秋雨是極其細微的,那“夜寒”尚且能使人實實在在感覺到,而這一樣寒冷的秋雨卻讓人根本覺察不到,更不用說聽到雨聲,看到雨點了。它就像濛濛的霧氣,浸潤著人衣,久而久之,衣服變得潮濕,作者才發(fā)覺:原來是下雨了!更多有關(guān)雨的古詩詞名句請關(guān)注“習古堂國學網(wǎng)”(www.xigutang.com) 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以最后兩句最為有名:“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薄傲舻脷埡陕犛曷暋笔侨姷狞c睛之筆,情感悲到極致,意境卻美到極致?!皻埡伞笔羌t蓮的故衣,經(jīng)歷了夏與秋的變換,越發(fā)的滄桑,雨打殘荷的聲音想必也不會那么悅耳。只是,在這樣的一個秋夜,除了蕭蕭風雨聲,最動聽的恐怕就剩下雨打殘荷聲了吧。一聲聲,點點滴滴,錯落有致,總算勝過一個人孤獨地度過這漫漫長夜。一個“留”字,足見得詩人的欣喜之情,還好沒有錯過,還好就這么不期而遇。這單調(diào)而凄清的聲音卻又增加了環(huán)境的寂寥,從而更加深了對朋友的思念。 總之,雨在詩詞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它可以使人喜也可以使人憂,它可以錦上添花,亦可以雪上加霜。雨從一種不帶有任何主觀情意的自然現(xiàn)象到被刻意營造成中國文學中傳統(tǒng)的抒情意象,具有了豐富的人生意蘊和審美價值。
?。ㄘ熑尉庉嫞合乃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