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朝代:金朝 作者:元好問 原文: 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wǎng)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參考翻譯譯文天??!請問世間的各位,愛情究竟是什么,竟會令這兩只飛雁以生死來相對待?南飛北歸遙遠的路程都比翼雙飛,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舊恩愛相依為命。比翼雙飛雖然快樂,但離別才真的是楚痛難受。到此刻,方知這癡情的雙雁竟比人間癡情兒女更加癡情!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真情的雁兒心里應(yīng)該知道,此去萬里,形... 顯示全部 參考賞析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將自己的震驚、同情、感動,化為有力的詰問,問自己、問世人、問蒼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發(fā)問似雷霆萬鈞,破空而來;如熔巖沸騰,奔涌而出。正如后來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所說:“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復(fù)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 顯示全部 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年僅十六歲的青年詩人元好問,在赴并州應(yīng)試途中,聽一位捕雁者說,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殺后,另一只大雁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年輕的詩人被這種生死至情所震撼,便買下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個小小的墳?zāi)梗小把闱稹?,并寫《雁丘》辭一闋... 顯示全部 這首詞名為詠物,實在抒情。作者馳騁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藝術(shù)手法,對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開了深入細致的描繪,再加以充滿悲劇氣氛的環(huán)境描寫的烘托,塑造了忠于愛情、生死相許的大雁的藝術(shù)形象,譜寫了一曲凄婉纏綿,感人至深的愛情悲歌。詞作中大雁的慘死正象征著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的禮贊,其中深深寄托了詞人... 顯示全部 詞的上闕開篇一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一個“問”字破空而來,為殉情者發(fā)問 ,實際也是對殉情者的贊美?!爸苯躺老嘣S”則是對“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在“生死相許”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疤炷系乇彪p飛客,老翅幾回寒暑”這二句寫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 顯示全部 此詞作于金宣宗泰和五年(1205)遺山十六歲時,雖晚年曾經(jīng)改定,然大體則為原作。詞的上片在小序已敘事情梗概的基礎(chǔ)上追尋殉情成因:前七句以我觀物,放眼于巨大的時空中突出其長久廝守,同甘共苦、相依為命的深情厚感;后四句以我度物,模擬死雁之口,說出其殉情的原因。下片寫憑吊,前三句渲染雁丘所處環(huán)境的冷落寂寞... 顯示全部 作者介紹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xué)郝天挺,六載而業(yè)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xué)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zhèn)平、南陽、內(nèi)鄉(xiāng)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zhuǎn)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fēng)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xué)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猜你喜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