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不過三代”是許多人家面臨的尷尬。但讓人震撼的是,山東瑯琊王氏家族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二十四史》中有明確記載的就有36人被封為皇后,36人成為駙馬,35人擔(dān)任宰相。瑯琊王氏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顯赫的家族,被稱為“中華第一望族”。 以周靈王太子姬晉即王子晉為開基創(chuàng)姓始祖的瑯琊王氏,在秦末漢初與太原王氏分為兩派后,發(fā)展到魏、晉時代,因為出了一個以孝行顯的大孝子王祥和以友揚名的王覽,成為名門望族。 中華書局出版的《世說新語》一書曾附有“瑯琊臨沂王氏譜”,王融被列為一世祖,不過,讓瑯琊王氏家族真正走上歷史舞臺的卻是王融的兩個兒子王祥、王覽,王氏后人也將這兩兄弟尊為第一代。王祥的名字乍聽起來很陌生,但提到“二十四孝”,恐怕無人不知。據(jù)說王祥至孝,他的后母朱氏人品很差,常常刁難王祥。朱氏喜歡吃鮮魚,在一個天寒地凍的夜晚,她要求王祥去捉活魚。王祥立刻來到河邊,卻見河上冰層極厚,他便解衣赤身臥于冰上,只待冰面突然裂出縫,從中蹦出兩條鮮活的鯉魚,這就是“臥冰求鯉”的故事。 瑯琊王氏家族的興盛時期是東晉,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時許多家族都舉族遷居長江以南避亂,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 在建康(今南京)司馬睿在王氏家族的擁戴之下建立了東晉王朝,中興了晉室。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地位名望之高其他家族根本無法取代。只有在淝水之戰(zhàn)中嶄露頭角的陳郡謝氏家族能與之平肩,并被后人合稱“王謝”。 如果把各個時期瑯琊王氏擔(dān)任上述職務(wù)的人都算作宰相,則王家宰相共有九十二人,他們是: 兩漢二人:王駿、王崇。 曹魏一人:王祥。 西晉三人:王戒、王衍、王祥。 東晉二十二人:王導(dǎo)、王敦、王含、王廙、王舒、王彬、王邃、王珣、王珉、王羲之、王胡之、王禎之、王韶之、王薈、王混、王劭、王恬、王洽、王獻之、王彪之、王謐、王嘏。 南朝宋十九人:王弘、王曇首、王華、王琨、王僧朗、王僧綽、王球、王敬弘、王景文、王僧達、王延之、王琇、王孺、王練、王蘊、王僧虔、王儉、王準之、王猷。 齊十五人:王僧虔、王儉、王晏、王奐、王延之、王思遠、王琨、王慈、王僧衍、王綸之、王志、王繢、王約、王瑩、王亮。 梁二十三人:王亮、王瑩、王克、王褒、王騫、王日東、王仿、王瞻、王規(guī)、王泰、王志、王琳、王訓(xùn)、王錫、王承、王稚、王琛、王質(zhì)、王銓、王凝、王誦、王通、王玚。 陳十一人:王沖、王玚、王勱、王固、王克、王寬、王廓、王猛、王質(zhì)、王瑜、王通。 北魏加上人:王肅、王誦、王詡、王衍。 唐四人:王方慶、王王睿、王玙、王摶。 讓人感到驚奇的是,王氏家規(guī)僅有6個字,為“言宜慢,心宜善”。然而,僅僅是“言宜慢”3個字就讓這個王氏始祖王吉在險惡的官場上順利地渡過各種難關(guān),10年間從一名知縣成為朝廷重臣。而當(dāng)這6個字都具備以后,王吉在險惡的官場上居然一生順利,成為西漢名臣。此后,王吉就把這6個字定為王氏家規(guī),讓這6個字造福王氏子孫后代。 |
|
|
來自: 昵稱413468 > 《姓氏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