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回 裴侍郎一語成讖 楊盈川祈雨投湖 文/時間領主 詩曰:
1且說唐咸亨年間,“初唐F4”相約一起到長安參加典選。吏部侍郎裴行儉說,你四人雖有文才,但氣質(zhì)浮躁淺露,不能長久享受官爵福祿,遂不用。四人悻悻離開長安。不表其他,單說楊炯。 楊炯,號盈川,華州華陰(今陜西華陰)人。少有才名,10歲應試神童科登第,待制弘文館。27歲進士及第,補授校書郎。后六年,中書侍郎薛元超推薦他為弘文館學士,后遷太子詹事司直,從此算是擺脫“裴行儉魔咒”,步入權利中樞。 進入朝堂的楊炯,很快便把裴行儉的訓示置之腦后,持才狂傲的本性再次顯現(xiàn)。他常常覺得朝官們故意造作,掩過飾非,深惡痛絕之,私下稱之為“麒麟楦”。有好事者問其究竟,楊炯說,“你看那些喬裝打扮演麒麟戲的人,必畫出麒麟的形狀披在驢背上,仿佛是神奇的動物。等到揭去這層假皮,只不過就是一頭笨驢而已?!比藗兟牶笮睦锒己懿皇娣?,久而久之,嫉恨楊炯者大有人在。 而他們的機會終于來了。 公元684年,武則天連廢中宗、睿宗,自己臨朝稱制。消息傳來,天下震動。徐敬業(yè)遂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駱賓王聞言,隨即加入麾下,手書《討武曌檄文》,天下群雄起而呼應。此時,楊炯的堂弟名神讓者,也加入了徐敬業(yè)的大軍。卻沒想到,這徐敬業(yè)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三個月不到就兵敗被殺。結(jié)果,駱賓王不知所蹤,神讓父子被處死。 堂弟既然是反賊,楊炯若是沒問題,說什么都說不過去。先前遭其羞辱的官僚借題發(fā)揮,大告御狀,結(jié)果武則天震怒,楊炯受此牽連,于685年被貶為梓州(今四川三臺)司法參軍。楊炯自是不服,心說神讓謀反,自己壓根不知情,何來罪禍。然而天命難違,也只好乖乖收拾行囊赴任。 2也就是在四川,他結(jié)識了盧照鄰、王勃等人。才子們一起詩歌唱酬、飲酒作樂,倒也快活。 后來,四人相約赴長安參加典選,不第。眾人落魄而行,且說楊炯卻記下了裴行儉的話:“四人中,唯楊炯沉默寡言,可做到縣令,其他三人都不得善終。”于是,他于天授元年回到洛陽,在司藝館任教,等待時機。 機會還真就來了。公元692年,天授三年,洛陽宮中拿出盂蘭盆分送給佛寺。武則天與群臣一起在城樓上觀賞。楊炯立即寫了一篇《盂蘭盆賦》進獻給武則天,賦中極力歌頌了武則天的大周王朝,并希望武則天“任賢相,淳風俗,遠佞人,措刑獄,省游宴,披圖策,捐珠璣,寶菽粟”等,成為千古帝王的楷模。武則天看罷,心中那個爽啊,好似喝了蜜一般。 當年,在武則天的親自過問下,楊炯被起用了,調(diào)任盈川縣(今浙江衢州一部分)令。 消息傳來,楊炯對天長嘆:“蒼天吶,大地啊,父母大人英靈在上,不屑子終于等來出頭之日了?!贝藭r,楊炯已42歲了,小他17歲的張說也當上左補闕,奉旨與眾人編撰《三教珠英》。得知楊炯即將赴任,25歲的張說寫了篇《贈別楊盈川炯箴》,為其送行,并勸他待人理事不要過分嚴厲?!澳阋郧澳欠N口無遮攔的性子也要改改了。在那地方好好干,以后兄弟們相互提攜,以后還有更大空間?!睆堈f說。 此時,滿朝文武,竟只有張說為其送行。楊炯不覺一陣心酸,敢情自己平日里確實不積口德,把同僚們幾乎得罪光了。他二話不說,緊緊握了握張說的手,轉(zhuǎn)身登車,往浙江而行。誰也不知道,他郁積在胸中多年的酸楚,終于山洪暴發(fā),獨自在馬車里痛哭不已。 閑話少提。且說剛到盈川時,楊炯還能記得張說的勸戒,接人待物都耐著性子。時間一長,本性就顯露出來了,稍有不順心,輕則責罵,重則杖罰。沒多久,地方鄉(xiāng)紳衙役,無不怨聲載道。楊炯也不為意,像他這樣的蓋世天才,能與這些泥腿子為伍,就已經(jīng)很屈尊了,又怎會跟他們打成一片了。 倒是有些迎奉之徒,知道楊炯才名,一有新房亭榭落成,每每請楊炯賜墨送寶。楊炯也不客氣,當?shù)氐策M士、鄉(xiāng)紳府邸,都留下他的親筆題詞。 這愈發(fā)讓同僚們感到不爽。久而久之,大家出工不出力,吏治愈發(fā)艱難。 轉(zhuǎn)眼3年過去。每年農(nóng)歷六月初一,楊炯都要出巡一次,到轄區(qū)各村巡視,所到之處,莊稼的害蟲就會被白鳥吃掉,糧食豐收,六畜興旺。不提。且說這一年,公元695年,遭遇罕見大旱,田地龜裂,莊稼枯焦,百姓求神拜佛,旱情未解。楊炯心急如焚。當年農(nóng)歷七月初九,他仰天長嘆,“吾無力救盈川百姓于水火,枉哉焉!”遂設臺祭天。為求甘霖,他竟縱身跳入盈川潭,以身殉職,時年45歲。 楊炯后歸葬洛陽。705年,中宗復位,追贈其為著作郎。 3楊炯生性耿直,言語刻薄,持才傲物。他長于五言詩,以邊塞征戰(zhàn)詩最為著名,所作《從軍行》、《出塞》、《戰(zhàn)城南》、《紫騮馬》等,都表現(xiàn)了為國立功的戰(zhàn)斗精神,氣勢軒昂,風格豪放。張說稱“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yōu)于盧,亦不減王”。 對于世人對“初唐四杰”的排序,楊炯自謂“愧在盧前,恥居王后”,對此,張說評價說,“愧盧前,謙也”。 除文首的《從軍行》外,他的詩作現(xiàn)存34首,其中29首為五言律或排律。其他著名的作品有《出塞》——
《紫騮馬》——
《戰(zhàn)城南》——
這些詩對仗工整,音韻合律,既有律詩的嚴謹之風,又有樂府詩的明快特色。 他與王勃、盧照鄰共同反對宮體詩風,主張“骨氣”、“剛健”的文風。他的詩也如“四杰”其他詩一樣,在內(nèi)容和藝術風格上以突破齊梁宮體詩風為特色,在詩歌的發(fā)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這正是——
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