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愛國憂民,辛棄疾,贊譽,歷史人物,詠史 
 【名句】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出處】 宋·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注】 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 
 【說明】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作品。辛棄疾在公元1203年六月末被起用后不久,第二年改派到鎮(zhèn)江去做知府。當他登臨京口(即鎮(zhèn)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賞析】 這首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即景抒情,借古諷今;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作者渴望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的報國熱情,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報國無門的苦悶,蘊含著對茍且偷安的南宋統(tǒng)治者的憤懣之情。 作者登北固亭不是為了看北固樓的風光,而是遙望他心系的中原神州。只是,山河破碎,國家如同一潭死水,這種狀況不知還要持續(xù)到何時?!扒Ч排d亡多少事?”作者禁不住發(fā)問,往事悠悠,英雄已逝,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正像詞人心中的不盡愁思和感慨。更多有關愛國憂民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ǎng)”(www.xigutang.com) 下片引入對歷史英雄人物的議論。三國時代的孫權,十九歲時便統(tǒng)治江東,西征黃祖,北拒曹操,獨據(jù)一方;二十七歲便于赤壁之戰(zhàn)中大破曹兵。作者在這里贊頌孫權的年少有為以及非凡的膽識和氣魄,正是為了反襯當朝文武的庸碌無能、懦怯茍安。“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兩句,依舊自問自答,極力渲染孫權不可一世的英雄氣概。他說,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據(jù)《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毙翖壖步栌么说?,意在說明只有像曹操劉備那樣的英雄,才能與孫權一絕高低,含有孫權當為天下第一英雄的意味。作者極力贊賞孫權,不惜夸大歷史,并不是說自己對孫權有多么尊崇,而是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嘆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以扭轉乾坤。 末句“生子當如孫仲謀”依舊述史,說曹操有一次與孫權對壘,見孫權儀表堂堂,威風凜凜,乃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劉表)兒子若豚犬耳!”作者在這里引用了前半句,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奮發(fā)圖強的時代的呼聲。詞人沒有明言后半句,實際上是借曹操之口,諷刺南宋朝廷主和派的丑惡嘴臉。 
 ?。ㄘ熑尉庉嫞合乃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