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孟頫楷書間架結(jié)構(gòu)九十二法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臺恃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于江南”,元世祖贊賞其才貌,兩年后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 
 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在濟南路總管任上,元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實錄》,趙孟頫乃被召回京城。 
 
 可是元廷內(nèi)部矛盾重重,為此,有自知之明的趙孟順便借病乞歸,大德三年(1299),趙孟頫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土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至大三年(1310),趙孟頫的命運發(fā)生了變化。 
 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對他發(fā)生了興趣,延祜三年(1316),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薄其人遂薄其書”,貶低趙孟頫的書風,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趙孟頫的為人。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jīng)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chuàng)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 
 自五歲起,趙孟頫就開始學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可謂對書法的酷愛達到情有獨鐘的地步。 
 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jié)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 
 與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賦》、《膽巴碑》、《歸去來兮辭》、《蘭亭十三跋》、《赤壁賦》、《道德經(jīng)》、《仇鍔墓碑銘》等。著有《尚書注》、《松雪齋文集》12卷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