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什么方式來重視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父母也需要通過閱讀來成長 讀什么比閱讀更重要?,F(xiàn)在每年中國出版量已經(jīng)超過40萬種圖書,你讓孩子讀什么書?只有和最偉大的書對話才有價值。 “人是自己食物的產(chǎn)物”,讀什么你就會成為什么,你閱讀的高度,直接影響你精神的高度。我們首先解決讀什么,其次解決怎么讀,再做一個“領讀者計劃”幫助大家?guī)ьI孩子去閱讀。父母本身是需要成長的,父母的素養(yǎng)直接決定了孩子的素養(yǎng)。 對家庭教育的思考 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場所。碰到各種困難和煩惱,家庭可以給你化解,如果不是一個很和諧的家庭,就不一樣了。家庭本身還會成為制造煩惱的場所,家庭本身還會給孩子產(chǎn)生更加負面的影響。 關注孩子當下,因為童年這個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童年時期由誰攜手帶路,周圍世界的哪些東西進入了他的頭腦和心靈。人的性格、思維、語言都在學齡前和學齡初期形成。當下的生活對孩子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童年時候的經(jīng)歷對一個人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是人生很多問題的源頭。 父母是孩子最長久的老師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首先就是父母陪伴著你。陪伴著你的同時,也是在教育你、影響你。父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和別人的交往都是教科書,孩子就是通過這些來學習的——他通過父母的語言學習語言,通過父母和別人的交往學習他和別人的交往,通過學習父母的表情來豐富自己的表情。 很多父母都以為,他們的工作就是讓孩子吃好,穿好,身體健康,教育是學校的事情。把完整的教育過程割裂成兩塊獨立的、彼此分割的狀態(tài),這毫無疑問是不對的。 家庭教育是真正的人誕生的搖籃 教育是一門科學,家庭教育更是一門科學。我們無法統(tǒng)計多少家庭、多少父母不熟悉教育的常識的,但是這樣的父母在生活中經(jīng)??梢钥吹?。之所以無知地對待兒童比無知地對待成人更可怕,因為兒童是軟弱的,被動接受的,聽天由命的,無法選擇,也無法抵抗的。他生在什么家庭沒有辦法選擇,也很難抵抗,而成年人是有意識,有選擇能力,可以抵御的。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的成長是很重要的。 家庭教育中的三個關鍵詞 陪伴 父母再忙也要想法陪孩子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說話,交流和學習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西方心理學有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的詞匯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詞匯直接相關。 父母在談論政治,孩子可能今后會對政治感興趣;父母在抱怨,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緒。很多父母以為跟孩子多說話沒有什么意義,實際上父母說的東西,即使孩子今天不懂,也會成為他大腦里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會決定整個家庭是否擁有共同的命運。新教育改革提出一個主張:共讀,共寫,共同生活?;{(diào)就是陪伴。 一個父親是當?shù)睾苤钠髽I(yè)家,很忙,不是請人家吃飯,就是人家請他吃飯,跟自己的女兒沒有很多接觸。孩子上了小學后,因為參加新教育實驗,新教育實驗的老師會定期給孩子父母親寫信,每周一封信。其中一項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不僅是母親讀,父親也要讀。 這個父親5年里和孩子一起讀了184本書。他說一開始沒感覺,讀了一個月之后,發(fā)現(xiàn)閱讀比喝酒有意思得多,就開始主動拒絕應酬,跟孩子一起讀書。他說:“這5年里,孩子上了小學,我上了大學?!焙髞硭⒆釉谝黄馃o話不談,而媒介就是書。 父母再忙也應該想辦法陪孩子,哪怕時間很緊張,哪怕做做樣子?;氐郊遥芏喔改复蛴螒?,看電視,這很正常,但是要想讓孩子走得更好一些,就必須克制自己的行為。 閱讀 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閱讀的種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独首x手冊》引用了一首詩:“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遍喿x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是從家庭開始的。 童年的秘密我們遠遠沒有發(fā)現(xiàn),童書的價值我們遠遠沒有認識。童書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都悄悄地藏在一個個人物、動物的命運里,借此構建起孩子的價值觀。最初的閱讀是親子共讀,是父母讀給孩子聽,因為孩子不認字,閱讀更多的是從圖畫入手。兒童最初是通過圖畫認識這個世界的。童書不僅有價值熏陶的作用,還有治愈的作用,孩子要解決什么問題,都有相應的圖書,看了之后比說一萬句教訓的話都有用。 最重要的是,兒童時期一旦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今后會主動找書讀書。 閱讀是有胃口的,一開始讓孩子吃肯德基、麥當勞,慢慢的,其他東西就不愛吃了,他只對肯德基、麥當勞感興趣,他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其他好東西。讀書也是這樣,讀了一些糟糕的書,對其他的好書就沒有鑒賞力了。 習慣 教育是否成功在于有沒有好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體育不是看跳多高,跑多快,打球多好,是要看有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如果體育成績優(yōu)秀,但大吃大喝不鍛煉,身體也很糟糕,這不叫體育成功。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不斷地自主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的習慣,而不是讀書時拿100分,到了社會上連書都不看。 新教育改革有一個行動叫每月一事,每個月讓孩子做一件事,培養(yǎng)好習慣。比如,這個月學會吃飯。吃飯里面有很多習慣要培養(yǎng),不僅僅是禮儀還有很多和習慣相關的東西。比如學會走路,走路也有習慣,當然在習慣的背后還有很多準則性的東西,我們說不闖紅燈,意味著要遵守規(guī)則,遵守規(guī)則就是一個習慣。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好習慣養(yǎng)成需要連續(xù)21天不斷的訓練,家庭要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朱永新曾經(jīng)寫過一篇《父親的禮物》,他的父親給他最大的禮物就是讓他養(yǎng)成了早起的習慣,每天早晨5時起床寫毛筆字。 朱永新說,毛筆字沒有寫好,但是每天早晨5時起床成了一生的習慣?,F(xiàn)在他每天上午8時左右離開家去上班。這當中有兩三個小時可以用來閱讀寫作。一個人每天有兩三個小時的閱讀寫作時間,很奢侈,一般人做不到。朱永新每天早上堅持給父母親寫一段文字,幾年積累下來,出了4本書。他堅持每天早上在自己的微博“一言難忘”欄目里原創(chuàng),摘一段話,然后講自己對這段話的理解。已經(jīng)堅持3年了,商務印書館將把他這3年寫的東西出了3本書。 (轉自嘉興新華書店公眾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