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腕表之家 鐘表文化]看完康老師的《表之“毒”》一文,作為一名愛表多年的鐘表從業(yè)者,感慨良多。文中提到“如果某天你有機會于夜深人靜時,獨自在燈下,手持5倍以上的放大鏡,調整呼吸,去凝望一只好表。最初不要急于看到什么,可以先盯著表盤、表針或是表上某一個地方持續(xù)五分鐘,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一些你平時疏漏掉的細節(jié)。”品表好比品茶,心不靜不能知其味。唯有心境平和,方能體會到這小小的一塊表最深入、最細致、最獨到、最有價值的地方。 回想自己接觸腕表之初,大學剛剛畢業(yè)初入社會,覺得佩戴多年的G-shock有些學生氣,也是出于虛榮心的關系,想換一塊牌子響亮的高級腕表嘚瑟嘚瑟。由于預算有限,便上網查閱了大量的腕表資料,不知不覺就被表的“毒性”所麻痹了。表盤的設計,表針的樣式,表帶的材質,表扣的種類,表芯的型號,都令我眼花繚亂,心馳神往。最后選中了一款萬國的腕表,至今我還記得拿到手表,親手揭下表膜那種無法言喻的激動,相信各位表友們都有這種經歷。 回到這一塊小小的表上,我們來抽絲剝繭的聊聊這些集合了最精湛的技術工藝,具有傾國傾城之美的表的“毒性”,究竟“毒”在哪?分享我的一些見解,同時歡迎廣大網友積極留言,讓我們共同進步。 表盤之“毒” 表盤可以說是一塊表的門面,給人們最直觀的第一印象,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表盤看對眼了才會讓人有繼續(xù)了解這塊表的欲望。衡量一枚腕表的價值,除了機芯外,表盤的設計工藝亦是關鍵之一。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些技術高超的表盤工藝和特色鮮明的表盤。 表盤琺瑯工藝 琺瑯,又稱“佛郎”“法藍”,其實又稱景泰藍,是一外來語的音譯詞。而在表盤中最為神秘和高貴的“琺瑯表”,緣起于畫琺瑯工藝。
畫琺瑯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紀中葉歐洲比利時、法國、荷蘭三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畫琺瑯區(qū)。15世紀末,法國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內填琺瑯工藝為基礎,發(fā)展成畫琺瑯的重鎮(zhèn),初期制作以宗教為主題的器物,后來逐漸制做成裝飾性的工藝品。
而從18世紀開始,畫琺瑯在琺瑯表上得到了充分的演繹。當時的琺瑯表多為掛表,精美玲瓏,典雅高貴。按施彩的部位劃分,有單面、雙面與內畫三種;按所表現(xiàn)的題材劃分,有美女、人物、動物、風景、圣經故事、戰(zhàn)爭場面和風土人情,在這些題材之中尤以美女圖居多。制表人為了裝飾琺瑯表的富貴氣,還常常采用珍珠鑲嵌邊圈,或將外框施以鏨金工藝,來突出畫琺瑯的欣賞性?,m瑯表的胎骨多以銅質鎏金,也有一些銀質品,但金質的就極為少見了。 提到琺瑯表,就不得不提到雅克德羅。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鐘表品牌之一,雅克德羅以精致制表和琺瑯技藝備受贊譽,尤其擅長“大明火”琺瑯工藝,展示古典美學與現(xiàn)代技藝交融的完美作品。 什么是“大明火”琺瑯工藝呢? 大明火琺瑯向來被尊為琺瑯技藝的最高境界,在經過平衡燒制的銅或黃金上,以細膩的琺瑯粉末涂多層色彩甚至微繪圖案,再以爐火多遍焙燒加固直到琺瑯最終玻璃化。待燒制完成后,琺瑯彩繪師會于表面上手工繪制計時刻度與時標,再經焙燒,以確保面盤裝飾完美地牢固于表面之上。說白一點,就是在同一琺瑯上涂上多層色彩,再以爐火焙燒加固。大明火琺瑯可以說是巧手與巧思的藝術,是對藝術與工藝的雙重嚴格要求,表盤上有多少色彩,就要經歷多少次烈火的洗禮。
雅克德羅的下山虎特別表款。腕表以雅克德羅最具代表性的時分小針盤系列表款為藍本,采用其最為擅長的大明火琺瑯工藝和細膩的琺瑯彩繪技術,在偏心盤內繪制出栩栩如生的下山虎畫作。配象牙白色的大名火琺瑯表盤,呈現(xiàn)出細膩溫潤的質感,如玉一般無暇。 除了大明火琺瑯,掐絲琺瑯在表盤上也有應用。掐絲琺瑯,掐絲琺瑯是所有琺瑯工藝中最復雜的,卻也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景泰藍”就是掐絲琺瑯的一種。掐絲琺瑯是在金屬胎底上先用金屬絲線勾勒出圖案的輪廓,使用天然粘合劑固定,再焊接到金屬胎上。然后將不同顏色的琺瑯釉料填充到勾勒好的輪廓里,這些琺瑯釉料由研磨成細粉的礦石和金屬氧化物構成。將金屬片放入溫度在850至900攝氏度的特制火爐中焙燒,釉料會因高溫而改變顏色,產生鮮艷的色彩。
掐絲琺瑯難在金屬絲線的細致上,圖案的面積愈小,制作金屬細線的難度愈高。最后還需要一個相當精巧的打磨過程,必須將凸起的金線磨平,表面會變得光滑,金線更添光澤,使琺瑯表面散發(fā)迷人的閃爍光彩。由于掐絲琺瑯的制作過程極其復雜,自1950年代后僅剩少數(shù)頂級制表廠還有能力制作。
雅典表推出的狩獵三問報時表將掐絲琺瑯運用得出神入化。手表配有雙層琺瑯面盤,雙層面盤中間藏著一條小魚,展現(xiàn)鱷魚張口吞噬小魚的瞬間。當三問報時功能啟動之后,一場刺激的非洲狩獵之旅隨之展開:兇猛的獅子伸出利爪撲向小猴子,小猴子則在樹上擺動閃避,密林深處有大象和長頸鹿,水中是蓮花與水鳥。雙層琺瑯面盤和栩栩如生的活動人偶,皆以掐絲琺瑯技術手工精制而成,將時間流逝的概念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xiàn)。復雜精細的掐絲琺瑯技藝被生動地運用,絕對是美感與工藝的完美結晶。 表盤精雕工藝 從古至今,制表師們一直在追求表盤的藝術性,表盤精雕便是這其中一。雕刻藝術很早就被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金匠用做手工藝品的裝飾,他們只用一把細小的雕刻刀即可雕琢出多款圖案,這種工藝在15世紀已經廣泛應用在珠寶首飾和手表上。
嚴格來講,精雕是表盤制作藝術中若干工藝的統(tǒng)稱,而并非非具體某一種工藝。換句話說,你可以說某某工藝屬于精雕范疇,但精雕不止于此。 黃金浮雕里最常見的精雕方式之一,“錘壓深浮雕”其實是歐洲高級金銀加工制作中常見的加工藝術,是一門專門的藝術。“錘壓深浮雕”工藝不用刀具也沒有“模具”,僅憑一只小錘和幾樣簡單的工具,就能根據(jù)原畫的范本在一塊黃金薄板上完成彎曲、拉伸、拼接、復合、成型、拋光等非常復雜的工序。深浮雕以削為主,但是真正的深浮雕微雕是可以看起來很立體的。叫做鏨刻,就是用工具往下砸。雖然不用刀具,但浮雕效果不輸于刀雕作品分毫,又因為沒有刀刻痕跡,反而更顯得圖案凹凸有致、人物線條生動流暢。
雅克德羅的金雕時分小秒盤—四季系列,鑲飾金雕雀鳥。做工精湛,栩栩如生。 淺浮雕也是黃金浮雕里最常見的精雕方式,相比深浮雕要容易。而對雕刻師來說淺浮雕和淺鏤雕經常是被如影隨形交叉使用的,在淺浮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部分或者前景部分,就變成了淺鏤雕。這樣不僅顯得更加有層次感,還能打破淺浮雕的平板感,也增加了雕刻的難度。
寶璣經典復雜系列腕表,18k白金表盤運用淺浮雕工藝,工紐索紋飾旋轉表盤上描繪著一只孩子的手努力伸向法蘭盤上描繪的大人的手,富有極強的層次感。 除了黃金浮雕貝雕也是比較常見的精雕方式之一,這歸于珍珠貝母被大量用于表盤。貝雕也可以做成深浮雕和淺浮雕的,其難度在于在雕刻過程中不能犯錯誤,因為每一刀下去都不再有修正的機會,這就要求雕刻師要絕對的穩(wěn)、準、狠。
寶璣那不勒斯皇后系列腕表,表盤為貝殼浮雕表盤。技師憑借一只簡單的鋼針在貝殼的不同層面上刻劃深度不足兩毫米的圖案,形成非凡細致的雕刻裝飾,使貝殼呈現(xiàn)一種立體感,散發(fā)華麗之美。 還有一種結合了琺瑯的精雕工藝,雕刻內填琺瑯和精雕透明琺瑯。將做好的淺浮雕或者浮雕上面鋪上透明彩色琺瑯進行燒制,通常鋪在琺瑯下的浮雕以幾何圖案。而雕刻內填琺瑯工藝作為一種古老的琺瑯工藝,其難點在于當精雕師在銀質胎上雕鑿預先設計好的圖案時,必須將圖案上線條的粗細變化如實地反映出來,這就需要精雕師細心雕鑿出不同圖形的凹槽,以生動的線條展現(xiàn)出結構的圖案。此外還有精雕透明琺瑯工藝,它通過質地透明且?guī)в蓄伾默m瑯釉料,以展現(xiàn)出銀質胎上精雕細琢的紋路。
江詩丹頓藝術大師“天使”腕表,雕刻師先在表盤上勾劃出天使的形狀并在相應區(qū)域內挖出或刻出凹槽,接著琺瑯大師用琺瑯將凹槽處填滿,再使用800°到850°C的高溫反復燒制,最后還要打磨和上釉,可以說是挑戰(zhàn)表盤工藝之極限。 小小的一塊腕表所吸引人的地方實在太多,就是聊個三天三夜也聊不完,所以關于表的這些“毒性”我將在下集中繼續(xù)講述,敬請期待?。ㄎ?圖 腕表之家 董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