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藥物分類、作用機理 及阿司匹林地位 一、抗血小板藥物分類及作用機理 二、抗血小板藥物
三、抗血小板治療是國際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指南的重要組成部分 包括阿司匹林在內的抗血小板治療獲益被大量臨床研究和指南肯定。 四、阿司匹林臨床研究的薈萃分析:抗血小板治療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 ATT協(xié)作組的2009年薈萃分析顯示阿司匹林二級預防:
五、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
六、ACS患者急性期和長期高心血管風險 三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顯著降低PCI手術患者 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對于高?;颊呖梢钥紤]采用
阿司匹林與消化道不良反應 任何藥物都是一柄“雙刃劍” 抗血小板藥物在獲益的同時亦存在風險 無論何種抗血小板藥物均存在風險。 一、阿司匹林所致上消化道出血風險與氯吡格雷類似 2001~2004年內鏡下確診的上消化道潰瘍并出血病例2777例,對照病例5532例。 二、大部分阿司匹林胃腸道不良反應癥狀較輕 阿司匹林最常見的胃腸道不良反應是消化不良/惡心/嘔吐,出血發(fā)生率較低。 三、小劑量阿司匹林導致的消化道并發(fā)癥實際發(fā)生率低 四、阿司匹林導致消化道出血的絕對值很小 與安慰劑相比,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每1000人每年僅增加出血患者: 五、減少抗血小板治療消化道損傷的處理流程——共識建議合理篩查和預防性用藥 六、識別易發(fā)生消化道損傷的人群 特殊情況的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療 一、特殊人群的抗血小板治療
二、老年胃腸功能下降,胃黏膜防御修復機制退化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胃壁細胞功能減低,胃酸分泌減少,胃內pH相對升高。 老年人由于粘膜與肌肉萎縮,胃的排空減慢,使藥物進入小腸延遲 研究發(fā)現(xiàn),65歲時腸道血流比年輕人減少50% 老年人胃腸道內液體減少使不易溶解的藥物如氨芐青霉素、地高辛、甲苯磺丁脲等的吸收減慢 三、老年人合用藥多,22%的不良反應由藥物間相互作用引起 四、冠心病合并房顫的抗凝及抗血小板
五、卒中急性期
推薦阿司匹林小劑量使用 一、胃腸保護策略可降低胃腸道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 二、阿司匹林+PPI顯著降低消化性潰瘍出血風險 三、阿司匹林導致的出血風險均呈劑量依賴性 薈萃分析:納入50項隨機對照試驗,共338191例患者,評估不同劑量阿司匹林的出血并發(fā)癥風險。 四、ATT 薈萃分析:阿司匹林劑量<75 mg,可能會降低預防CVD事件獲益 ATT 2002 meta分析,共入選287項研究,累計135,000例CVD高?;颊撸ㄒ患壔蚨夘A防患者),主要終點為嚴重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或血管性死亡)。 五、大多數(shù)指南推薦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 75~150 mg/d) 阿司匹林不同劑型和服藥時間 使用效果分析 一、阿司匹林腸溶片較普通阿司匹林胃腸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 普通阿司匹林組:100~300 mg/d,1次/d,口服3~6個月; 阿司匹林腸溶片組:80~300 mg/d,1次/d,口服3~6個月; 結果顯示,阿司匹林腸溶片胃腸道不良反應(主要是上腹不適,惡心/納差)發(fā)生率明顯低于普通阿司匹林。 二、阿司匹林腸溶片顯著降低胃部損害 平均胃粘膜損傷評分(±SD) 41例志愿者隨機分至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或普通阿司匹林100 mg。結果顯示,與普通阿司匹林相比,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d對胃腸道損害明顯減少。 三、日本研究提示:長期使用腸溶劑型100 mg,較緩沖劑型81 mg更安全 日本全國范圍內多中心注冊研究,N=1454,使用阿司匹林≥1個月的CVD高危患者(近90%有心腦血管病史),89.4%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腸溶劑型,其中92.8%使用100 mg,10.6%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緩沖劑型,其中96.2%使用81 mg,阿司匹林平均療程為4.6年。所有患者均行胃鏡檢查有無胃十二指腸潰瘍和糜爛。 四、進食延長阿司匹林腸溶片在胃內停留時間 五、進食延遲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吸收 進食后阿司匹林在體內吸收達峰值的時間明顯延遲,未進食組和進食組阿司匹林腸溶片吸收達峰值的時間分別為 8.3 ± 2.9 和 13.8 ± 4.5 小時。 六、餐前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可降低胃腸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選擇晚餐后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出現(xiàn)腹部不適癥狀和大便潛血陽性的患者(n=43),經(jīng)過停藥及相應的保護胃粘膜治療至癥狀完全消失、大便潛血陰性至少1周后重新服用,改為晚餐前20~30 min。觀察不同時間給予阿司匹林后患者出現(xiàn)胃腸道副作用的情況。 七、阿司匹林腸溶片服藥時間選擇的關鍵——餐前服用 專家建議:阿司匹林腸溶片應該在餐前20~30 min空腹服用 阿司匹林腸溶片的腸溶膜能抵抗胃內酸環(huán)境,在十二指腸內堿環(huán)境下才分解因而避免胃粘膜損傷。若餐后服用,食物會使胃液酸堿度提高,藥物易溶解。且藥物與食物混合后在胃內停留時間延長,易使腸溶膜破壞增加胃內溶解機會。而餐前服用,因空腹胃內酸性環(huán)境強,藥物不易溶解且胃排空速度快,在胃內停留時間短,因此可減少對胃粘膜損傷。阿司匹林一旦生效,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持續(xù)性的,過分強調固定某一時辰服藥不一定必要。關鍵是空腹服用。 阿司匹林腸溶片空腹服用,PH<3時不溶解,減少胃部不良反應。 出血處理及總結 一、發(fā)生出血,無需驚慌 二、共識建議使用阿司匹林導致出血患者處理原則
對于阿司匹林所致的潰瘍、出血患者,不建議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治療,推薦阿司匹林聯(lián)合PPI治療。 三、阿司匹林聯(lián)合PPI治療明顯降低潰瘍復發(fā)率 170例服用小劑量ASA(2002.9~2005.1)發(fā)生潰瘍出血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四、對于阿司匹林導致的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聯(lián)合PPI治療優(yōu)于氯吡格雷 320例既往服用阿司匹林后發(fā)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再次服用阿司匹林+PPI或氯吡格雷: 五、抗血小板藥物消化道損傷的處理 六、出血的處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