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2008年廣東開始評選省級古村落以來,我們南雄有6個古村落成功入選廣東省古村落名錄!為此,小編專門把這6個古村落都一一列出來,目的是為了大家加深對我們南雄古村落的認識,增強大家對古村落的保護意識,古村落是南雄人民的無形資產,無法用金錢衡量! 現(xiàn)在 一起來領略6個古村落的神韻 1、南畝鎮(zhèn)魚鮮村 視頻源自:南雄市廣播電視臺 位于南雄市東部南畝鎮(zhèn)的魚鮮村,據(jù)魚鮮王氏族譜記載,該村建于南宋干道五年(即公元1169年)。較好地保留與傳承了村民風俗的活態(tài)民間文化,傳統(tǒng)的民間文體表演活動如采茶戲、舞鴛鴦獅等,此外,民間故事、傳說也比較活躍。 走進魚鮮村內,四處都能看見宋朝至明清時期的古建筑。村內蜿蜒的青石小路、古老殘缺的灰瓦青磚高墻、木制堂匾雕版、巨大的實木房梁、精美的雕花石柱、幽幽的門廳、高高的門檻……數(shù)十座氣派相當?shù)墓沤ㄖ彤數(shù)貍鹘y(tǒng)風格迥然不同的客家民居,雖在叢生草芥中仍難掩曾經的華貴風采。 村里有一口至今還保存完好的三百多公斤重的明代古銅鐘,高懸于花林寺那自宋代建造以來便從未更換過的房梁上。其音質優(yōu)美,鐘聲悠揚可傳數(shù)里之外。游人在盡興飽覽古村風貌和領略客家風情之余,有好事或好奇者也饒有興致地敲上幾下。 魚鮮村的古建筑主要有先祖堂、世盛堂、千年古寺花林寺以及大量精美絕倫的石雕、牌坊。除了古建筑外,還有令人驕傲的紅色歷史。 1932年7月,紅軍與國民黨粵軍在魚鮮村附近的水口鎮(zhèn)開展著名的水口戰(zhàn)役,戰(zhàn)役結束后,部分紅軍在魚鮮村駐扎休整,留下了一些標語和漫畫。這些標語和漫畫的內容,有宣傳共產黨的政策、綱領的告示;有號召群眾起來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謠;有反對封建壓迫、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口號;還有揭露國民黨腐敗和賣國的漫畫等。 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依然清晰地保留在墻壁上。1982年,魚鮮村的這些標語和漫畫被公布為南雄縣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魚鮮村被廣東省文聯(lián)、廣東省民間藝術家協(xié)會認定為第一批“廣東省古村落”,全省僅有27個村獲此殊榮。 2、黃坑鎮(zhèn)溪塘村 溪塘村位于南雄東北部的黃坑鎮(zhèn)境內,又稱蓮塘村,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譚大初撰的《溪塘水東陳氏地輿記》載:“雄城東七十里,古志名蓮溪。初置雄州,經之營之,度地居民,則于于溪塘是卜,此古營建處也。學宮神廟設其制,衙署城池定其規(guī),至今基址猶不朽焉。”可見,南漢初置雄州城與溪塘。 溪塘村建村于公元1276年,是南雄市一個較大規(guī)模的村落,有“千家村,百佳姓”之稱。據(jù)史書記載,南漢乾亨時期,雄州州城曾建于溪塘村,因此溪塘村又有“南漢雄州第一城”之稱。 溪塘西平堂李氏宗祠是嶺南迄今為止,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西平堂李氏祠堂,堪稱為“嶺南西平李氏第一祠”。溪塘村附近的塔子下有巖石,色淺赭,質優(yōu)良,可雕刻,稱為“溪塘石”,建筑多用此石料,作石柱、石門框、石窗、石匾,雕以花草人物圖案,甚精細。村民常取石用以制作石磨、磨刀石、石凳等,或用或出售。南雄現(xiàn)存古代石獅以及珠璣古巷石塔,可能均取料于溪塘石。逾千年的滄海桑田,溪塘村仍為南雄市較大村落之一。 2009年12月3日溪塘村被廣東省文聯(lián)、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認定為第二批“廣東省古村落”。 3、烏逕鎮(zhèn)新田村 新田村位于南雄烏逕鎮(zhèn),與梅關古道同屬古代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交接點,在李氏上有著“中原南遷第一村”之稱。 新田村,自西晉建村至今已有1691年歷史之久,保留著五朝建筑。村內保存的古代宗祠及各種古代建筑從唐代至清代共有200多座,其中最古老的建筑為西漢時代遺址,其歷史與宗祠文化遠比現(xiàn)有珠璣巷更古老、豐富。
村中從唐代到明代的40多座祠堂、照壁、書院等古建筑保存較好,數(shù)量最多的是大大小小的各種祠堂,其中晉代的古井、唐代的磚雕、宋代的斗拱、清代的木雕隨處可見。
2009年12月3日新田村被廣東省文聯(lián)、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認定為第二批“廣東省古村落”。 4、百順鎮(zhèn)黃屋城村
黃屋城建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至今有600多年的歷史,黃屋城為橢圓形,城墻用花崗條石和青磚砌成墻高9米多,厚0.6至0.7米,門寬1米許。南門上方石刻“義路禮門”四個楷書大字,書法古雅、勁秀。整座城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房屋沒城墻而建,今存86間,均為三層樓房,建筑面積約4500平方米。
黃屋城坐北朝南,北高南低,是一座龐大而堅固的防御性建筑。城樓置有了望、指揮、聯(lián)絡設施。如遇敵情,易守難攻,既可自衛(wèi)出擊,又有退入群山之路。興建這種城堡,技術講究。房屋之間用梁木連接,相互之間全賴其整體結構嚴謹勾連,又有防震功能,有較好的通風和采光條件,整座古城暖夏涼。黃屋城建筑規(guī)模宏大,技術精湛,結構牢固,風格獨特。
2012年3月21日黃屋城村被廣東省文聯(lián)、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認定為第三批“廣東省古村落”。 5、水口鎮(zhèn)篛過村 篛過村始建于南宋皇佑元年(公元1253年),距今已有761年的歷史。該村是南雄久負盛名的書香之村,明清以來興學重教,人才輩出,因其學堂多、書院多、私塾多、讀書人多,有“篛過書房”的美譽。該村歷來提倡尊崇“以忠事君、以孝事親、以廉為吏、以學立身”的族規(guī)家風,至今仍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綿延的歲月使之留存了眾多的人文歷史遺跡,其中有古代書房,宗祠等多處古建筑。這建筑規(guī)模宏大,技術精湛,結構牢固,風格獨特,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這樣一個古色古香的古村落,也同樣是南雄著名的革命老區(qū)村。該村曾是水口戰(zhàn)役的重要戰(zhàn)場,村中的百姓為革命戰(zhàn)爭做出了突出貢獻,有名有姓的烈士多達23名。 篛過村被廣東省文聯(lián)、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認定為第四批“廣東省古村落”。 6、油山鎮(zhèn)上朔村 油山鎮(zhèn)上朔村是一個千年古村,相傳在五代后梁前就素有千家村之稱。宋末明初,上朔村已擁有31姓1300戶人家,人口將近9000人。雖然上朔村歷經了1000多年的風雨滄桑,但依舊有不少保存得較好的古屋、古墻、古巷、古樹,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千年古村落。
上朔村還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大革命時期南雄地區(qū)進行農民暴動、游擊武裝斗爭的革命根據(jù)地和核心地區(qū),是南雄第一屆蘇維埃政府所在地,這里曾打響南雄農民武裝斗爭的第一槍,是南雄紅色革命的搖籃。
朔村被廣東省文聯(lián)、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認定為第五批“廣東省古村落”。
你來或不來 大美南雄古村落就在這里 趕快帶上你的伙伴們一起 走進廣東深古村落 魚鮮村▕ 溪塘村▕ 新田村 ▕ 黃屋城村 ▕ 篛過村▕ 上朔村 這里 有著豐富的美食以及美美的風景等著你哦! 動動手指,一起擴散出去,讓更多人領略南雄古村落的神韻吧! ▍配音:園長菌 別忘記給小編點 老板說了!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三毛! 【好文】 凌晨!雄中路附近突發(fā)大火,濃煙滾滾,驚動了附近居民們...南雄一老人摔倒,幸虧遇到他們!不然..達康書記的朋友圈曝光:對不起,我也要去南雄,別找我!
點擊“閱讀全文”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