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尚秉和:左傳國語易象釋

 大道至簡64382 2017-05-02

尚秉和:左傳國語易象釋

  尚秉和(1870-1950),字節(jié)之,號石煙道人,晚號滋溪老人,學者稱槐軒先生。河北行唐縣城西南滋河北岸伏流村人。少肄業(yè)本邑龍泉書院,后游學于保定蓮池書院,師事吳汝綸。遍治經(jīng)史,精研辭章,頗有創(chuàng)獲。光緒二十九年癸卯科(1903)進士第二甲第五十九人(王壽鵬榜)。光緒三十年(1904)入進士館,學習法政,后任巡警部主事、員外郎。宣統(tǒng)元年(1909)入京師大學堂為教習,次年丁父憂,服闋復為民政部員外郎。辛亥革命后,秉和任內(nèi)務(wù)部第三科科長、署理營繕司司長,浮沉郎署者十余年。后辭官執(zhí)教于國立清華大學。1929年受沈陽萃升書院之聘,主講席三年。東北淪陷秉和還為北平中國大學教授。1936年受聘執(zhí)講于保定蓮池講學院。蘆溝橋事變起秉和家居不復出??谷諔?zhàn)爭勝利后,南京“國史館”聘為纂修。1950年病歿。秉和平生口訥于言,于學則無所不窺,精通方術(shù)、醫(yī)藥,又工繪事,善鑒賞金石文玩。著述甚豐,遍涉經(jīng)、史、子、集,其《辛壬春秋》、《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頗見重于世。秉和于《易》研討最深,主張“象為學《易》之本。曾全面考究漢《易》象數(shù)學的特點,詳探《左傳》、《國語》、《逸周書》尤其是《易林》中久已為人忘忽的《周易》內(nèi)外卦象、互象、對象、正反象、半象、大象等百二十余象的應(yīng)用規(guī)律。凡立說與取象,多有創(chuàng)見,而不茍同于先儒。時賢王樹楠稱其“將二千年《易》家之盲詞囈說一一駁倒,使西漢《易》學復明于世,孟子所謂其功不在禹下?!北屯ㄟ^對象數(shù)的闡發(fā)和筮法的研究,提出了了解《易》的新思路,推崇“未學易、先學筮”的易學思路。于象數(shù)易學的貢獻非常大,自民國以來,其易學理論對易學界一直有著很大的影響。秉和著作有:《周易尚氏學》二十卷,《周易古筮考》一卷,《(左傳)、(國語)易象釋》一卷,《焦氏易林注》十六卷,《焦氏易詁》十一卷,《周易時訓卦氣圖易象考》一卷,《連山歸藏卦名卦象考》一卷,《易注》二十二卷,《易林評議》十二卷,《讀易偶得錄》二卷,《太玄筮法正誤》一卷,《洞林筮案》,《郭璞洞林注》,《易卦雜說》,《易筮卦驗集存》,《周易導略論》,《辛壬春秋》等。


  緒言


  易之為書。以象為本。故說卦專言象以揭其綱。九家逸象孟氏逸象一再引其緒。而象學宏深博大之義。唯系辭能發(fā)揮之。系辭云。易者象也。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跡。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故謂之象。象也者。像此者也。按像此者。不惟萬物像之。即萬事亦無不像之。說卦所言。干健坤順諸事是也。故又曰象事知器。又曰立象以盡意。蓋天下萬物萬事之意。無不包涵于易象之中。故能盡意。此言立象之本也。所本維何。本于仰觀俯察也。又曰圣人設(shè)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夫曰觀象系辭。則今之易辭。固皆古圣人瞪目注視卦象而為者也。易之卦爻辭。既由象而生。后之人釋卦爻辭。而欲離象。其不能識卦爻辭為何物。不待智者而決矣。朱子云。先見象數(shù)。方說得理。不然事無實證。虛理易差。惜哉此種定識。在其晚年。于其本義元補也。系辭又云。八卦以象告。辭而吉。非系辭者命其吉也。辭而兇。亦非系辭者命其兇也。皆象所告。不得不然也。又有上句古。下句忽兇。上句方說甲。下句忽說乙。此尤非系辭者語無倫次如是也。亦易象所告。不得不然也。設(shè)使系辭者。專務(wù)怪奇。而不觀象。不有類顛狂乎。易安得與他經(jīng)并列。使孔圣學之終身乎。朱于云。古圣王以詩書禮樂教世。而不及易。看來別是一個道理。某枉費許多年工夫。此等徹悟。此等認識。為二千年以來所未有。且不自護其非。真不欺之大儒也。而后之解易者。其觀察往往與他經(jīng)同。胡能***乎。蓋易之為學。至王弼為一轉(zhuǎn)關(guān)。
  王弼以前注易者。元不言象。而焦氏易林。則元一字不從象生C且于易用正象用覆象伏象之法。無不依樣揭出。雖不明注易。愚以為能注易者。莫詳于焦氏也。再溯之春秋人言易者。亦無一字不根于象。且于易用正用互用覆之法。亦無不依樣揭出。而以謙為讒、為有言。于是周易正履象并用之妙。為二千年人所誤解者。遂劃然冰釋。開易林神妙之門。處處取法。自王弼掃象。避難就易。學者喜之。其道大行。漸不識易為何物。至有宋演為空談。而易遂亡矣。故夫自王弼以來。元論其談老莊。言王道。說圣功。不以象解易者。皆與系辭背馳者也。其唐之李鼎祚。宋之朱漢上。吳草廬。明之來矣鮮。及清之講漢易者。無論其詳略深淺。皆能認識易象。語不離宗。與系辭所言曰之大木大源相***者也。此其大略也。其漢人易象注釋之者。有李道平之周易集解疏。焦氏易林愚曾注之。其春秋人談易象者。盡在左氏國語。恨其注不能解?;蚪庵`。拙輯焦氏易詁。曾略及之。而不全。茲再以次注之。以為象學之助。


  一、筮公子完生


  莊二十二年,陳公子完奔齊。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使筮之,遇《觀》之《否》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br>   《觀》六四動,故取六四爻詞以為占,左氏恒例也。坤為國?;ヴ逓橛^、為光。故曰觀國之光。巽為利、為賓客。乾為王。故曰利用賓于王。艮為觀、為光象皆失傳。詳《焦氏易詁》。
  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
  遇卦為貞。貞我。之卦為悔?;诒?。故遇卦之坤為陳國。之卦之坤為異國。而之卦有乾,乾為大為君,故知其將代陳為國。坤為身,非此其身者,言所應(yīng)不在遇卦。艮為子孫,在其子孫者,言所應(yīng)在之卦也。乾為遠、為大明,故曰耀。乾在之卦。故曰自他。
  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居士上。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巽變乾,故曰風為天。在坤上,故曰于土上。遏卦三五,之卦二四,皆互艮,故曰山。巽為木,故曰材。之卦乾在上,故曰照之以天光。乾為王,巽之乾,故有朝王之象。
  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于王。
  艮為庭,庭實者,言諸侯朝王,貢獻品物,陳列于王庭也。坤為品物,與艮連,故曰庭實,旅眾也。《詩小雅》“旅力方剛”?!睹珎鳌罚骸奥?,眾”。又《書.牧誓》“亞旅”。《傳》亦訓旅為眾。旅百者,言庭實眾多也。坤為眾,為百,為帛,乾為玉,艮手,故曰奉之以玉帛。《否》上天下地,故曰天地之美具。
  猶有觀焉,故曰其在后乎。
  此下杜注孔疏,皆不能釋其義,而誤測。猶有觀者,言之卦初至五,仍風地觀,故曰猶有觀。其在后者,言所應(yīng)在之卦也。
  風行而箸于土,故曰其在異國乎。
  遇卦有坤,之卦仍有坤,坤為國,貞我悔彼,故之卦之坤為異國。
  若在異國,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
  巽為齊,故為姜。猶震為周,亦為姬也。艮為山岳。因遇卦之卦皆有巽,故決其在姜姓之國,又皆有艮岳象,為姜所自出,故益知其為姜也。
  山岳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
  艮與乾連,故曰山岳配天。坤為國,遇卦之坤陳國也,之卦之坤異國也。乾為大,之卦有乾,而遇卦無乾,故曰物莫能兩大。而遇卦上為巽,巽隕落。故曰陳衰。之卦上乾,乾為大為昌,故曰此昌。后之人言《易》理,而憚于觀象,于是詫此筮為神異者有之,謂左氏事后造作此筮者有之。豈知周史所談,皆卦象所明示,彼不過觀象深,用象熟,故有此徹悟耳。豈有其它技巧哉!自野文出,象學隱,哆口空談,以輔嗣伊川為宗主,豈知皆避難就易之一念誤之也。觀左氏所談,可恍然矣。
  按此筮為言互卦之祖。但互艮杜注知之,之卦互巽,即不詳,故誤解猶有觀三字。此句既誤解,于是陳衰此昌,卦象所明示者,遂不能查知其所以然之故,而哆口談空者,遂妄疑之矣。又為五字互之祖?!斗瘛烦踔廖迦詾椤队^》,故曰猶有觀。后儒謂一卦互八卦,觀此其例亦創(chuàng)于左氏也。


  二、筮畢萬仕晉


  閔元年。初,畢萬筮仕于晉,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锻汀饭獭侗取啡?,占孰大焉,其必蕃昌。
  按社注云:“屯險難。所以為堅固。比親密。所以得入?!苯愿》海谪韵蟛磺?。屯固者,因初至五,正反皆艮,艮為堅,故曰固。即《坎.彖傳》云:“天險不可升,地險丘陵。王公設(shè)險,以守其國?!逼淞x亦在坎中爻之正覆艮,故曰丘陵。坎二至五,與屯初至五同也。比入者,言陽入居坤五。五尊位,入居之,故下云蕃昌。杜注言親密所以得入,誰入乎?詁太疏矣。
  震為土,車從馬,足居之。兄長之,母覆之,眾歸之。
  震變坤,故曰為土,故曰從馬。震為足、為兄、為長子,坤為母、為眾,震為歸。此六句杜注皆當。惟《屯》為遇卦,遇卦貞也,貞為我、見在也。《比》為之卦,之卦悔也?;跒楹髞?。以見在之兄長,變而為眾歸母覆之象,而坤為土地,則后此之有國,可斷言肓也。
  六體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
  此下杜注皆誤??矓?shù)六,遏卦之卦皆有坎居五位,故曰六體不易。杜注謂六體,指上六義,非也。上六義何謂不易乎?不易者,坎始終不變也??矠楹?,合而能固,謂屯也。坤為安為殺,安而能殺,謂比也。杜注謂震為殺。震為武,則《國語》有明文,為殺則元此《易》象也??资枰蹲髠鳌氛讯迥?,于太叔對趙簡子云:“為刑罰威獄,以類其震曜殺戮。”據(jù)是謂震為殺戮。豈知子太叔乃論禮之言,非謂震有殺戮之象。震曜殺戮,平列二義,胡得即以震為殺乎?益支離矣。震為公為諸侯,故曰公侯之卦。震變坤,坤為國,則諸侯有國之象也,故曰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震為復、為子,艮為孫,公侯之子孫者,以萬為畢公高之后。復始者,言又將為公侯。此皆據(jù)之卦而推及其后,與周史據(jù)之卦《否》,推公子完之于齊,一理也。稍明卦象者,皆足知之。稍知貞悔之義者,皆能斷之。乃野文家不知卦象,如耳提面命,而總疑其造作也,如之何哉?


  三、筮季友生


  閔二年。成季之將生,筮之,遇《大有》之《乾》卦。曰:“同復于父。敬如君所。”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
  按《大有》之《乾》,是離變乾也。乾為君為父,故曰同于父,敬如君。此杜注之所釋也。而傳文復曰“所”曰“復”何哉?所者位也,復者復其君父位也。因乾位南,故人之敬離位,同于乾位也。乾若不在南,但言敬如君可矣,胡言所乎?此先天乾南之確證。為《易林》之所本。彼夫不承認乾南者,于“所”字如何釋乎?況九家及荀爽,皆言乾舍于離,如何能滅其證?清惠楝謂荀爽用鬼《易》,以《乾》歸合離為解。夫京房所謂鬼《易》,于乾南何涉?又《乾》之歸魂為《大有》。而荀所注者為《同人》,于《乾》歸何涉?乃惠氏若一言鬼《易》,言歸魂,學者即茫然不解為何物,便可滅此先天之確證,亦徒自形其誤耳。


  四、秦筮與晉戰(zhàn)


  僖公十五年,秦伯伐晉,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車敗,詰之,對曰:“乃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其卦遇《蠱》,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獲其雄狐?!蚝M必其君也?!?br>   按《蠱》互震,震為千為車,故曰千乘。震為奔馳,數(shù)三,故曰三去。去者驅(qū)也?!对娦⊙拧贰霸娦⊙拧憋L雨攸除.鳥鼠攸去,君子攸芋。(音吁)”去讀為驅(qū),與除芋韻。去者,即驅(qū)除鳥鼠也。又《易.比》九五“王用三驅(qū)。”此三去即三驅(qū),皆言田獵。且“驅(qū)”與“余”“狐”為韻,與《詩》同。若作去,即不協(xié)。古經(jīng)勝通用之字,如此者正多,不足異也。顧氏炎武,引邵氏說,謂去即算法之除,恐不然也。艮為狐,陽卦故曰雄狐。艮為拘系,故曰獲。蠱者敗也,壞也?!蹲髠鳌氛言?,“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狈蚺竽惺鼓胁?,風落山使山敗,二者皆敗壞之義。今狐既被獲而敗壞,故曰狐蠱。然曰必其君者何也?三至四震為君,上艮為覆震,震君既覆,故知所獲者必其君。此句為自來注疏家所不能解,豈知《易》象固明白易見也!自震君象失傳,于是《歸妹》六五之君,《小過》六二之君,及此皆不能解。自覆象失傳,于是以兌為覆巽,如《大過》九五之楊,以震為覆艮,如重門系柝之取諸《豫》,人知之,至象覆即于覆取義,如《蒙》之《彖詞》,《困》之“有言不信?!薄吨墟凇分苞Q嗚”“子和”、“或鼓或罷”、“或泣或歌”等易詞,遂都不知其所謂矣。《易》既不解,《左傳》與焦氏《易林》?!兑住分o,遂都不解。
  《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歲云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實落材亡,不敗何待。
  此處杜注仍不免疏。歲云秋矣者,以兌為秋,仍取卦象,非泛言也。杜注謂周九月,即夏七月孟秋也,而不言兌。又《易林》以震為歲,歲亦卦象。艮為果穴(下雙瓜),故曰實。震艮皆為木,故曰材。巽隕落,故曰實落材亡。實與材皆在悔,落之取之者在貞,故我勝彼也。
  周時筮人三《易》并占,此卦六爻皆靜,盡七八也。《周易》占九六,《歸》、《連》占七八,疑“千乘三去”,為二《易》之詞。至《易》象則三《易》盡同,非《歸》、《連》一《易》象,《周易》又一《易》象也??资柚^此筮了無《周易》片意,又謂筮者若引《周易》,則其事可推。豈知此筮,無一字不從象生。杜征南承掃象之后,艮狐震君諸象,即已不知,至唐而象學幾盡失,益茫然昧矣,此李鼎祚所以有野文之嘆也。學者茍能觀象乎,必知左氏筮案,皆平易近人,無一神奇之語。其詫為神奇者,皆野文家之見,不知詞從象生也。


  五、晉獻公筮嫁伯姬于秦


  左傳僖十五年。初,晉獻公筮嫁伯姬于秦,遇《歸妹》之《睽》卦。史蘇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圭刲羊,亦天亡皿也。女承筐,亦無貝(右兄)也?!?br>   此《歸妹》上六爻詞,杜注大致得之,而用象稍誤。震筐之象,除《易林》外,獨虞翻知之,杜征南不知也。又震為周、為竹、為葦,故亦為虛。女承筐無實,震虛故也,震虛之象,只《易林》知之,并虞翻亦不知矣。不知而用卦變,強命四爻變成坤,為虛,以解元實。若杜注,則祗以上上完應(yīng)為說,益浮泛矣。查此爻,自來注家說之,所以不能透徹者,以不知《易》之恒例,爻在此,而所系之詞,往往在應(yīng)。應(yīng)爻有應(yīng)予,因以有應(yīng)予取義;應(yīng)爻無應(yīng)予,即以無應(yīng)予取義。又《易》之恒例,象伏即于伏取義。敢本此義。為重說之。
  震為士,上六應(yīng)在三,三兌,兌為羊,又為斧,故曰刲羊??矠檠?,衁亡血也,坎伏,故曰無衁。昔賢以三至五,明有坎象,如何曰無?故無衁二字,永不得解。豈知經(jīng)用伏坎,三為離主爻,即主坎主爻,離見坎伏,故曰無血。三與上為正應(yīng),故取伏坎。若互坎,則與上無涉也。兌為女,震為筐,筐在女上,故曰承筐。無貺即無實,《小象》曰:“承虛筐也?!奔匆哉馂樘?,震虛故筐空。又震變離,離虛益空。上句言上求三,三無應(yīng),故無貺。象如此也。
  西鄰責言,不可償也?!稓w妹》之《睽》,猶無相也。
  此二句杜注皆無當。兌為西,互離為鄰,故曰西鄰。兌為口,口向上,故曰責言。《說文》“責,求也?!闭馂檠?,變離言敗,故不可償。《歸妹》之《睽》,《睽》上九曰“睽孤”,孤則元相。相,助也。之卦亦占動爻,左氏恒例也。
  震之離,亦離之震,為雷、為火、為嬴敗姬。車說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于宗丘。
  前四句杜注得之,惟不知姬嬴象。按震為周,周姬姓,故亦為姬,猶巽為齊,亦為姜也,詳見前筮公子完生。兌西,故為秦,秦嬴姓,故亦為嬴,為嬴敗姬者,兌如故,而震象毀,故曰敗姬。
  后四句杜注皆誤。車說其輹者,震為車為輹。震為車,則閔元年傳,人尚知之。為輹,則自東漢迄今無知者??资枰蹲酉膫鳌吩?,輹車下伏兔,今人謂之車屐。夫震為履屐,又屐在箱下,儼然足形。則輹為震象,似《子夏傳》已知。但《子夏傳》久亡,孔疏引只數(shù)語,傳是否即以輹為震象,疏未明言。然由車屐二字。而《左傳》得解。凡《易》之言輹者,皆得解。則古注之可珍,為何如也!震變離,車毀,故曰說輹。輹說,則箱與軸分離,車不能行。震為旗,見焦氏《易林》。蓋旗之翻動飛舞,惟震能象之。詳《焦氏》易詁。而清何楷以坎曳為旗,于以見象學之宏深,不易識也。震為旗,旗變?nèi)?,故曰焚旗。震為征伐,故為行師。震毀,故不利行師。震為主,故為宗,為陵,故為丘。宗丘猶宗國也。震為木,火所自出,今火還害之,故知不利于晉,仍為贏敗姬之旨也。
  婦妹睽孤,寇張之弧,侄其從姑,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虛。
  首二句,《睽》上九爻辭。兌為侄,侄兄弟之女也。古之貴族,嫁女必以侄娣從是也。震為從,伏巽為母,故曰姑。杜注以震為姑,震無此象也。焦氏《易林》每以震為年,震主爻互坎,坎數(shù)六,故曰六年??矠殡[伏,故曰逋逃。坤為國,言九四隱伏于坤中,猶《訟》九二之入淵也。艮為家,艮伏兌見,故曰棄家。震為年,變離,故曰明年。伏巽為高,艮為梁為虛,故曰高梁之虛。坎為棺槨,故曰死。棺槨象見《三國志管輅傅》。
  總之此爻辭自來不得解者,以象之失傳者太多也。嬴象,姬象,輹象,旗象,巽母象,自東漢迄宋,只朱漢上知一巽母象,余盡遺失。故夫毛西河、李剛主、何楷、顧復諸巨儒,迭為講明,乃愈講愈晦。賴有焦氏《易林》,失傳之象一一復出耳。不然烏從索解哉!


  六、茲筮血楚戰(zhàn)


  成公十六年。晉楚遇于鄢陵。公【晉侯】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復》,‘曰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瘒就鮽?,不敗何待?呂锜射共王,(楚王)中目,楚宵遁。
  按此為《左傳》乾南之證。杜注只知離在南,調(diào)離受咎,故目傷。不知乾亦在南,亁為首為王,元者首也?!蹲髠鳌贰皻w先珍之元”,“歸國子之元”是也。乾亦受咎,故射中王元也。南國蹙者,震為南,坤為國、為喪,故曰南國蹙。震為射,故乾首離目之在南者,均受咎也。震南、震射、乾南之象,皆失傳,祗焦氏《易林》知之,故杜注皆不知而不釋。


  七、穆莊叔筮叔孫穆子生


  昭五年。初,穆子之生也,莊叔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謙》卦。以示卜楚邱,曰:“是將行,而歸為子祀,以讒人入,其名曰牛,卒以餒死?!?br>   按此杜注不詳釋,殊覺昆侖。遇卦之卦皆有震,震為子為行,故曰是將行。震為歸、為主器長子,故曰歸而為子祀。遇卦為貞,貞見在;之卦為悔,悔將來。以讒人入,其名曰牛,謂《謙》卦也?!吨t》震為人,正反震,故曰讒人。震為反,故曰入。艮為名、為牛,故曰其名曰牛。坤虛故餒,坤殺故死。
  明夷日也,日之數(shù)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自王以下,其二為公,其三為卿。日上其中,食日為二,旦日為三?!睹饕摹分t,明而未融,其當?shù)┖?!故曰為子祀?br>   此處杜注皆當。惟《明夷》之謙三句,只就謙道卑退為說,似未明了?!睹饕摹分t,即離變艮,艮為黔,黔黑也,故曰明而未融。初爻應(yīng)在四,四體震,震為旦,旦為卿,而遇卦之卦皆有震,震長子主祭,故曰為子祀。祀亦震象也。
  日之《謙》當鳥,故曰‘明夷于飛’,明而未融,故曰‘垂其翼’,象日之動,故曰‘君子于行’。當三在旦,故曰‘三曰不食’。
  日之《謙》即離變艮。艮為鳥,故曰當鳥。杜注不知艮鳥象,以離為鳥,即離當離矣,于變艮何涉乎?其誤可知也。震為翼,坤下故垂其翼。下離上震,故曰象日之動。震為君、為于、為行。故曰君子于行。震為旦數(shù)三,故曰當三在旦。震為口、為食,坤閉故不食。
  離火也,艮山也。離為火,火焚山,山敗。
  此處杜注甚當。
  于人為言,敗言為讒,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必讒也。
  此處杜注皆誤。于人為言,謂震也,震為人、為言。敗言為讒,謂艮也,艮為反震,故曰敗言。此專就《謙》象言。謙正覆震相背,故曰讒?!兑琢帧繁局7灿龃说认?,不曰爭訟,即曰讒佞。于是凡《易》之小有言,有言不信,聞言不信,昏姤有言等《易》詞,二千年不知所謂者,至此皆得解。以《易》原皆正覆象并用也。昏姤有言,以《震》二至上,正反震相背。有言不信,以《困》三至上,正反兌相背。聞言不信,以《夬》兌言與乾言相背。《需》之小有言,亦以初至四,兌言與乾言相背?!对A》初之小有言,則以坎上下兌,口相背。而傳即以《謙》釋明夷,其神妙匪夷所思矣。《系辭》云:“圣人觀象系辭。”誠以所有《易》辭,無不從象生也。自象學失傳,于是《易》辭多晦矣。震為往、為主、為人,故曰主人有言。
  純離為牛,世亂讒勝,勝將適離,故曰其名曰牛。
  此處杜注仍誤。適,敵同。《禮.燕儀》“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適”之義也。《史記田單傳.贊》:“始如處女,適人閉戶。后如脫兔,適不敢距。”皆以適為敵。適離者,言與離相同也。離為牛,艮亦為牛也。艮陽在上為名,故曰其名曰牛。自艮牛象失傳,于是《易.無妄》六三之牛,《遯》六二之牛,《大畜》六四之牛象,皆無著。不用虞仲翔強變之法,不能解也。豈知左氏固明白言之,焦氏《易林》遇艮即言牛也。
  謙不足,飛不翔。垂不峻,翼不廣。故曰其為子后。吾子亞卿也。抑少不終。
  震為后,遇卦之卦皆有震,故曰為子后。


  八、崔杼筮取棠姜


  襄二十五年。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筮之,遇《困》之《大過》。史皆曰吉。示陳文子,文子曰:“夫從風。風隕不可取也?!?br>   按《困》之《大過》,《困》三爻變也。三在《困》為坎體,變則成巽。文于曰夫從風,是明明以坎為夫,以巽為風也。曰風隕不可取,是明明以巽為隕也。乃坎夫風隕之象,竟爾失傳,于是《易.比》卦之后夫兇,《漸》九三之夫征不復,正以坎為夫者。皆莫知所指。而虞仲翔竟命初爻變,再命三爻變成震,以震為夫矣。后姚氏配中,謂坎為中男,故曰夫;江氏藩以坎為丈夫,取象較仲翔為勝矣。而訖不知左氏即以坎為夫也,豈不異哉!
  至于風隕之義,如《鼎》初六云:“鼎顛趾?!倍Τ鯙橘?,故曰顛,顛即隕也。九四“鼎折足”,折仍隕也,以四應(yīng)初也。而虞翻不知其故,以初應(yīng)在四,四體《大過》,以《大過》顛為說。九四則命四變?yōu)檎?,震折入兌為說。全以卦變?yōu)榉笱?,不變不能解也?br>   他若《大過》“楝橈”?!墩f卦》“橈萬物者。莫疾乎風”,“橈”者“敗”也,仍風隕之義也。諸儒說之。皆有未當。
  凡《左傳》失傳之象,為杜注所不能解,或解之而誤者,以上皆補而釋之。其余杜注所釋,而元疑義者.遂皆略焉。


  九、國語重耳筮得國


  公子(重耳)親筮之,曰:“尚有晉國。”得貞《屯》悔《豫》,皆八也。
  韋注云:“震在《屯》為貞,在《豫》為悔。八謂震兩陰爻在貞在悔皆不動,故曰皆八。”
  按震在《屯》兩陰爻未動,若在《豫》只上六未動耳,若六五正由《屯》九五變來??仓?。亦震之坎,胡言未動乎?觀下云是在《周易》,則所謂皆八者,用二易可知也。杜征南云,二《易》占七八。其占法蓋久已失傳,而《左》、《國》用八者,又只有三事,無以會其同,故不能解也。說詳《周易古筮考》中。
  又曰震車也,車有震武,眾順而有威武。
  震車之象,兼見于《左傳》,人尚知之。震武之象,只此一見,遂爾失傳。于是《履》六三之“武人”,《巽》初六之“武人”,皆不得其象,而解遂晦矣。豈知《履》六三之“武人”,以伏震也,震為人、為武、為大君,《象》曰:“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敝緞傉?,言三欲承陽也,象則用伏震也?!兑住忿o正象與伏象并用者多矣。不獨此也?!顿恪烦趿?,“進退利武人之貞”者,進退即往來,言震巽相往來。得此爻者,武人占則利也,亦兼伏震言也。
  《易》象之用伏,人知之,而能貫徹者甚少。如《泰》初九之“茅茹”,則用伏坤象?!洞笥小妨逯柏舒诮蝗纭?。及《小象》之“信以發(fā)志”。則用伏坎象也,而《易》家知者甚鮮,武人象亦其一也。武人象于焦氏《易林》遇之久矣,而總莫知其所謂,后于《國語》遇此象,再由《國語》證周易,而《易林》之武象,始完全得解。其詳盡在《焦氏易詁》第十卷中。
  至此筮之韋注,皆詳而且明。獨及此者,以韋注于車有震武,云車聲隆隆象有威武,其義頗有未備。震為武者,威武莫過于雷,而震又為決躁、為健,皆武象之根本。又此象自東漢迄今失傳,致《易》之武人,永不得解,故備論之。


  十、晉筮成公歸國


  晉孫談之子周適周,事單襄公。襄公有疾,召須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其行也文,天地所祚,可以得國。成公之歸也。吾聞晉筮之。遇《乾》之《否》卦,曰:‘配而不終,君三出焉?!患韧?,后之不知,其次必此?!?br>   此占詞,韋昭注、所釋皆誤。按董因筮公子重耳返國。遇《泰》之八,曰“是謂天地配享,小往大來?!碧斓嘏湎碚撸浴短诽斓鼐?,陰陽適相配也。茲曰配而不終,言《否》亦天地均平,陰陽相配。配謂卦象,非謂先君。配而不終者,言所配者三爻,應(yīng)有三君往就國,今才成公一人,不終者,言所應(yīng)未畢也。下云一既往矣,后之不知,即申不終之意也。韋注謂配為配先君,不終謂子孫不終為君,誤之遠矣。
  簡言之,乾君也,坤國也,乾之坤,即君就國也。而《乾》九五不變,是君而之國者,咸出自周天于之下也。而坤之爻數(shù)三,故決其必三往也。
    
  (周易文摘博客,來自:龍的傳人)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