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膜炎是指由致病因素(通常為病毒或細菌)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癥,又稱“肋膜炎”。胸腔內(nèi)可伴液體積聚(滲出性胸膜炎)或無液體積聚(干性胸膜炎)。炎癥控制后,胸膜可恢復(fù)至正常,或發(fā)生兩層胸膜相互粘連。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胸痛、咳嗽、胸悶、氣急,甚則呼吸困難。 1、逐飲方 【來源】羅曉春,《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組成】川椒9克,桂枝4~6克,全瓜蔞20~30克,桑白皮12克,葶藶子9克,澤瀉10~13克,炒枳殼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療效】治療63例,胸水消失時間,最短為6天,最長為16天,平均10.5天。治愈后無1例復(fù)發(fā)。總有效率為99%。 2、寬中健脾湯 【來源】張保安,《四川中醫(yī)》(7)1987年 【組成】全瓜蔞20克,蘇子、白術(shù)、茯苓、苡仁、葶藶子各10克,大棗3枚。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療效】治療20例,痊愈16例,好轉(zhuǎn)3例,無數(shù)1例,總有效率為95%。 3、柴桂葶逐湯 [藥物]柴胡、枳實、陳皮、半夏、黃芩各 10 克,桂枝、葶藶子(包)、 茯苓、赤芍各 15 克,甘遂 5 克,生姜 3 片,大棗 12 枚。 [用法] 每天1劑,水煎2次藥液約500毫升,分3次兌服。10天為1療程。 [療效]此方治療滲出性胸膜炎 36 例,痊愈 17 例,顯效 11 例,好轉(zhuǎn) 6 例,無效 2 例。總有效率為95.5%。 [來源]蔡勝秀·遼寧中醫(yī)雜志 1988; (2) : 21 4、驗方 【組成】夏枯草30克,魚腥草30克,炒葶藶子10克,萊菔子10克,白芥子10克,全瓜蔞30克,杏仁10克,丹參15克,連翹15克,黃芩10克,銀柴胡10克,鱉甲15克(先煎),川桂枝10克,桔梗6克,豬苓15克,云苓15克,薤白頭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42劑為1個療程,亦可制丸服。 【療效】用此方治療胸膜炎治療13例,1個療程治愈6例,2個療程治愈4例,3個療程治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2.5%。 【來源】發(fā)表者:趙東奇  5、麻黃桂枝治胸膜炎 【功能主治】瀉肺逐水。主治滲出性胸膜炎。 【偏方組成】麻黃6克,桂枝9克,細辛3克,葶藶子9克,五味子9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棗5枚。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36例,其中痊愈19例,有效1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8.9%。 【來源】中醫(yī)治療胸膜炎偏方大全/ 6、柴胡黃連治胸膜炎 【功能主治】主治結(jié)核性滲出性胸膜炎。 【偏方組成】柴胡、黃連、桑白皮各15克,黃芩、桔梗、枳殼、澤瀉各20克,法半夏、木香各10克,葶藶子、瓜蔞、茯苓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抬療結(jié)核性滲出性胸膜炎24例,其中痊愈14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1.67%。 【來源】中醫(yī)治療胸膜炎偏方大全7、夏枯草方 【處方組成】 夏枯草全草50-60克,水煎服。 【臨床療效】 治療9例,全部治愈。平均退熱天數(shù)為7.7天,積液吸收天數(shù)為24.7天, 【處方來源】 湖北省大冶縣人民醫(yī)院。(姜光華) 
 | 
|  | 
來自: 昵稱11739632 > 《胸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