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斯做數(shù)學(xué)題】摸索規(guī)律 高斯7歲那年,父親送他進了耶卡捷林寧國民小學(xué),讀書不久,高斯在數(shù)學(xué)上就顯露出了常人難以比較的天賦,最能證明這一點的是高斯十歲那年,教師彪特耐爾布置了一道很繁雜的計算題,要求學(xué)生把1到 100的所有整數(shù)加起來,教師剛敘述完題目,高斯即刻把寫著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彪特耐爾起初并不在意這一舉動,心想這個小家伙又在搗亂,但當他發(fā)現(xiàn)全班唯一正確的答案屬于高斯時,才大吃一驚。而更使人吃驚的是高斯的算法,他發(fā)現(xiàn):第一個數(shù)加最后一個數(shù)是101,第二個數(shù)加倒數(shù)第二個數(shù)的和也是101,……共有50對這樣的數(shù),用101乘以50得到5050。這種算法是教師未曾教過的計算等級數(shù)的方法,高斯的才華使彪特耐爾十分激動,下課后特地向校長作了匯報,并聲稱自己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教高斯的了,還特地從漢堡買來數(shù)學(xué)數(shù)送給高斯。 2、【王戎早慧】 王戎小時候很聰明。王戎在七歲的時候曾經(jīng)和眾多小孩游玩。他們看見路邊的李子樹有好多果實,壓彎了枝條,其他小孩爭著跑去摘那些果實,只有王戎一動不動。有的人問他這樣做的原因,他回答說:“李子樹長在路邊卻有很多果實,這些李子必定是苦的李子。”那人摘取果實品嘗,的確是這樣的。 3、諸葛亮【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嫉恨諸葛亮,總想找個理由殺掉諸葛亮。 一天,周瑜讓諸葛亮造10萬枝箭,并說10天內(nèi)就要。諸葛亮痛快地答應(yīng)了,說:“我3天之內(nèi)就送10萬枝箭過來?!敝荑ず艹泽@。 諸葛亮向魯肅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條船用布蒙上,兩邊堆滿一捆捆的干草。周瑜得知這一情況后,心里非常懷疑,不知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樣。 到第三天,天還沒亮,諸葛亮便派人將魯肅請來,說:“請您和我一同去取箭?!比缓螅?0條快船用長繩連起來,一直往江北駛?cè)?。當時,長江上霧云很大,對面看不見人。魯肅心里不明白,問諸葛亮怎么回事。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轉(zhuǎn)載自第一范文網(wǎng)http://www.diyifanwen.com,請保留此標記。)。諸葛亮命令將船頭朝東船尾向西,一字擺開。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吶喊。曹操聽了報告,說:“霧天作戰(zhàn),恐怕有埋伏。先讓水陸軍的弓箭手向他們射箭,霧散后再進軍?!庇谑牵裼挈c一樣射向那20條船。 箭頭準確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命令船頭掉過來,再由西向東排開,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滿了箭。等到太陽要升起來時,霧也快散了。諸葛亮命令軍士開船,并一起大喊:“謝謝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經(jīng)派了500名軍士在江邊等著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萬枝箭。魯肅見了周瑜,把諸葛亮借箭的事說了一遍。周瑜嘆氣說:“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實在不如他??!” 4、【劉邦用人之道】 劉邦出身農(nóng)家,在秦末農(nóng)民起義中揭竿而起,逐鹿中原,終于推翻了暴虐的秦朝。在楚漢戰(zhàn)爭中,他再展雄風(fēng),擊敗項羽,完成了國家的統(tǒng)一。此后,他完善了政治體制。削奪了異性諸侯的權(quán)利,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劉邦的這一切成就與他的善于用人是分不開的。當今的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社會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如何用人是一門大學(xué)問,今天我們研究劉邦的用人之術(shù),就是為了從中得到一些啟迪,下面我就來談?wù)剟畹挠萌酥g(shù)。 劉邦為什么得到天下?是人才。如何聚人才?如何用人才?如何發(fā)揮人才作用?易中天老師總結(jié)為八個特點,分析得很精辟。古往今來,只有聚集人才,用好人才,才能實現(xiàn)大事業(yè)。劉邦者,用人榜樣也。值得管理者深入思考、學(xué)習(xí)、借鑒。 ——諸葛長青 易中天:劉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寶劍崛起于亂世,誅暴秦,抗強敵,定天下,創(chuàng)立了中國歷史上延續(xù)時間最長的統(tǒng)一王朝。劉邦的成功,除了他敢于斗爭、善于學(xué)習(xí)、能夠在戰(zhàn)斗中成長外,還因為他具有高超的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能夠把一大批杰出人才團結(jié)在自己周圍?!?a data-id="link-to-so" style="color:#87B5F3;cursor:pointer;" text="點擊實體詞" target="_blank">史記高祖本紀》載,上(劉邦)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韓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鄙显唬骸坝诰绾??”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鄙闲υ唬骸岸喽嘁嫔疲螢槲仪??”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br> 在劉邦看來,用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劉邦的成功之道,就是他的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劉邦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的長處:會帶兵的韓信,他敢放手給兵;善于謀略的張良,在他手下能夠運籌帷幄;會管賬的蕭何,他能放手給錢——但劉邦真的是放開手腳用人,什么都不管了嗎?當然不是。我總結(jié)了劉邦用人有八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叫做知人善任 我認為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才是善任。知人首先在于知己,其次在于知彼。人貴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聰明。這個確實很難,而劉邦恰恰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個領(lǐng)導(dǎo)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呢——是調(diào)動部下的積極性,諸葛道熹:此為真意。是知道自己的下屬都有什么才能,這些才能是哪些方面的,這些下屬有什么性格、什么特征、什么長處、什么短處,把他們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適。做領(lǐng)導(dǎo)不是說非要自己親自去做什么事情,事必躬親的領(lǐng)導(dǎo)絕非好領(lǐng)導(dǎo);作為一個領(lǐng)導(dǎo),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們放在適當?shù)奈恢蒙希屗麄冏畲笙薅鹊匕l(fā)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作用,你的事業(yè)就成功了。這個根本道理劉邦懂,所以劉邦就成為他這個集團的核心人物。中國諸葛智囊顧問諸葛長青:把人才用到最佳位置,是領(lǐng)導(dǎo)的最高水平。 孔子講施政有這樣一句話:“為政以德,譬如北辰。”什么叫北辰呢,就是北極星,眾星拱之。你看北極星是永遠不動的,北極星外面是北斗七星,圍繞著北極星旋轉(zhuǎn)。北斗七星是動的,北極星是不動的;領(lǐng)導(dǎo)核心就是不動的,要讓別人動起來。劉邦就是他們這個軍事集團的北極星,蕭何、張良、韓信、陳平、樊噲、周勃、曹參這些人就是他的北斗七星。諸葛長青:你能成為北極星嗎?你的手下愿意圍著你轉(zhuǎn)嗎? 劉邦用人的第二個特點是不拘一格 劉邦還有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能夠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所以劉邦的隊伍里面什么人都有。我們來看看這是一支什么樣的隊伍:在這支隊伍里,張良是貴族,陳平是游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夫,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yè)青年……但是劉邦把他們組合起來,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說他率領(lǐng)的是一個雜牌軍,他劉邦是一個草頭王。中國諸葛智囊顧問諸葛長青:在杰出的領(lǐng)導(dǎo)眼里,沒有廢材,只有沒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的人才。水滸傳108好漢,不也都是些平民百姓嗎?劉邦要求的是所有人才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這叫什么呢?這就叫不拘一格。 劉邦用人的第三個特點是招降納叛 在劉邦的隊伍里有很多人原來曾經(jīng)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因為在項羽的部隊里面待不下去了就跑過來投奔劉邦。劉邦敞開大門,一視同仁表示歡迎,你愿意來,歡迎你來。比方說韓信,原來是項羽手下的人,因為在項羽手下不能發(fā)揮作用,就來投奔劉邦。又比方說陳平——他走的路更多——原來是魏王手下的人,因為不能發(fā)揮作用就投奔項羽,又不能發(fā)揮作用就再投奔劉邦,當陳平從項羽的軍中逃出來前往漢營時,劉邦是“大悅之”,非常高興。他問陳平,陳先生在項羽那里擔任的是什么職務(wù)啊?陳平說,擔任都尉。劉邦說,好,你在我這兒還當都尉。馬上任命陳平做都尉。任命公布以后,漢營輿論嘩然。但是劉邦不予理睬,你們議論你們的,我任命我的,而且非常信任陳平。其實,一個領(lǐng)導(dǎo)者也應(yīng)如此,如果老是小肚雞腸、計較甚多,能招募來好的人才嗎?恐怕連帳下之人也會離他而去。中國諸葛智囊顧問諸葛長青:宰相肚里能撐船,你有多大的度量,就有多大的天下。 劉邦用人的第四個特點是不計前嫌 漢六年的時候,劉邦已經(jīng)得了天下,封了一批功臣,但是還有很多功臣沒有封賞——因為這個事很費商量,就這么著把封功臣的事拖了下來。有一天,劉邦在宮殿里面遠遠地看到一群人,坐在地上嘀嘀咕咕,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他就問旁邊的張良:子房,那些人在說什么呢?張良說:陛下您不知道???他們正在商量謀反啊!劉邦說,子房你不要亂講,天下剛剛安頓下來,謀什么反?。繌埩颊f,原來陛下不知道啊。陛下得了天下以后,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數(shù)都是你的親信,比如像蕭何這些人,還有一些以前得罪過你的人,受了處分?,F(xiàn)在這些功臣們都在想一個問題,說這個天下還有多少可以封賞的,像我們這種和陛下關(guān)系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過陛下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賞了?或者甚至于會被陛下找一個碴子給“咔嚓”了呢?他們想來想去想不明白,所以在那兒商量謀反。劉邦馬上醒悟過來了,意識到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問:“為之奈何?”——子房你說該怎么辦呢?張良說,請陛下想一想,在這些功臣當中有沒有這樣的人——他的功勞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關(guān)系呢又非常地惡劣?劉邦說,有,有一個叫雍齒的,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朕,朕早就想殺他了;可是他功勞太大,朕又于心不忍。張良說,好了,請您“急封雍齒,以示群臣”——請您趕快封賞雍齒。劉邦接受了這個建議,立即封雍齒為什方侯。雍齒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你看雍齒都封了——大家都知道這個雍齒是皇上最討厭的人——連他都能封侯,我們這些人都該放心了。這叫什么?這就叫不計前嫌。中國諸葛智囊顧問諸葛長青:賞罰分明,是領(lǐng)導(dǎo)實現(xiàn)管理的最佳手段。 劉邦用人的第五個特點是坦誠相待 我們知道人才最需要的是什么?尊重。當然,如果可能的話,多發(fā)點薪水也不錯。你要尊重這些人才,惟一的辦法就是以誠相待、實話實說。劉邦就有這么個優(yōu)點。張良、韓信、陳平這些人,如果有什么問題要跟劉邦談,提出問題,劉邦全部是如實回答,不說假話,哪怕這樣回答很沒面子,他也不說假話。張良在鴻門宴之前得到消息,說項羽第二天要派兵來剿滅劉邦。張良曾問過劉邦,請大王想一想,您打得過項羽嗎?劉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過他。后來韓信到劉邦軍中來,也問了這樣的問題:大王您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魅力、實力,能比得過項羽嗎?劉邦雖然沉默了很久,最后還是坦誠相告:“固不如也?!薄沂遣蝗缢?。然而,就是這些人能夠幫助劉邦提出自己的計策來,而前提就是,每件事情劉邦都能如實相告、絕不隱瞞。這樣信任對方、尊重對方,就會得到對方同樣的回報、信任和尊重,這些人就會盡心盡力地幫他出謀劃策。坦誠相待,這確實是我們一些做領(lǐng)導(dǎo)的值得借鑒的經(jīng)驗。 劉邦用人的第六個特點叫做用人不疑 做領(lǐng)導(dǎo)最忌諱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見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這個明天猜忌那個。劉邦他就有這個魄力,一旦決定用某某人他絕不懷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平。陳平從項羽那邊過來投*劉邦后,就得到劉邦的信任,這讓很多劉邦手下的老人不滿意。所以就有人到劉邦那里說陳平的壞話,這些去舉報的人給了陳平這樣一個罪狀,可以總結(jié)為八個字:“盜嫂受金,反復(fù)無常”。但經(jīng)過“調(diào)研”,劉邦覺得陳平雖然有一些德行上的過失,但他的才能對于此時的自己來說更加可貴。于是,劉邦向陳平認錯,請他繼續(xù)留在軍中。 正是由于劉邦這樣的信任,陳平才愿意為劉邦效力。劉邦和陳平曾經(jīng)有個談話,劉邦問,你看我們現(xiàn)在和項羽處于一個膠著的狀態(tài),誰也吃不掉誰,請先生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夠出奇制勝,盡快地結(jié)束這場戰(zhàn)爭呢?陳平說,項羽多疑,我們可以使反間計,讓項王不再信任手下的人,等于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嗎?劉邦說,這個主意好,那就請陳先生來操作吧。費用沒有問題,馬上撥款,黃金四萬斤———請大家注意,這里的金子其實是銅,那個時候講的黃金就是黃銅——劉邦把黃銅四萬斤交給陳平,這些錢就交給你了,隨便你怎么用,不問出入。中國諸葛智囊顧問諸葛長青:信任手下,手下豈能不全力以赴?什么叫不問出入呢?就是不報銷,不審計,你愛怎么花怎么花!只要給我把項羽搞掂了,節(jié)約下來的都歸你自己。這是當時那種特殊情況下的一種特殊措施,表示劉邦對陳平的信任。 劉邦用人的第七個特點是論功行賞 使用人才,首先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時呢,也應(yīng)該給予相應(yīng)的獎勵,因為獎勵是對一個人的貢獻最實實在在的肯定。不能老拿好話甜和人,說你這個人不錯啊,你可是人才難得,你是我們的骨干,然后一分錢不給,這個肯定不行。有貢獻你就得獎勵,要獎勵得合適——確實是工作做得好、貢獻大的,你要多獎;做得一般的,一般地獎;做得差的,不獎,甚至罰——要賞罰分明。諸葛長青:誰不愿意得到獎賞?敢于獎,就能成就大事業(yè)!就能得人心! 劉邦奪取天下以后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獎賞這些功臣們。最后劉邦裁定:蕭何第一。那么,劉邦為什么要定蕭何為第一功臣呢?這里面當然有一個親疏的問題。蕭何是沛縣人,是跟劉邦一塊兒起義的,有這個因素。但是,我覺得劉邦把蕭何列為第一功臣,或者說至少把蕭何列為第一等功臣,還是有道理的。蕭何最大的功勞在什么地方呢?在于搶救了大量的文書檔案。當時劉邦打進關(guān)中,軍隊沖到咸陽城里后,那些將軍們在干什么呢?搶東西,搶金銀財寶,或者……。只有蕭何沖進秦王朝的國家檔案館,把秦朝的地圖、賬本、各種文件資料全部保存了下來。最后劉邦一統(tǒng)天下的時候,對整個國家的形勢,比方說哪個地方窮哪個地方富,哪個地方有些什么物產(chǎn),有些什么情況,都了如指掌。是蕭何掌握了這樣的資料。從這一點來看,蕭何確實是一個治國良才,是做總理的人才,他知道這個資料的重要性,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資訊、信息等等的重要性。 劉邦用人的第八個特點是暗中控制 比如蕭何,他被劉邦列為漢朝開國第一功臣,而且劉邦建國后蕭何就擔任他的首任丞相,后來又拜為相國,在政府當中他的地位僅次于劉邦。但即便對蕭何這樣的人,其實劉邦也是暗中進行控制的。只不過劉邦控制得不動聲色——不像項羽,一懷疑某個人那個懷疑就寫到自己臉上去了,人家一眼就看出來了——劉邦的猜忌和懷疑是不動聲色的。 漢十二年秋,淮南王英布造反,劉邦御駕親征,帶著隊伍去平叛;蕭何則留守京城,他是相國嘛。在戰(zhàn)爭期間,劉邦不斷派使者回來,使者回來一次就一定要去見蕭何,一定要說皇上問蕭相國好,說皇上問蕭相國最近在干什么呢,非常關(guān)心體貼的樣子。蕭何很是感動,更加盡心盡力地為劉邦的作戰(zhàn)做好后勤保障。這個時候,蕭何手下有一個門客就過來跟蕭何說,丞相覺得陛下對您怎么樣啊?蕭何說,哎呀,皇上對我很信任,你看他頻頻派使者過來關(guān)懷我。蕭何的門客就冷笑了一聲,說:您以為皇上是真的關(guān)心您嗎?那是不放心您。他不斷地派人回來看看您在干什么,是看您是不是想謀反! 所以說,劉邦的用人是典型的帝王之術(shù):一方面你看他好像用人不疑,四萬斤黃金交給你不用報銷;另外一方面他肚子里極度地猜忌,只不過他猜忌得不動聲色。他的手腕非常高明,這是一切所謂“有為君主”的通例,也并非劉邦一人的“專利”??偠灾?,劉邦是懂得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的,具備一個領(lǐng)導(dǎo)人的素質(zhì)。正是由于他能夠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又暗中加以防范和控制,才能夠把當時天下的杰出人才都集結(jié)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一個優(yōu)化組合,從而戰(zhàn)勝項羽,走向勝利。 諸葛長青:作為領(lǐng)導(dǎo)者,必須把人才放在第一位,有了人才,才有天下。這是古今中外成功著的秘密。沒有人,何來天下?沒有人才,何來發(fā)展?沒有人才,何來效益。 5、【孔子《論語》與教育方式】(略) 6、更多論據(jù)參考:三十六計,孫子兵法,三國典故…… 7、【反面論據(jù)】 刻舟求劍、紙上談兵、東郭先生 ……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