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評當代好詩系列之十五 說說丙申詩壇我喜歡的幾首詩(15) 如果說廖國華的《山居谷雨》延續(xù)了陶淵明、王維、孟浩然、范成大一類古人閑逸、安舒、淡泊、寧靜、豁達的田園風趣與精神氣質的話,那么,成都詩人楊啟宇先生的這一首《丙申重陽》則繼承了嵇康、李賀、杜牧、杜甫、李商隱、陸游等狂放、消散、沉郁、激憤的忿世嫉俗與自嘲譏諷的悲嗆心緒。按理來說,這兩人的年齡相當,詩詞浸染的時間也十分漫長,經(jīng)歷過的時代都一樣,見識與情感大體也都比較接近,不應該有如此大的區(qū)別。其實,這跟時節(jié)有關。春天萬物生長,詩人容易被激發(fā)出爽朗的快意與美好的心境。秋季雖然是收獲的季節(jié),但如今已沒有多少人從事耕種,收獲的繁忙與快感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而萬物的凋零,世事的紛雜,國情的困擾,逼近年關的經(jīng)濟狀況的下滑,都會造成詩人情感的波折。當然,同一時代,同一事件,站在不同的立場與角度,都會得出不同的看法,導致不同的情感。但快樂著說快樂,憂傷者訴憂傷,只要是真感情,表達得有藝術便是好詩,也不必非得以憂樂分優(yōu)劣的了。 那么,廖國華的《山居谷雨》寫出快樂,我們說是好詩;楊啟宇的這首《丙申重陽》寫出 憂傷,也能是好詩嗎?我們先來讀一讀吧: 昨宵整理重陽句,今日重陽有所思。 早識沉淪先有兆,自嗟貧賤不能移。 書生徒灑憂時涙,當局猶夸壞劫棋。 捉鱉掣鯨都是夢,閉門且賦遣懷詩。 這首詩,沒有生僻的字眼,也沒有艱深的借喻,沉淪,貧賤不能移,劫棋,捉鱉,掣鯨,這些詞語所包含之典故與意象,相信讀者都知道,所以,詩意不難理解。但詩的妙處,詩的可以推介的寫作技巧藏于何處,如果不作細致一點的分析,便不是所有的讀者都能領會的了。 首先是這首詩的結構,十分特別。一是首聯(lián)通過“昨宵”與“今日”的互文,有意強調時光、世事、情懷的一路延續(xù)。前人多有這種句式,如宋人呂南公“昨宵偶雨路塵少,今日好風林靄輕”、元人汪元量“昨宵我夢中南去,今日君從直北來”等等。二是以次句的一個“思”字帶出一連五句沉郁凝重的心緒,為結句的悲慨營造了深刻的氛圍。三是個人的遭際與世事的沉迷糾纏到一起,而最終以“閉門”二字暗示自己在重陽佳節(jié)已失去了登高縱目抒懷的樂趣,從而深化了詩作的主題。 其次是這首詩的情感表達,也頗具特色。一邊自嘲,一邊諷世,二者互相轉換,又總是交織在一起。沉淪者,世俗時態(tài)也;貧賤者,個人處境也。憂時涙可以為沉淪之態(tài)勢與貧賤之遭際而發(fā),壞劫棋當然也可以是有與之相關的源頭之類。當然,這些都是一些比較虛的意象。在作者那里,沉淪與貧賤,或許均有某些具體事件做依托,但對于讀者來說,就只能從大一點的類別去想象作者之所指了。因為當局者迷,還在為自己的昏招辯解,說可以通過“打劫”爭取先手,這便讓心里明白但口中講不出來或者講得出來而沒有人肯相信或有人相信但當局者有辦法不讓你講的“書生”(指詩人自己?)只能嘆息、只能灑淚、只能無奈無所作為的了。全詩看似筆調輕松,實則心情沉重。盡管詩人沒把憂慮的事情一一列舉出來,但詩寫當代,同時代人當然不難明白詩人所憂慮的是哪些事情的了。 再次是此詩具有統(tǒng)攝歷年重陽詩的鉤沉手段。作者每年重陽都會有一首乃至多首感懷之吟,應當說,重陽登高,一般都會有激情與希望,融匯于詩句之中。比如丁亥年重陽詩有“白首登高猶健步,丹楓染袖欲忘歸”之句,還是“正能量”滿滿的??墒?,假如一次又一次的殷切期望過后,舊貌依然,時弊依然,民瘼依然,環(huán)境繼續(xù)地惡化,這激情與希望,也就慢慢消耗完了。這種失望的心緒在甲午年的重陽詩中已有顯露,所以便有“不盡今歡更往愁,百年風雨黯神州”之感嘆。此詩首聯(lián)“昨宵整理重陽句,今日重陽有所思”便把往年的情感翻尋出來,又重新梳理、思考一遍。因為回顧了自己歷年在重陽節(jié)所寫下的詩詞,發(fā)現(xiàn)悲慨的心緒逐年加深,感慨之中便有了更深的思考。但這種思考,顯然與當今所處的現(xiàn)實不合拍、不入流,所以能夠交流的知音不多,只能“閉門”自我“遣懷”。 遣懷一語,有派發(fā)、排解、發(fā)泄胸中的煩悶與憤慨之義。古代有名的“遣懷”詩如杜牧的《遣懷》“落魄江湖載酒行”一詩,便特具自嘲自責、抑郁詼諧的風格。歷代詩人的“遣懷”,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發(fā)泄對自己的不滿,懷才不遇,無所作為,如杜牧、李商隱;一種是排解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對朝政、對周圍環(huán)境的積怨,禮樂崩壞,人心不古,如屈原、杜甫。白居易、陸游則兩種均有之。當代詩人中,熊鑒、熊盛元、何永沂及陳仁德的遣懷詩也比較多,而且都側重于后一種。楊啟宇的遣懷詩,就以本作為例,既有對自己的一點不滿(沉淪與貧賤中的不能變通、不肯入流),但更多地是對現(xiàn)實的失望(壞劫棋)。 本作中“壞劫棋”的解讀,是讀懂這首詩的關鍵?!敖倨濉?,本是圍棋的術語,即通過“打劫”爭奪生死出路,當雙方斗得難分難解之時,一個好的“劫材”可能就是決定雙方勝負的妙招。但“壞劫棋”不能扭轉勝負的局面,只是妄自拖延時間而已。就“當局”而論,把“壞劫棋”當成一種自我欣賞的招數(shù),那當然只能是讓人失望、讓人等著看笑話而已。 推薦可讀理由:能夠給你描繪一幅未來景象讓你信心滿滿的是政治家。能夠說出未來各種變化趨勢讓你憂樂參半的是預言家。只憑想象而先人半步憂樂天下感慨不已的是詩人。讀楊啟宇先生這首《丙申重陽》,你可以從中窺見屈原、杜甫、陸游、龔自珍等詩人的影子,都是居安思危、山雨未來即遙感疾風將至的癡妄之徒?;蛟S你會質疑詩人“以偏慨全”,因為頭上的一片烏云便責怨成漫天昏暗。但詩人的本質即須如此。在明亮的月光照滿整個大地時,他可以說“清光一片照姑蘇”,如果你非要糾纏這種表達說法不全面,必須說“清光照遍姑蘇等處”的話,或許你不懂詩,或許懂而硬要雞蛋里挑骨頭而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