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雌”哲學有一次趙家軍奪得敵人兩個城市,趙無恤聽到消息,滿臉憂愁,不知不覺就把手里的米飯捏成了飯團。這要介紹一下當時吃飯是用手抓的,而且是用筷子夾的。 趙無恤說:“我們一個上午拿下兩個城池,這不符合客觀規(guī)律啊,暴風驟雨不可能持續(xù)一個早上,中午的太陽也不過只是一會兒,目前我們趙氏的德行積累太少,進速太猛,會反倒滅亡啊?!?/p> 接著,他又以夫差的例子警惕自己。夫差的敗亡就是因為屢戰(zhàn)屢勝,誘使夫差胃口越來越大,攤子鋪得太大,戰(zhàn)線拉得太長,經(jīng)營能力跟不上業(yè)務增長的速度,終于導致消化不良,破產(chǎn)倒閉。 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來,趙無恤的思想是道家的陰柔 上一次滅代國也是通過假裝卑躬,以柔克剛, 但趙無恤的這種窩窩囊囊的“守雌”哲學,被一個非常牛氣的人狠狠地看不起,這人就是我們偉大的“智氏”掌門人——智伯。 晉國六卿,智的來歷一場戰(zhàn)爭結(jié)束了,另外一場戰(zhàn)爭就會開始,如果你要問什么是戰(zhàn)國?只能怎么回答,這是一個男人斗智斗勇的年代,一個人被無情的淘汰掉,不是因為他笨,或許是因為他不聰明,不夠聰明,不是很聰明,沒有比別人更聰明 只是那個時代聰明人太多了,當一個意識到不夠聰明,就會被人像傻豬一樣的殺掉的話,相信他會很快的變的聰明起來,這就是叢林法則。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那個年代最聰明,至少自己認為是那個年代最聰明的人。他有一個代表聰明的姓氏“智”,而且他有一個代表美麗的名字“瑤”, “智”家在晉國六卿里面起先不是很強,但是到了后期,綜合排名到了第一名。其次是范氏、中行氏,然后才輪到趙、魏、韓。 智氏的第一個先人“荀瑩”是個有骨氣的小伙子,他是當年荀林父的侄子,在荀林父指揮的“邲戰(zhàn)”里被害得很苦,成了楚莊王的俘虜,一蹲就是9年。 最后他爹用戰(zhàn)俘把他交換回來。臨走,他向楚共王告辭:“我感謝你們嗎?我不感謝你們,將來戰(zhàn)場上相遇,咱還得往死里打 就是這個有骨氣的青年回國后,成長為晉悼公時代的晉國執(zhí)政官,指揮“三駕之戰(zhàn)”,打贏了楚國,功成而死。 因為他老爹的封地在“智”(山西蒲州),于是他改名為“智瑩”,從此“智氏”成為晉六卿的“常任家族”,期間再次有人一度擔任晉國執(zhí)政官。 不管當不當執(zhí)政官,智氏手里一直握著不小分額的國家軍隊,以及私人武裝,氣勢氣焰那是相當?shù)母?,傳了四代就傳到了智伯,也是智瑤?/p> 在范家和中行家退出歷史舞臺之后,晉國有原來的一分為六,變成了現(xiàn)在的一分為四,其中智家實力最為雄厚。 智氏最聰明的人,智瑤時光流轉(zhuǎn),五十年一轉(zhuǎn)眼過去,五十年以前晉陽成里那場戰(zhàn)爭決定了趙家的命運。趙家一家人躲在堅城里躲過了滅族的災難,也等來了繼續(xù)生存下去的希望。 五十年以后,籠罩在晉陽城上空的陰影仍然沒有散去,戰(zhàn)爭的惡魔再一次光顧了這一座城市。晉陽城自建成以來,接受了最為嚴峻的考驗,因為這一次他們面對的敵人是智瑤。 智瑤是智躒的孫子,以其優(yōu)秀的才能,無可爭議的成為智家的繼承人。智躒死了以后,他的兒子只智申為家族老大,智申退休以前就選智瑤作為接班人。 因為智瑤的優(yōu)秀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智申選擇智瑤作為繼承人的時候,中間還出了個小插曲。 智氏家族的一個叫智果的人,舉雙手反對智瑤擔任家族老大,并且斷言說:“如果立智瑤為接班人,智家一族必定毀在他手里。”智果這么說不是沒有根據(jù)的,他的理由很簡單,智瑤這個人有很多的優(yōu)點,總結(jié)起來有五條。 1、美須髯長大。(身材高大,長著漂亮的胡須) 2、射御足力。(力氣大,善于駕車和射箭) 3、伎藝畢給。(多才多藝) 4、巧文辯慧。(聰明,擅長辯論) 5、強毅果敢。 但是說到這兒,智果又列出了智瑤的缺點,就是貪婪而殘暴,智瑤不仁,而且有點恃才傲物,喜歡虐待別人,有點像射雕英雄傳上桃花島上的王老邪,霸王脾氣,剛愎自用,這也算是智家世代遺傳的秉性,而且夠倔強。 一個人像智瑤這樣優(yōu)秀,難免遭人嫉妒,再加上智遙本身的缺點,這樣就很難讓別人容得下他,有了這樣的研判,所以智果堅持不讓智瑤成為繼承人。 不過,智果的說法沒有得到認同,老大智申出來說話了,智果反對無效。繼續(xù)立智瑤為自己的繼承人,就這樣,智瑤成為了智氏家族的新任大哥,智果則到戶籍辦改了戶口,從此脫離智氏家族,改姓輔氏。 事實證明智果是對的。若干年后,智氏一族慘遭滅門,改換門庭的輔果卻安然無恙。那是后話,我們以后再說。 |
|
|
來自: 金色年華554 > 《戰(zhàn)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