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花大、美而香,自古就有“花中之王”“國色天香”的美譽,她雍榮華貴,美艷絕倫,一直深受國人喜愛,被視為富貴、吉祥、幸福、繁榮的象征。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詩經(jīng)》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秦漢時代以藥用植物將牡丹記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牡丹已進入藥物學。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牡丹已進入藝術(shù)領域。蘇軾面對牡丹曾發(fā)出浩嘆:“丹青欲寫傾城色,世上今無楊子華?!睏钭尤A在長安等地畫了很多的壁畫,但到今天都已經(jīng)了無蹤跡。此后,唐代邊鸞、五代徐熙、明代徐渭、陳淳、清代惲壽平,近代齊白石、王雪濤都畫牡丹,這些作品,或潤秀清雅,或潑辣豪放,都是中國藝術(shù)寶庫的奇葩。 歷代詩人畫家有著無數(shù)贊美牡丹的詩句和畫作,意義不僅在于牡丹美麗的外表還在于寄托詩人、畫家的美好情感。花鳥畫具有傳神寫照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和情感寄托的審美功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追求。作為富貴的象征,牡丹花是藝術(shù)家筆下常見的題材,是國畫藝術(shù)中被永恒演繹的經(jīng)典,牡丹畫法多樣,寫意牡丹奔放豪爽,工筆牡丹氣韻典雅,都表現(xiàn)了花開季節(jié)的燦爛和美好,洋溢著蓬勃的生命力和對生活的美好祝愿。中國的國畫牡丹深受國人的喜愛,不只因牡丹是國花那么簡單,還有其豐富的寓意。從國畫牡丹的不同寓意中,讓人感受不同的情景,擁有異樣情懷。如把牡丹與白頭翁畫在—起,就叫作“富貴白頭”。牡丹,豐富了花鳥畫品類的描繪內(nèi)容,為中國花鳥畫的發(fā)展,添色加彩;為中國花鳥畫家的成長,貢獻出了豐富的營養(yǎng)。牡丹的自然美質(zhì)哺育了歷代花鳥畫家,而歷代花鳥畫家在千百次寫生實踐中也總結(jié)出一套成熟的經(jīng)驗,形成了繪畫理論。 盛唐以降,觀賞牡丹蔚為風尚,大家都被牡丹迷人的花姿所傾倒,著名詩人劉禹錫有詩云:“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薄盎ㄩ_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笨纯窗拙右坠P下的“牡丹盛會”夠瘋狂的吧。 你喜歡牡丹花嗎?想看看牡丹花盛開嗎?現(xiàn)在正值陽春三月賞花的季節(jié),由于各種原因暫時不能欣賞牡丹的愛花人,您也不用愁,翰墨書畫的小編收集了歷代名家的牡丹畫,這些神來之筆,將給您帶去美的享受。 徐熙的這幅畫,將牡丹和玉蘭、海棠相配,因此得名《玉堂富貴圖》 滕昌佑《牡丹圖軸》(五代) 趙昌《寫生蛺蝶圖》 徐渭 水墨牡丹圖軸
《玉堂富貴圖》立軸,絹本設色,縱200.4厘米,橫103.9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陳鶴《牡丹圖》立軸,紙本,水墨,縱144厘米,橫53.7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清 趙之謙 牡丹
《蝶影牡丹圖》于非闇
清 樊圻牡丹圖立軸,絹本,設色,縱168.4厘米,橫46.4厘米。安徽省博物館藏
郎世寧 牡丹 清
《牡丹雙鵲圖軸》清 王禮
《牡丹圖》軸 清 趙之謙
《牡丹》陳半丁
《濃春圖》 李苦禪
《白牡丹》張大千
《壽帶牡丹》齊白石
《牡丹蝴蝶》 王雪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