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邪入體,則生百病”。濕邪如今我們叫它濕氣,濕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濕氣雖然盯上陰氣旺盛的物體,一但入侵成功,它就會在里面大放招術,讓你頑疾纏身,以后就別想舒服的過日子了! 
 中醫(yī)有六邪:“風、寒、暑、濕、燥、熱”,濕氣就是其一。我們去看中醫(yī)的時候,往往醫(yī)生都會看我們是否有濕氣,中醫(yī)認為生病離不開六邪?!饵S帝內內經》講述:“春三月,此謂發(fā)陳,天地僅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fā)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yǎng)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解釋:所謂“濕氣”并非我們見到的被水打濕。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濕氣難祛”。說的就是濕氣,一般濕氣都帶有陰、寒、毒之氣,如果不及時排出體外,難免會產生疾病。 祛濕就得下足功夫,不可急功求近,去做什么傳統(tǒng)的拔火罐去濕氣?;鸸揠m然剛開始的時候覺得會很有效果,但是這是治標不治本的作用。雖然拔火罐也是出之中醫(yī),但是不常用于去濕。 
 中醫(yī)祛濕講究的是從內而化,什么意思呢?就是從根本上解決源頭,脾是身體化濕氣的重要器官,所以想要根除濕氣,就必須要養(yǎng)脾。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若為濕所困,則運化失常,表現(xiàn)為大便稀溏,腹?jié)M腹?jié)q,不思飲食,噯腐吞酸等,其病機為濕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濕。 中醫(yī)祛濕使用食療是效果最好的,故有《本草綱目》記載有一個叫馬齒莧薏仁茶祛濕方子,讓世人免離濕氣的困擾。 【食材】薏仁、赤小豆、芡實各1把,馬齒莧、淡竹葉和槐米各適量。 【制法】①生薏仁要先炒一炒,去除寒性 ②芡實和赤小豆難煮,提前用水泡一泡 ③全部食材一起入鍋中加水熬煮,待赤小豆爆裂爛熟,去渣代茶飲用 
 【功效】薏仁和赤小豆是祛濕黃金組合,利水滲濕;芡實和槐米健脾祛濕,脾主運水,脾虛則濕氣重。馬齒莧可去濕疹皮膚瘙癢、清熱解毒消腫等作用,對于女性一些痘痘有很好的消腫作用。其余的都是清熱解毒的材料,搭配使用祛濕效果好。 注意:食療要每天食用3劑,效果方能好,日常注意不要吃油脂多的食物,方能更好的祛濕氣,最后告訴大家如果熬煮比較麻煩,可沖袋泡茶。? | 
|  | 
來自: 老中醫(yī)養(yǎng)生知識 > 《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