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電影電視劇,尤其是英國影視作品的時候,很喜歡喝下午茶的場景。羨慕這份閑適自得,也喜歡他們手中精美的茶具: 也可能你還記得《亂世佳人》里郝思嘉砸出去的這個小愛神瓷器: 既然瓷器在歐美人的生活中既可以作為餐具茶具,又可以作為家居裝飾,那競爭的激烈自然也會催生高品質(zhì)的瓷器品牌。今天就來說說5個最具代表性的歐洲瓷器品牌,他們的傳奇標(biāo)志閃爍著超越時光的光芒。下次在商場里見到它們的時候,希望你能想起今天的文章啊。 歐洲瓷器起步得非常晚。大清國的四爺在把玩粉彩件的時候,歐洲還在黑暗中苦苦摸索制瓷器的方法。但是西方世界對瓷器的狂熱并不晚,從大航海時代就已經(jīng)開始,君主們甚至不惜融化自己的金銀器,換取來自東方神秘且精美絕倫的瓷器。所以當(dāng)他們在幾百年后終于發(fā)現(xiàn)瓷器的制法之后,便紛紛投入到不計成本的生產(chǎn)之中,加之后來的工業(yè)革命,使得歐洲瓷器起步很晚,但品質(zhì)并不輸于東方瓷器。 
 這些名瓷,從誕生的那一天起服務(wù)的就是皇室貴族,所有的生產(chǎn)工藝、原材料都不計成本。很多艷麗的顏色都是寶石、貴金屬研磨而成,像是常見的金邊需要22K金膏。有時一件單品需要五、六次的回爐燒制,最頂級的工匠掐花、手繪圖案。也無怪乎他們相對高昂的價格。 
 然而這些昔日只供皇宮貴族使用的瓷器,在時代的大潮中,紛紛在網(wǎng)上開店,如今你也可以用并不高昂的價格買到。甚至能買到貴族訂制的再生產(chǎn)版。 
 德國 Meissen 說到歐洲瓷器的發(fā)明——那是18世紀(jì)的事了——就不得不提到波蘭和薩克森的國王奧古斯都二世。奧古斯都,這位以風(fēng)流和無常性所著稱的君主,一生只對一樣?xùn)|西鐘情,那就是瓷器。   1694年,當(dāng)時的普魯士國王邀請奧古斯都二世去自己在柏林的皇宮作客。在那里,奧古斯都看到一整面墻的、來自中國景德鎮(zhèn)的瓷器,深受震撼,從此沉溺于瓷器不可自拔。后來他干脆建了一座“瓷宮”,在宮殿里每一間房里,一整面墻一整面墻展示著收藏的瓷器。這些瓷器后來轉(zhuǎn)入了 茨溫格宮(Zwinger),共有五萬多件。 德國德累斯頓茨溫格宮的瓷器收藏館 
 奧古斯都二世囚禁了歐洲著名的煉金術(shù)師約翰·弗雷德里?!へ惛裉貫樗兄拼善?。在經(jīng)過七年的艱辛試驗后,貝格特終于在1708年燒制出歐洲歷史上第一爐白瓷。隨后奧古斯都二世在薩克森的邁森(Meissen)建廠,開啟了三百年輝煌。 
 早期Meissen瓷器圖案簡潔、精致、大氣,多是模仿中國和日本瓷器圖案。在此基礎(chǔ)上,又發(fā)展出自己特有的風(fēng)格:冷色調(diào)白瓷底色,德國式精細嚴(yán)謹(jǐn)?shù)睦L畫筆觸,大片的留白。奧古斯都二世不光用Meissen瓷器裝飾自己的宮殿,也將它作為禮物送給歐洲貴族。 
 在售產(chǎn)品,森帕(Semper)花瓶。原器型由哥特弗里德·森帕在1836年設(shè)計,在倫敦的1851年世界博覽會上展出,模具依舊在Meissen的模具庫里。 同時Meissen發(fā)明白瓷拼接,可以制作出精美逼真的白瓷雕塑,為奧古斯都二世制作大型動物雕塑。 
 在售限量產(chǎn)品,鷺與魚 
 小的彩繪瓷器人像,則可以作為桌面擺設(shè)。 
 在售限量人偶,波呂許漠尼亞,希臘神話中頌歌與啞劇的繆斯 來自中國的青花瓷一直是歐洲瓷器的模仿對象,Meissen也不例外。1739年推出的“洋蔥圖樣”,一直延續(xù)至今。 洋蔥系列 常售系列藍蘭花鉑金(Blue Orchid Platinum) 
 天鵝系列,盤底常有浮雕天鵝的形象。 
 天鵝系列配菜盤 
 在售限量大師作品,Asian Flower- and Bird Garden 
 
 花朵系列 
 條帶系列 
 B+X 系列 
 玫瑰花蕾系列 
 法國 Sèvres 另一個以王室為背景、接替Meissen輝煌的歐洲著名瓷器廠,是來自法國的賽弗爾(Sèvres)。賽弗爾是法國的國瓷,幾乎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在國王和政府的庇護之下,到今天為止依舊屬于法國政府。這樣的背景自然衍生出對精致品質(zhì)的無盡追求,以及一種無人能及的法國貴族氣質(zhì)。 
 賽弗爾廠的前身是樊尚瓷器廠(Vincennes)。其產(chǎn)生歸功于法王路易十五最著名的情婦,蓬帕杜夫人。極具權(quán)勢的蓬帕杜夫人以其極高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和路易十五長久的寵愛而著名。1756年工廠轉(zhuǎn)移到離蓬帕杜夫人很近的Sèvres堡,因而改名為賽弗爾。 
 
 蓬帕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 那時,歐洲制瓷方法還是牢牢把握在Meissen手里最寶貴的秘密。法國只研制出一種軟瓷,而非中國的硬瓷。軟瓷中不含高嶺土,低溫?zé)贫?,胎體顏色發(fā)灰且并不實用。在還未找到制造硬瓷必須的高嶺土之前,來自法國的塞弗爾,就已經(jīng)發(fā)展出帶著法國浪漫氣息的瓷器。路易十五為了扶持賽弗爾,甚至頒布法律禁止法國其他瓷器廠使用彩金和琺瑯彩。而當(dāng)賽弗爾開始制造硬瓷的時候,Meissen就交出了它歐洲第一瓷器廠的地位。 
 Sèvres路易十五風(fēng)格座鐘、花瓶、燭臺組 
 賽弗爾早期生產(chǎn)的瓷器,多數(shù)模仿當(dāng)時稱霸歐洲的Meissen風(fēng)格:潔白的底色,精致筆觸的畫風(fēng),大片的留白。直至1753年,法國洛可可風(fēng)格席卷歐洲,也徹底改變了賽弗爾的風(fēng)格。從那時起,賽弗爾開始不計成本地生產(chǎn)洛可可風(fēng),精致華貴到極致的瓷器,展示著法國宮廷極致奢靡的生活。這種完全不同于德國Meissen精細筆觸風(fēng)格、散發(fā)著自由浪漫氣息的瓷器,迅速征服了歐洲貴族們。 
 約1786年,Espresso杯一套。 賽弗爾發(fā)明了幾千種即飽滿又明亮、溫暖的顏色,并且在制造過程中不惜成本使用各種珠寶、黃金。這些貴金屬給賽弗爾瓷器帶來絢麗奪目的效果,又摒棄了金屬冰冷的感覺。 
 19世紀(jì)四足虎爪壺 
 1837年制立杯 
 時至今日,賽弗爾依舊代表著法國制瓷的最高技藝,作為法國政府的產(chǎn)業(yè),為法國生產(chǎn)國禮并且只對西方王公貴族和少數(shù)日本市場開放。我們只能在拍賣會上見到它們的身影。 
 約1844-1847年蘋果綠餐具一套。 
 
 1833-1845年制作,藍瑪瑙(Bleu Agate)餐具。由Louis-Philippe為貢比涅城堡(Chateau de Compiègne)訂制 
 英國 Wedgwood 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給英國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英國的特倫特河畔斯托克在其后的200年間成為了陶瓷的生產(chǎn)中心,不只是英國的,還是世界的。這里孕育了無數(shù)偉大的陶瓷匠和發(fā)明家,約書亞·韋奇伍德(Josiah Wedgwood)無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約書亞是一個五代陶匠世家的第十二個孩子。他天賦非常高,但是幼時一場天花使他左腳微跛,從此無法踩轉(zhuǎn)盤。自此之后他將生命投入到研發(fā)陶器釉色中,并成功發(fā)明被稱為“Mr. Wedgwood’s Green”的綠色釉,給顏色單一的英國陶器帶來新鮮感。之后他開設(shè)自己的工廠,并制造出一種我們至今都在使用的奶白色的瓷器。 
 在本文提及的5個廠家中,只有Wedgwood的發(fā)家沒有依靠皇室扶植,而是自負盈虧靠產(chǎn)品發(fā)家,最終才獲得英國王室肯定的。1763年,約書亞將自己的作品獻給夏洛特皇后并成功獲得“皇后御用陶瓷”的稱號,引發(fā)貴族爭相購買的風(fēng)潮。而之后約書亞在倫敦設(shè)立展廳展示并售賣自己的產(chǎn)品,吸引貴族女士到店里喝茶消費,開啟現(xiàn)代購物形式的先河。 
 
 約克街上的展示商店 
 約書亞從來沒有停止研究的步伐。1789年他歷時三年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實驗成功制成了韋奇伍德最出名的系列,碧玉細炻器(Jasperware),一經(jīng)推出便轟動了整個歐洲。這是一種全新的技術(shù),瓷器沒有釉層,表面閃爍著溫潤的光澤,配以白色浮雕件。從器型到裝飾都向古羅馬致意。 
 依舊在售的碧玉細炻器系列,6件茶杯組,$1,450.00   因為沒有皇室雄厚的資金撐腰,Wedgwood瓷器的最大特點是兼顧使用和裝飾,風(fēng)格多變并且可以工業(yè)化復(fù)制生產(chǎn)。有價格極高專供貴族的,也有富裕家庭可以承受的產(chǎn)品。 
 Wedgwood的骨瓷后發(fā)制人,1812年才開始生產(chǎn)。但是它們薄而透亮,白皙帶有光澤,迅速稱霸市場并且今天仍然很受歡迎。 
 
 野草莓系列(Wild Strawberry),來自維多利亞女王的訂制圖案,現(xiàn)在也有售。 
 
 木槿花系列(Hibiscus)5件套,$149.99 
 
 拜占庭系列(Byzance) 匈牙利 Herend 歐洲另一名廠是來自匈牙利的Herend。Herend的制瓷歷史要比歐洲其他國家晚100年,但是卻以其精湛的技巧,不同的東方風(fēng)格迅速成為歐洲貴族的新寵。 
 
 匈牙利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就是東西方文明交匯的中心。歐洲幾乎所有的瓷廠都是從模仿亞洲瓷器繪畫風(fēng)格、器型開始的,然后逐漸發(fā)展出自己的風(fēng)格。但就對東方藝術(shù)的理解、技巧和顏色運用上,大概無人能出Herend其右,以至于你一眼就能分辨出Herend的產(chǎn)品。不論是在亭臺樓閣還是人物花鳥的繪畫上,都頗得中國瓷器精神,鮮艷飽滿的顏色富有清朝粉彩的神韻;但仔細一看,很多圖案卻是來自日本柿右衛(wèi)門。 
 
  “Colette”系列 Herend聲名大顯于各種國際博覽會上。1851年在第一屆萬國博覽會上展出的白底中式粉彩彩蝶花卉圖案被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相中,當(dāng)場訂回英國收藏,并命名為“Queen Victoria”。1867年的巴黎博覽會上,Herend一套“印度之花”得到了拿破侖三世與皇后的喜愛。為羅斯柴爾德家族制作的“羅斯柴爾德之鳥”也極富盛名。 
 
 維多利亞女王系列 
 Herend一直保持著對工藝的精益求精,所有產(chǎn)品均是手工繪制。因此對匠人的要求極高,工廠員工里有近半數(shù)彩繪師。雖然近代也開始生產(chǎn)印制瓷器,但是手工彩繪始終是Herend的精神所在。 
 丹麥 Royal Copenhagen 來自丹麥的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從1770年建廠之初就受到國王克里斯坦七世和皇后朱利安·瑪麗的大力支持,之后一度成為國王私產(chǎn)。 
 哥本哈根帶著鮮明的北歐風(fēng)格,圖案清新簡潔,多繪制海上自然風(fēng)光和花卉植物等圖案,以藍白色色調(diào)為主,哪怕是最華貴的瓷器也有大片留白的小清新。它借鑒了來自中國和日本瓷器的繪畫風(fēng)格,中國元朝的“唐草”圖案和日本浮世繪的繪畫方式對哥本哈根的影響最大。 
 “唐草”系列,1888年推出 
 1789年它為歐洲奢華瓷器最大的愛好者俄國女王凱瑟琳二世訂制的丹麥之花(Flora Danica)系列是當(dāng)之無愧的西洋陶瓷史上最奢華晚宴餐組之一。這個瓷器系列歷時十二年才制作完成,所有瓷器上都人工繪制著丹麥的植物花卉,瓷器邊緣細節(jié)紋路都是由工匠們一點點雕刻成的。 
 
 
 Royal Copenhagen為凱瑟琳二世訂制的“丹麥之花”,現(xiàn)今仍可訂購 
 
 Royal Copenhagen在售“花”系列,是丹麥之花的延續(xù)。 
 小小的蛋形吊墜,一對只要39.9歐元 這些輝煌的歐洲瓷器廠只是歐洲瓷器史上一些閃爍的光點,無數(shù)這樣的光點匯聚成歐洲璀璨的瓷器歷史。這也是為何它們令人沉迷其中的秘密所在。 活兒姐有話說 曾經(jīng)超市里買馬克杯的Luna,鳥槍換炮換成Wedgwood之后被折服了。浮雕花紋美貌,釉面細致光滑(哪怕喝了茶,茶垢也很容易洗掉?。▽?,并沒有仆人給我刷杯子 作者是顧小姐,西洋古董愛好者,有喜歡瓷器和銀器的可以加微信跟她聊聊?。簓uuutian 長按指紋 關(guān)注美麗  本文來自果殼網(wǎng) 如有需求請聯(lián)系sns@guokr.com 喝喝茶,點點贊! 
 | 
|  | 
來自: 新華書店好書榜 > 《飲食文化最佳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