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垃圾丟入垃圾桶,如果沒有垃圾桶就暫時保管垃圾,待有垃圾桶時再處理。 ●不將雜物投進馬桶。 ●不隨處排泄。 ●男孩在用馬桶之前掀起馬桶圈,女孩在用完馬桶后掀起馬桶圈。 ●用完馬桶要放水沖洗。 ●看到馬桶臟了,不能用了,自己又沒法處理,要找老師幫忙。 ●愛護環(huán)境里所有美好的東西,不故意弄臟沙發(fā)、地板,上地毯前先脫鞋。 ●不隨地吐痰和擤鼻涕。 ●愛護植物和小動物。 ●尊重大自然中其他物種的生命和生活。 ●用完了別人的物品(公共物品)要還給別人(放回原處)。
●當別人讓自己不舒服的時候,可以離開,或試著幫助別人改變。 ●與人交往有分寸,不會隨意冒犯、激怒別人,不會使別人感到不舒服,不對別人說不禮貌的話、做不禮貌的行為,不對別人做不好的比喻。 ●在與別人交往時尊重別人,即便是做好事也不要冒犯別人 ●不經(jīng)別人的同意不隨意拿取、使用別人的東西。 ●樂于接納別人,不仇視人群。 ●樂于感受別人,并幫助別人擺脫羞恥與尷尬。 ●樂于幫助別人化解不良情緒,并會安慰受到傷害的人。 ●樂于幫助別人擺脫困難。 ●不隨意打擾別人的工作和談話。 ●必須打擾別人時會感到抱歉,并用禮貌的方式向別人說明原因。 ●在他人很忙時,占用別人時間要征得別人同意,并向別人宣告占用時間,同時信守承諾;如果還需要占用更長時間,要再次宣告,征得對方同意。 ●在別人不當?shù)卮驍_了自己時,會用禮貌的方式向別人陳述自己的要求。 ●在自已有困難時會向別人求助。 ●在別人向自己求助時.如果自己做不到,會用不傷害別人的方式拒絕別人。 ●不會用攻擊的方式(包括語言的攻擊)去解決問題。 ●會用盡可能智慧的方式解決問題。 ●見了長輩會用禮貌的方式稱呼對方。 ●在需要安靜的場合下不會大聲喧嘩,不影響他人的生活。
●當有危險時,知道怎樣先保護自己,再去幫助別人。 ●當家人出現(xiàn)危險時,知道怎樣打求助電話:急救120 火警119 報警110。 ●當迷路時知道如何求助和自助。 ●當與親人分離時(走丟)知道怎樣保護自己。 ●知道怎樣與陌生人打交道。 以上品行要求,可在老師的教學行為中形成一個基本的教育目標,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孩子培養(yǎng)這些習慣和能力。 可用生活主題課的形式輸入給孩子,更理想的是老師在日常工作中能利用自然的教育機會來為孩子建構這些基本品行,而不是將這些條款直接告訴孩子。 一個故事,改變了孩子的行為這一次,不用規(guī)則,卻讓孩子學會了自律做 最 懂 孩 子 的 教 育 www.liyueer.com |
|
|
來自: 瑰瑰rf7zisa4ts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