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中包含約1000億個星系, 每個星系包含,大約1000億個恒星, 其中很多恒星都有行星, 那么我們該如何在這無限的空間里去尋找地外生命呢!尺度不亞于大海撈針,我們把搜索范圍縮小到支持生命存在的行星,就是科學家所稱的”宜居行星“, 那這樣的行星到底長什么樣子?其實無需向外尋找,答案就在身邊,那就是地球, 茫茫的宇宙中,地球絕對是一顆宜居行星,在太空看起來,地球就是一個藍色的水球, 地球的3/4,的表面被海洋所覆蓋,水具有獨特的物理化學特性,使它成為已知生命存在的不可缺少的條件,所以,一顆含水豐富的行星總會讓人興奮, 幸運的是,水在宇宙中其實是一種普通的存在,但是生命只能存在于液態(tài)水,冰和氣態(tài)水都不行,(至少碳基生物如此)而液態(tài)水在宇宙中做比較少了, 表面具備液態(tài)水的行星通常具備三個條件, 一,首先行星必須夠大,才會有足夠的動力,防止水溢出到太空中比如地球縮小的火星重力也更小,這也是為何火星大氣,更稀薄的原因 二,行星必須擁有大氣層,因為沒有大氣層,整個行星處在真空中,而液態(tài)水不能在真空中穩(wěn)定的存在,比如說月球,哪怕表面有液態(tài)水,如果沒有大氣層的話,也會變成蒸汽,或者能凍成冰塊,所以沒有大氣層的舒服,液態(tài)水不存在, 三,最后一個條件行星和母星之間的距離必須要剛好合適,太近的話,會被高溫蒸發(fā)掉所有的水,太遠的話溫度下降到冰點,所有海洋都變成平原,冰與火陰與陽,既成生靈萬物, 所以每顆恒星,周圍存在液態(tài)水的一圈范圍,我們稱之為宜居地帶, 因此要尋找宜居行星,只能在宜居體地帶尋找,在那些地方才有可能發(fā)現(xiàn)“地球2.0”雖然,一舉替代,尋找到生命的星球的概率更高,但也要認識到一些問題 第一并非所有易居地帶的行星都宜居,比如我們太陽系里的金星, 如果你是一個外星天文學家,你肯定會認為騎行很適合生命的居住,它的大小適宜具備大氣層,恰好位于太陽系的宜居地帶,這分明就是地球的雙胞胎嗎?然而金星并不宜居,至少它的表面不宜居,那里實在太熱,已知的生命形態(tài)都無法生存,原因在于金星大氣,充滿了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可以說,金星的大氣幾乎全是二氧化碳,比地球的大氣層要厚100倍,這樣就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后果,金星的高溫可以融化鉛,金星就像一個干燥炎熱的地獄, ,星星只有合適的大小和距離,只是初始條件,請別忘了確定它的大氣成分, 第二,從地球上我們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問題,過去的三十年,在極端環(huán)境生存的各種奇葩細菌被發(fā)現(xiàn),除了石縫中的細菌,有的能存在還海底縫隙的沸騰的水中,有的能存在于,噴涌強酸的溫泉,也有的能存在于頭頂上方的云層雨滴中,而且這樣的極端生物并不少見。 科學家猜測,地底處會有大量的極端生物,數(shù)量和地面生命相同,這些地理生物不需要海洋和陽光, 這些發(fā)現(xiàn)預示著類地行星,只是我們找的一個小線索,所以火星地表含水層存在生命是有可能的, 木衛(wèi)二,歐羅巴也有可能存在類似的生物,因為沫兒的冰殼上面可能有液態(tài)水, 土衛(wèi)二上面的間歇泉讓人猜想,其源頭也可能是海洋, 那么這些間歇泉噴射是不是也含有微生物呢!我們是否可以飛到這些星球上面實地考察呢! 如果外星生命超出我們的認知范疇,比如他們不需要液態(tài)水,而是依賴其它物質呢,換句話講,打開腦洞,想一想,或許我們人類就是一種極端環(huán)境的生物呢!或者是,宜居地帶,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大很多,從宇宙尺度觀察,也許地球只不過是無數(shù)種千奇百怪生命世界中的一種而已, 是無數(shù)的猜想和疑問,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飛出去探索 從宇宙的宏觀角度出發(fā),人類是否是極端環(huán)境下的生物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