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橋不僅是一座城市的坐標, 更是一座城市的前生今世, 演繹情致,傳遞言語。 在北京這座千年古都里, 有各式各樣的古橋,有的已經(jīng)上千年, 你知道都有哪些么? 盧溝橋 盧溝橋是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北京古橋,始建于1189年。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后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并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gòu)成美麗的奇觀”。兩側(cè)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tài)各異,據(jù)記載原有627個,現(xiàn)存501個。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古時,這里澗水如練,西山似黛,每當黎明斜月西沉之時,月色倒影水中,更顯明媚皎潔,盧溝曉月從而成為古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著名的“七七事變”發(fā)生在這里。 門票:20元;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永定河上; 交通:乘983、661、662、459、339、624、310、458、896、309路公交車或旅游車至抗戰(zhàn)雕塑園站下車即到。 十七孔橋 十七孔橋是古代漢族橋梁建筑的杰作。清乾隆時(1736一1795)建,是頤和園內(nèi)最大的石橋。 橋由17個橋洞組成,長150米,飛跨于東堤和南湖島,狀若長虹臥波。橋上石雕極其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態(tài)各異的獅子,大小共544個。兩橋頭還有石雕異獸,十分生動。欣賞十七孔橋之美,有四時之美,有晨昏之美,但更重要的是從不同角度去領略,即站在園中各處望橋和站在橋上望園中各處。比如站在橋上眺望萬壽山,這是十七孔橋的最好鏡頭。 門票:旺季(4月1日~10月31日)30元;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20元;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新建宮門路19號; 交通:地鐵4號線北宮門站或西苑站下車。 玉帶橋 玉帶橋于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單孔凈跨11.38米,矢高約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橋面是雙反向曲線,組成波形線橋型,配有精制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蛋尖形橋拱,特別高聳,好似玉帶?,F(xiàn)在,橋頭還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題:東面是:螺黛—痕平鋪明月鏡,虹光百尺橫映水晶簾。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島宮闕水邊多。 門票:旺季(4月1日~10月31日)30元;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20元;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新建宮門路19號; 交通:地鐵4號線北宮門站或西苑站下車。 金水橋 金水橋分為內(nèi)外金水橋,建于明永樂年間,以元皇城的周橋為藍本。 外金水橋:在天安門、太廟、中山公園前。共7座,三孔拱券式,南臨天安門廣場,北倚天安門城樓。橋欄雕琢精美,形似條條玉帶,與古樸的華表和雄偉的石獅構(gòu)成天安門前巍峨壯麗的景色。 內(nèi)金水橋:在太和門前廣場。共5座,單孔拱券式。造型秀美,同雄偉壯觀的午門城樓和金碧輝煌的太和殿相映襯,引人入勝。午門之內(nèi),太和門前是青磚墁地的一個大廣場,廣場南部自西向東蜿蜒流淌著一條如弓形的金水河。河上并排橫跨五座單孔石橋,是紫禁城內(nèi)最大,也是最壯觀,最華美的一組石橋。 門票:外金水橋免費;內(nèi)金水橋位于故宮內(nèi),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元,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40元;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天安門廣場北側(cè) 交通:公交 1、20、82、120、126、203、728路等至天安門東站下。 萬寧橋 萬寧橋是坐落在北京城中軸線上的一座橋,位于地安門以北、鼓樓以南,又稱后門橋、海子橋。始建于元代,原名萬寧橋,為元大都城內(nèi)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是元代大運河漕運的始點。因橋在地安門之北,地安門為皇城的后門,明清時期又被稱為后門橋,2000年北京市對后門橋進行了整治修繕,毀壞的橋欄桿按舊樣做了修整,橋洞下和河岸邊的水獸被原地保留,并疏通了河道。同時,恢復原來的橋名“萬寧橋”,建碑于橋畔。 門票:免費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地安門外大街; 交通:地鐵8號線什剎海站。 銀錠橋 銀錠橋位于西城區(qū)什剎海的前海和后海之間的水道上,始建于明朝,為南北向的單孔石拱橋,因形似銀錠故稱銀錠橋,是什剎海的風景之一,燕京小八景之一。過去站在銀錠橋上可遙望西山,故景名為“銀錠觀山”。銀錠觀山”是燕京小八景中的一景,在晴日的銀錠橋上總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游人憑橋遠眺,西山的輪廓在藍天白云之下,美景蒙蒙;后海波光粼粼,兩岸樹影依稀,樸色悠揚。橋下水波粼粼,金光閃閃,橋畔楊柳夾岸,蔥蘢流翠;橋周圍古宅相擁,胡同密集,古韻悠然;隱于濃蔭中的王府、寺廟的屋頂飛檐依稀可見;橋的近處還有宋慶齡、郭沫若等多處名人故居,一派清雅幽靜的氛圍。 門票:免費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什剎海; 交通:乘坐13、42、107、111、118、810、823、612路公交車,北海北門下車即到。 八里橋 八里橋建于明正統(tǒng)十一年(公元1446年),南北走向,橫跨通惠河,原名永通橋,后因東距通州8華里而被百姓俗稱八里橋,為石砌三券拱橋。其實它在歷史上的作用可以和著名的盧溝橋相媲美,是拱衛(wèi)京師重地的三座橋之一,長50米,寬16米,上有望柱33對,每個望柱上雕有石獅,石獅形態(tài)各異,不次于盧溝橋上的石獅子。八里橋不僅是風景名勝,還是古戰(zhàn)場。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八月,三萬清軍曾在這里與英法侵略軍展開了一場血戰(zhàn)。 門票:免費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qū)八里橋; 地鐵:八通線八里橋站下車即到。 永安橋 眾所周知,北海公園最著名的的就是白塔和塔前面這座橋,沒錯,這就是著名的永安橋,同時也是北海公園內(nèi)最大的橋。此橋原來是木橋,后來在乾隆年間改成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座橋,橋長85米,寬7.6米,連接著瓊?cè)A島(白塔)和岸邊。每到盛夏期間,橋東側(cè)的荷花大片大片的盛開了,白塔、荷花、大橋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相映成趣,美不勝收。 門票:旺季(4月1日-10月31日):10元/人;淡季(11月1日-3月31日):5元/人;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文津街1號; 交通:乘坐5、101、103、109、124、685、614、619路公共汽車在北海公園站下車。 琉璃河大橋 房山區(qū)境內(nèi)最大的石拱橋,其規(guī)模僅次于盧溝橋。嘉靖二十五年建成。石橋南北向,橫跨琉璃河上,全長165.5米,寬10.3米,高8余米,共11孔,中孔最大。拱券正中雕有精美的獸頭。橋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砌筑,橋上建有實心欄板和望柱,其上均雕有海棠線等紋飾,堤面鋪以巨型條石。從修橋到路堤建成,前后20余年,琉璃河石橋,是北京地區(qū)保存較為完整的古代石橋之一。 門票:免費 地址:北京房山區(qū)琉璃河鎮(zhèn)北的京石公路上; 交通:乘835路、835路快、838路、917快、917路快車延長線、房27路、房28路到“琉璃河”站下即到。 注:景區(qū)門票價格僅供參考,請以景區(qū)實際門票價格為準 來源:掌上北京(id:beijingchihe),最時尚北京(id:StylBJ),北京周末去干啥(id:BeiJingWeekend) |
|
|
來自: 昵稱16788185 >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