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賓(山東威海三中物理教師,校長傳媒專欄作者) 在比較重視教學成績的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經(jīng)常會有一種“班主任效應”的現(xiàn)象發(fā)生。同一學科的幾位老師教同一個級部的平行班級,當班主任的那位老師,他自己班的教學成績往往高于不當班主任的老師,老師們把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班主任效應”。 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呢?因為班主任更了解自己班上學生的情況,能夠針對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而且,作為班主任,還有很多機會幫助學生,親近學生,很多學生喜歡班主任,同時喜歡班主任所教的學科,因而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班主任的所教的學科。同時,班主任在班級中比科任老師擁有更多權力,學生畏懼班主任的權利,而不敢不學好班主任所教的學科。 基于上述原因的考慮,領導對于“班主任效應”通常采取默認的態(tài)度。班主任工作本身很累,班主任費通常又很微薄,因為當班主任而讓自己的教學成績更加優(yōu)秀,就當是對班主任工作的獎勵和補償,大多數(shù)領導對“班主任效應”通常心照不宣。 在現(xiàn)實教學工作中,當“班主任效應”處于無人監(jiān)管的狀態(tài)時,“班主任效應”開始慢慢地被部分班主任扭曲使用,成為班主任攫取利益的工具。從而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利影響,給學校的教學帶來損失。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先舉一個例子。假設一個年級總共有10個平行班級,如果其中某一個班的所有學科的成績都是全年級的前三名,而班主任所教學科的成績是全年第一名,這種“班主任效應”值得肯定。 但是,如果班主任所教學科在全年級第一名,其余學科都是全年級倒數(shù)前三名。這說明什么問題呢?這說明這個班主任讓自己班的學生更重視自己所教的學科,逼著或者愚弄著學生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自己所教的學科。同時,因為學生們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其他學科。最后結果是,學生只有班主任所教的學科成績比較出色,其余學科的成績都不好。 這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不是“班主任效應”那么簡單。這類班主任為了讓學生將自己所教的學科學好,完全不顧學生其余學科學習成績的好壞,利用自己當班主任的優(yōu)勢,只顧自己教學成績的好壞。此時的班主任并不是因為自己的身份和工作而自然產(chǎn)生的影響,而是主動地干預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的班主任人品有問題,更談不上有什么師德。 對于上述現(xiàn)象,如果是在班級比較少的學校,其實是很難發(fā)現(xiàn)的。例如,一個級部只有三個班級,班主任所教學科考了第一,其余學科考了第二、第三,誰會懷疑班主任在利用“班主任效應”來去搶奪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呢? 在班級比較多的學校,領導即便是發(fā)現(xiàn)了某個班主任在利用“班主任效應”導致了學生的學科發(fā)展不平衡,很多領導也不好意思批評這個班主任。如果領導和班主任提這件事,班主任也會矢口否認,此時領導也難以舉證。 這個班主任在同學科的同事面前,會拿“班主任效應”當擋箭牌。說什么,因為我是班主任,學生都不好意思不學我的學科,所以教學成績稍微好點。他絕口不提是他自己逼著學生學自己的學科,更不會說,他利用班主任的便利,占用更過學生的公共時間讓學生學自己學科。 學校評價老師時,老師的教學成績占主要地位,班主任工作處于次要地位。成王敗寇,你的教學成績贏了,你就是贏了。哪怕你所帶的班級其余學科都是倒數(shù)第一,那都是其余科任老師事情,只要你所教的學科是第一,你就會順理成章的繼續(xù)高升。 哪怕班主任利用自己的身份,讓自己所教學科全年級第一,其余學科倒數(shù)第一,學校也沒有相應的政策進行處罰,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的班主任做的確實太離譜,科任老師群起而攻之,這時領導才出面干預。但最多也就是在學年末,不讓這個老師繼續(xù)再當班主任,但他此前取得教學成績?nèi)匀皇怯行У摹?/p> 每個學校都有大批的班主任,而大多數(shù)學校僅僅還是把教師個人教學成績作為評價老師的依據(jù),而班級的總體平均成績,只是作為班主任費高低依據(jù)。這時候,有的班主任為了自身利益,就敢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他會盡最大可能搶奪學生的時間和精力,讓自己的所教學科的教學成績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此時的“班主任效應”實際上變成了危害學校和學生的毒瘤,到了不得不切除的危險境地。 很多班主任也想讓自己所帶的班級的所有學科成績都很好,但各科成績都很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這個班主任就讓自己的個人利益優(yōu)先。當自己所教學科的成績成為全年級第一時,再自己班上的學生多學一點其他學科,少學一點自己的學科。 為了緩和同學科組老師之間的矛盾,他保證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學成績是全年級第一就可以了,平均分沒有必要比同事高太多,同時也讓其余學科的成績提升一些。如果這個班主任不能審時度勢,依舊我行我素、一意孤行,他很快會成為眾矢之的,成為全體科任老師的敵人,也成為同學科其余老師的敵人,最后的結局可能會很悲慘。 還有一類情況,可以稱之為轉移型的“班主任效應”。例如,某個年級總共有10個班級,你是物理老師,教1、2班的物理課,同時你是1班的班主任,另一個老師是化學老師,教1、2班的化學課,同時他是2班的班主任。這時你和他可以結成“聯(lián)盟”,你鼓動你班的學生好好學化學,讓他鼓動他班的學生好好學物理。 最后的結局是,2班的物理成績?nèi)壊康谝唬?班的化學成績?nèi)壊康谝?。這時,無論是科任老師還是同學科的老師,都不會意識到這其實是轉移型的“班主任效應”在作怪。你也可以堂而皇之的享受教學成績第一而帶來的各種利益,而不用擔心被別人發(fā)現(xiàn)你在背地里做了手腳。當然,有經(jīng)驗的領導會在安排班級的科任老師時,將班級錯開,從而輕而易舉的避免這類情況發(fā)生。 “班主任效應”所帶來的教師之間的惡意競爭,會打破教師之間的公平競爭環(huán)境,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面對這種情況,科任老師和同學科的老師往往是束手無策,只能希望領導能夠撒亮眼睛,看清那類班主任的丑惡嘴臉,予以糾正,還老師和學生一份公平。“班主任效應”正在各個學校正在各個學校上演,有關“班主任效應”論述很少,更無相應的制度約束。希望所有老師、學生同學監(jiān)督,勿讓“班主任效應”泛濫成災。 (本文為吳賓老師原創(chuàng)投稿,首發(fā)吳賓老師的博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