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新生大學的同學們,大家好!
從去年開始,截止到今天,我在自己的公眾號發(fā)布了 25 萬字,日記 12 萬字,再加上入職后的 6 萬字,一共碼了 43 萬字,算是一個小小的里程碑吧。
前段時間,有同學跟我說想要動筆寫作,卻不知如何開始。那么今天,我想把自己寫作至今的經(jīng)驗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篇文章主要分五個部分:
1. 打破寫作魔咒 2. 寫作前你需要知道的事 3. 寫作時你需要注意的事 4. 寫作后你必須做到的事 5. 通過寫作,我得到了什么
(溫馨提示:文章較長,還望大家多些耐心。)
◆打破寫作魔咒 ◆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指的并不是事情真的有多難,而是大部分人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其實,寫作這件事兒就跟吃飯、喝水是一樣的。它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家千萬不要對寫作抱有恐懼心理。
如果說一開始,你不知道自己想寫什么、該怎么寫,那我建議你從寫日記開始。
最初,你可以記錄日常的行為,流水賬也沒關(guān)系。比如說:
今天,晴。 早上睡過頭了,在公司附近買了一個煎餅。 中午休息的時候,去外面買了個甜筒。 晚上去面館吃了一碗牛肉拉面。 完啦。
這樣的日記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寫得出來,很簡單,對不對?
但是千萬不要小看這些看似很簡單的事,因為每一件小事背后都可能隱藏著巨大的寶藏。
即便是流水賬,也有它的價值。流水賬寫得多了,你就會不自覺地開始加入自己的感受。
然后,你的日記就會變成這樣:
今天,萬里無云,難得沒有霧霾。 早上睡過頭了,心里有些忐忑,萬一遲到了怎么辦?只好在公司附近買一個煎餅,囫圇吞下就趕著上班了。 中午休息的時候,心血來潮,去外面買了個甜筒,躲在樓下吃完了才上去,生怕被別人發(fā)現(xiàn)。 晚上去面館吃了一碗牛肉拉面。呸!真難吃!下次再也不去他們家了。
你看,同樣的事情,把自己的感受加進去,就變得不一樣了。
這就是開始寫作最簡單,也最直接的辦法:
流水賬+感受+思考+反省=日常寫作。
如果你想要寫作,卻不知從何下手,就從寫日記開始吧!

◆寫作前你需要知道的事 ◆ 請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一篇文章是先有標題還是先有內(nèi)容?
我的答案是:先有觀點。我們說的觀點,其實就是整篇文章的主旨、立意。
通俗點說,就是這篇文章想要表達什么,因為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以這篇文章為例,我想要表達的是:
通過分享自己寫作的經(jīng)驗,鼓勵更多的人開始寫作。
如果在動筆之前,你自己都不知道要寫些什么,又怎么能讓讀者有興趣讀下去呢?
以寫作對象來分,我覺得可以把寫作分為兩種:一種是寫給自己嗨的,另一種是寫給別人看的。
所以,請務必在動筆之前,想明白你寫作的對象。
如果是寫給自己的,隨心所欲,你開心就好;如果是寫給別人的,想要獲得他人的認同、贊賞,就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了。
通常來說,一篇文章得以被認同,要么有用,要么有關(guān)。
有用,指的是以干貨、工具、技巧等為主,讓讀者覺得有直接收獲的文章。比如《這18道雞蛋,讓你半個月早餐不重樣!》、《有前途的人必讀的10本書》、《三招讓你的PPT大不一樣!》。
有關(guān),則是一種認同感,讓讀者產(chǎn)生“是啊,這不就是我嗎?”的感覺。比如《父母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子女的情商》、《這樣的女人剛剛好》、《一個人愛不愛你,看細節(jié)就知道》。
此外,《魔鬼經(jīng)濟學》中提到了關(guān)于人類的四種誘因:
1. 經(jīng)濟動機(金錢) 2. 道德動機(感覺) 3. 社會動機(認可) 4. 追隨動機(模仿)
試著回想一下,那些你曾有過認同感的文章,是否具備了其中一條呢?
接下來,我們要做寫作前的另一件事兒 —— 找靈感!
其實,只要你足夠用心,從生活中產(chǎn)生的想法就足以讓你擁有寫不完的靈感!以下面這個很著名的故事為例: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
這個故事,可以有很多結(jié)局:
版本1: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 —— 請放下你的無效社交。 版本2:砍柴的學會了放羊,放羊人學會了砍柴 ——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br>版本3:砍柴人一刀把放羊人砍死了 —— 防人之心不可無。 版本4:砍柴人依依不舍目送放羊人離去 —— 其實,他愛他。
你看,同一個故事,當我們加入不同的元素,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寓意:生活中處處都是靈感,關(guān)鍵在于如何發(fā)現(xiàn)。

Leo Babauta 曾寫過一篇《31 Ways to Find Inspiration for Your Writing/尋找寫作靈感的 31 種方式》,我覺得很受用,在這里翻譯成中文跟大家分享一下:
1. 博客:擁有大量來自天南海北的信息,任選一點足矣。 2. 書籍:不同的書會帶來不同的靈感,試著讀一讀你感興趣的書吧。 3. 閑談: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流,從周圍的對話中尋找靈感。 4. 雜志:不同類型的優(yōu)質(zhì)文字,只選讀一篇,也會有所得。 5. 電影:臺詞、劇情、情節(jié),都是很好的切入點。 6. 論壇:集思廣益的好地方。 7. 藝術(shù):藝術(shù)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靈感。 8. 音樂:音樂產(chǎn)生獨特的靈感。 9. 朋友:與友交談,往往能獲得不同角度的靈感。 10. 社群: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討論。 11.《口袋里的繆斯》:一本極富靈感的書。 12. 名言:作者也不知道為什么名人名言會帶來靈感。 13. 自然:回歸自然,尋找本心。 14. 歷史:讀史使人明智,看盡人間百態(tài)。 15. 旅行:行萬里路,每一步都是靈感。 16. 孩子:對于沒有結(jié)婚的人來說,家庭也是靈感的來源。 17. 運動:感受身體的變化也是獲得靈感的特殊方法。 18. 宗教:有信仰和沒有信仰是截然不同的。 19. 報紙:從報紙中獲得最新的消息。(我覺得這里可以理解為媒體) 20. 夢境:每一個夢都是神奇的體驗。 21. 日記:堅持下去,足矣。 22. 美味書簽:美國的一個收藏夾網(wǎng)站。 23. 詩歌:學習行文、選詞、押韻。 24. 莎士比亞:最偉大的語言大師。 25. 谷歌:信息茫茫,或者度娘也可以。 26. 隨筆:想到什么就寫什么。 27. 頭腦風暴:列出你想到的,也許可以拓展一下。 28. Flickr:虎旗下圖片分享網(wǎng)站。 29. 改變:嘗試用新的角度看世界。 30. 勵志故事:雞湯并非全無價值。 31. 觀察:生活中只缺乏善于觀察的有心人。
另外呢,再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記錄靈感的小技巧:我會在微信中置頂自己,把平日里冒出的想法或者看到的好句子,直接寫在微信里發(fā)給自己。既方便,還不容易丟。
◆寫文章時你需要注意的事 ◆ 有了靈感和立意,下一步就是動筆寫了。
我在寫文章之前,習慣先列出一個框架,把每個部分要闡述的內(nèi)容自己先理清楚,然后再一點一點把它填滿。
讓我感到神奇的是,這種習慣慢慢形成了一種 —— 套路。
俗話說得好: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我們身邊的很多東西,其實都是有套路的。
許榮哲的《小說客》中將小說的套路概括為 “七個問題”(彩蛋是我自己加的):
1. 目標(主角想要報仇) 2. 阻礙(他打不過仇家) 3. 努力(找高人拜師學藝) 4. 結(jié)果(武功學好了卻打不過) 5. 意外(高人跟仇家是一伙的,于是主角被打落山崖) 6. 轉(zhuǎn)折(山崖下一個女子救了他,還給了他一本秘籍) 7. 結(jié)局(主角神功大成,手刃仇人)
彩蛋(主角發(fā)現(xiàn),跟女子是同父異母的兄妹) 轉(zhuǎn)折(主角不是親生的) 真——結(jié)局(他們依然幸??鞓返厣钤谝黄穑?br>
而好萊塢電影的套路,則是這樣的:
1. 毀滅世界性的災難 2. 官方束手無策 3. 主角(一般都是無名小卒)陰差陽錯卷入其中 4. 主角歷經(jīng)磨難獲得成長 5. 主角拯救世界成為英雄
黑格爾說過凡是現(xiàn)實存在的,即是合乎理性的。所以,套路的存在,既不是為了偷懶,也不是為了取巧,而是經(jīng)歷眾多實踐之后保留下的精要所在。

寫文章的套路很多,適用性也因人而異,今天我主要說說自己用的套路,供大家參考借鑒。
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經(jīng)常讓我們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這就是最基本的套路:總—分—總。
寫作也是一樣:開篇陳述觀點——中間具體論述——最后升華點題。
說來簡單,但是真到了要做的時候,就變成另一回事兒了。
我給大家的建議是三個字:列提綱。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1. 提出問題 2. 舉出事例 3. 分析論證 4. 得出結(jié)論 5. 解決問題
一般來說,我的文章都是由這5個部分組成的。
看起來很容易,其實沒那么簡單,因為需要我們把所有零散的點串在一起,組成一個完整的邏輯體系。
有句話說的是:所有的交流都是提問與回答的集合。
寫作,我覺得就是交流的一種形式。因而,用分析問題的框架就很容易整理出寫作的思路。
理論寫出來,是這樣的:提出一個大問題并分析,然后對大問題中的小問題進行解答,最后整合綜述,得出大問題的答案。
具體操作的時候,可以是這樣的(以雞湯文為例):
1. 提出問題 —— 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嗎?(大問題) 2. 舉出事例 —— 有人堅持努力取得成功,有人半途而廢就沒有成功 3. 分析論證 —— 為什么堅持的人成功了?放棄的人沒成功?(小問題) 4. 得出結(jié)論 —— 成功,不僅需要努力,還要堅持。 5. 解決問題 —— 如何更好地堅持:一、二、三。
這樣,一篇勵志、帶著雞血的雞湯文就出現(xiàn)了。只不過,雞湯文都有個特點,就是喜歡以偏概全,夸大某個因素的重要性。
因此,我們在閱讀雞湯文的時候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千萬別被文章的論述帶偏,從而忽視其他因素。
我再舉個具體的例子吧,比方說老板有個關(guān)于職業(yè)規(guī)劃的課程要推,文案應該怎么寫呢?
內(nèi)容是職業(yè)規(guī)劃,這篇文章的主題就肯定是關(guān)于 “方向、目標”。
文章的立意一定是讓讀者感覺到目標很重要!所以,同樣是上面的結(jié)構(gòu),我們稍微做一些變動:
1. 提出問題 —— 目標和方向重要嗎? 2. 舉出事例 —— 有人樹立遠大目標并取得成功,有人沒有方向終生一事無成。 3. 分析論證 —— 他們的區(qū)別在于是否有目標 4. 得出結(jié)論 —— 目標和方向太重要了!所以,職業(yè)規(guī)劃很重要! 5. 解決問題 —— 我這里有個職業(yè)規(guī)劃的課程,你來聽嗎?
這樣,一篇商業(yè)文案就出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展開來看,文章的任何一個部分都可以當做一個專題細說,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人專門研究如何寫文章了。
比方說:標題怎么寫才會吸引讀者點開?事例(故事)怎樣描述才能打動人?怎樣才能分析得更加精彩?如何升華才能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
這些我們有機會再聊,今天就先略過不談。別忘了,套路只是一種表現(xiàn)形式,不足以奉為圭臬。
唯有在習得套路的基礎(chǔ)上不斷實踐,理出適合自己的寫作思路才是關(guān)鍵。

◆寫作后你必須做到的事 ◆ 我遇到很多人,文章寫完了就算完了,錯別字、誤用詞、不通順、語病之類的通通不管。
我想說的是:這樣,真的不好。
如果只是給自己看,那倒是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反正自己看得懂。
可要是拿去給讀者看,不管文章再好,都會因為這些小小的瑕疵、缺陷,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
海明威說:任何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
畢竟,寫作也算是一種藝術(shù)創(chuàng)作。作為工藝品,當然是需要經(jīng)過再三雕琢才能玲瓏剔透,您說對吧?
有人可能會說:我看自己的文章會非常尷尬!
其實,剛開始我也會,但不能不看呀,怎么辦呢?
我的辦法是文章完成之后,一天之內(nèi)絕不看第二遍,放在那兒不管它。等到第二天再拿出來看,基本就能切換到讀者視角。除了文章結(jié)構(gòu)是否合理、措辭是否妥帖之類的問題以外,還可能會發(fā)現(xiàn)意想不到的驚喜。
然后,在我們修改文章的時候,有這么幾個點需要注意:
有沒有跑題
這其實涉及到最開始的文章立意,當你的立意非常明確的時候,一般不會跑題。
不過,我們還是要注意一下,尤其是文中舉出的事例,是不是足夠切題?那些沒什么關(guān)系的例子,能不能改一下?或者直接刪掉?
語句是否通順、流暢
我們寫文章的時候是一種感覺,而讀者看文章時是另一種感覺,是否押韻、讀起來是否舒服,都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那,如果你看不出來,就試著把文章大聲讀出來。
用詞是否言簡意賅
有的作者寫文章時用詞會比較古板,讀者需要想半天才能明白作者要表達的意思。這樣會打斷閱讀的節(jié)奏,與其這樣,不如換成更簡單的詞匯。
比如說,“用詞是否言簡意賅” 就完全可以改成 “用詞是否簡練”,對吧?
刪去多余的形容詞、副詞、介詞
當你連續(xù)讀自己的文章很多遍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詞其實都沒有必要出現(xiàn),刪掉它們不但不影響理解,還會提升文章的節(jié)奏感。
比如說:的、我、我們。
一句話只傳達一個信息
如果某句話包含很多信息點的話,請一定記得把它們分開,不然讀者會讀得很辛苦。
不知道你有沒有讀過咪蒙的文字,她的句子就比較短,讀者就比較容易接受。

Gary Provost在《100 Ways to Improve Your Writing》中羅列了幾種增強文字力量的方式。
包括:
他還寫了這樣一段話,用來說明文字的節(jié)奏感:
This sentence has five words. Here are five more words. Five-word sentences are fine. But several together become monotonous. Listen to what is happening. The writing is getting boring. The sound of it drones. It’s like a stuck record. The ear demands some variety. Now listen. I vary the sentence length, and I create music. Music. The writing sings. It has a pleasant rhythm, a lilt, a harmony. I use short sentences. And I use sentences of medium length. And sometimes, when I am certain the reader is rested, I will engage him with a sentence of considerable length, a sentence that burns with energy and builds with all the impetus of a crescendo, the roll of the drums, the crash of the cymbals–sounds that say listen to this, it is important.
翻譯成中文,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字數(shù)相同:
這句話有七個字。這里多了七個字。七言句子沒毛病。但放一起就很平?,F(xiàn)在感受一下吧。作者開始無聊啦。絮絮叨叨說不停。如同卡碟唱片機。需要多樣的聲音。
然后我們再來看另一種,字數(shù)不同:
聽好。我改了句子的長度,創(chuàng)造出音樂。音樂。文字在歌唱。帶著歡脫的節(jié)奏,明快、和諧。先用短句,再用中等的語句。適時地,在讀者精神煥發(fā)的時候,我用相當長的長句抓住 TA 的心,一段長句,裹著火熱的能量聲音漸漸變強,踩著鼓點,敲鑼打鼓一樣,引人側(cè)耳傾聽,這個很重要。
雖然翻譯得不夠完美,但是相信大家能夠感受到韻律的不同,對吧?
所以,我們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短、中、長句互相結(jié)合,這樣會更有韻律和節(jié)奏感。 另外,建議大家讀一下由葉圣陶、夏丏尊(第二個字讀miǎn)二位先生合寫的《文心》,里面講了很多寫作的技巧。
修改文章是一門功夫,也是一個需要不斷精進的技能,我自己也在努力做得更好。
修改,其實就是不斷刪除。
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開始是 6000 字,后來花了半天時間,硬生生改成了 2300 字。
除了自己改,還可以找人幫你看,這樣不但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還可以獲得客觀的評價和修改建議,何樂而不為呢?
到這里,我已經(jīng)把如何寫出一篇文章的經(jīng)驗全部告訴你了,總結(jié)一下就是:
定立意——列提綱——填內(nèi)容——改文章。

◆通過寫作,我得到了什么 ◆ 嚴格說起來,我其實是個半路出家的編輯,但也可以說是回到了曾經(jīng)喜歡的領(lǐng)域。
小學的時候,我就對仿寫句子特別感興趣,每次都絞盡腦汁想要寫出令人驚嘆的句子,寫作文的時候,也冥思苦想怎么才能寫得更好。
可是后來,不知道為什么,就放下了。
去年 3 月份,我有一個朋友從上海回來,跟我說他要開公眾號。
好奇之下,我也開了自己的公眾號,但大部分都在寫自己的碎碎念,所以幾乎沒什么人看。
雖然反饋很少,但我居然能硬著頭皮天天寫,堅持日更。
去年 7 月,我參加了笑來老師的寫作課。
也不知道是量變引發(fā)了質(zhì)變還是什么別的原因,我好像突然開竅了,文章也由最初的 “狗屎” 逐漸成為了 “還不錯的文章”。
寫作期間,我結(jié)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們令我感覺到年齡、職業(yè)、收入等都不是差距,因為大家都在為寫出更好的文字而努力著。
2016 年 11 月中旬,新生大學招聘編輯。我很榮幸地通過面試,成為北漂大軍的一員,得以跟讀者溝通交流。
我不想說雞湯一樣的 “堅持就能成功”,畢竟我相信一切努力的結(jié)果都來自刻意練習和反饋。
而我自己,在面試前,也被拒了無數(shù)的稿件。但是寫作這件事兒,給我?guī)淼淖兓?,是真實可見的?br> 2016 年的今天,我還在山溝里教小學生讀英語。
2017 年的今天,我在北京的朝陽區(qū)寫字給讀者看。
最后呢,我想說的是:
開始寫作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兒,人人都可以做到,也可以做得很好。
不要因為害怕寫不好就不去寫,因為你不寫就永遠不會進步。只要你開始動筆,就已經(jīng)邁出了前進的腳步!
既然你有耐心看到最后,我再悄悄告訴你一個關(guān)于寫作的秘訣: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人間自有真情在,少點套路多點愛。
當套路不再是套路,就是真正的套路!
千言萬語也敵不過二字真言 —— 走心!
如果你想感動讀者,就先感動你自己!
校訂:吳巍、姚色豐
圖源:本文圖片均來自于網(wǎng)絡
▲ ▲ ▲
一句話,一張圖

新生大學精選文章,建議你也讀一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