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最近很多朋友都追《人民的名義》這部劇。 我也看了幾集,被開頭的趙德漢給嚇住了。 他清楚地記得自己受賄的金額——兩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 而更讓人詫異地是他面對滿滿一冰箱的人民幣,竟然說出了這樣的話: “我窮怕了” “我一分錢也不敢花” “我坐在這看著這些錢吶,就跟小時候在地頭,看著要豐收的莊稼一樣?!?/span>
讓人哭笑不得。 但是這件事真值得我們思考。 因為人還真是這樣,小時候嚴重缺乏的東西。 如果沒有得到正當?shù)男睦硪龑В?/span>長大后會努力加倍去補償。
如今的孩子,看上去什么都不缺,往往缺乏——心理營養(yǎng)。
為人父母可以不是土豪,但是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 關注心理的成長,引導孩子的價值觀發(fā)展至關重要。 因為父母在童年給孩子什么樣的愛和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就像需要身體營養(yǎng)一樣,孩子需要心理營養(yǎng)。 第一個重要的心理營養(yǎng)就是——尊重。 可以說,沒有尊重,孩子無法構建健康的內(nèi)心世界。 會讓孩子自卑,甚至自暴自棄。
記得上次開車從老家回來的時候。 在高速公路服務站臨時???。 當我在等著熱水泡面的時候,看到旁邊一個媽媽生氣地扇了她女兒一個耳光。 那個女孩大概有八九歲,黑黑瘦瘦的,眼睛躲躲閃閃,看上去就有一種自卑感。 被媽媽打了之后,她怯生生地看著四周。 我也只能看一眼就躲過她的目光。 因為她肯定不想剛剛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被人看到。
沒有哪個孩子愿意被人看到,因為人都有尊嚴。 但小小的孩子無法控制父母的行為。 挨打了,只能忍著,只能讓媽媽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踐踏自己的尊嚴。 在這種公共場合動手,我想這個女孩內(nèi)心是惶恐無助的,只能默默承受。 但那個憤怒的媽媽發(fā)泄之后,好像什么事都沒發(fā)生一樣。 拉著一個小兒子的手,又逗小寶去了。
多年以后,不知道這個女孩會怎么回憶自己的這些遭遇。 有時候,往往還釀成悲劇。 前幾天,重慶市一個僅10歲的男孩因為“父親不準觀看電視,不服教育一氣之下從家里臥室的窗口跳下死亡?!?/span>讓人覺得惋惜,一個如同朝陽般的生命突然逝去。
事件的細節(jié)我們無法一一探究。 而孩子“厭學”,父親管教嚴格,是一個事實。 悲劇地發(fā)生足見家庭教育問題積累了很久。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叛逆舉動到了極端情況下會采用最嚴重最慘烈的自毀,來抵抗控制者意志的入侵。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情緒更加不穩(wěn)定,做事沖動。 總是會覺得父母的話就是控制自己,指責自己。
在父母看來很輕的一句善意的提醒,到了孩子那里也會變味,威力會被放大好幾倍。
如果父母沒有尊重孩子的人格,而是隨意去指責或者毆打,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親子之間產(chǎn)生情緒對抗。 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認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 需要你的尊重,還有真誠無條件地愛。
這幾年,很多媽媽看到小孩跳樓的新聞繁多,覺得很嚇人。 就問“兒子也經(jīng)??磩赢嬈?,我也不準看,孩子就發(fā)脾氣,我要不要管呢?是不是管的太嚴格,會出問題呢?”
很多孩子進了青春期,父母更是不敢管,怕出問題。 結(jié)果很多孩子在放養(yǎng)的路上越走越遠。
當然要管,但是管孩子有一個前提:尊重和愛。 有一種態(tài)度:平和而堅定,而非責罵。
在最初的幾年,給孩子的內(nèi)心播種下尊重和愛的種子。 就算是管教,也不會出現(xiàn)問題。 因為孩子內(nèi)心是溫暖的,愛著父母的,就不會選擇那種自毀的方式來對抗父母。
如果你脾氣暴躁,孩子一犯錯不管青紅皂白一頓打。 然后跟孩子說我打你是為了你好。 說一通的大道理,結(jié)果孩子沒一個字能聽進去。 因為你所謂的“善意“和關心,在盛怒之下會變味。 父母情緒的平和,是孩子的福氣。 特別是父母相愛和睦的家庭,孩子的脾氣會好很多。 因為情緒是會傳染的。 很多人長大了發(fā)現(xiàn),自己跟父母當初的臭脾氣一個樣。 而孩子跟自己的脾氣又很相似。 其實都是相處的環(huán)境和教養(yǎng)方式有關。
暴力家庭催生暴力孩子,平和的父母養(yǎng)出好性格的孩子。
父母之愛,應該真誠而無條件。 很多媽媽說,我當然愛我的孩子,甚至愿意為孩子付出生命。 可是到了問題出現(xiàn)時,馬上就變得“有條件”了。 “你這么不乖,不要叫我媽媽” “你還這個樣子,我就不喜歡你了?!?/span> “你看看你們班那個誰誰誰,你能有他一半好,我也高興” “你給我省心一點。小心我揍扁你?!?/span>
看上去好有道理,滿滿的“愛”,但是都綁著條件。
對于3歲前的孩子,我們能做的就是滿足他們對愛的心理需求。 記得很早以前。有一次,兒子躺在床上,自己不爬起來。 一定要奶奶拉一把。 奶奶說你這么大了,自己爬起來。 他就較勁,還哭了起來。 后來我過去把他拉了起來還不情愿。
我知道習慣寵溺他的奶奶有時候也會耍點小性子,說是要磨練磨練孩子。 那天晚上,他就做夢還在哭喊著“拉我,拉……” 事情很小,但能看出對孩子的影響。
有時候,孩子吵鬧,僅僅是你沒有關注他而已。 而有時候是因為需要你的一個愛的抱抱。 有時候,也許是你會錯了意,卻一定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意思來。
我見過不少的大人,特別是老人,喜歡逗孩子玩。 孩子說“爺爺,抱我上去?!?/span> 爺爺就說“叫我爺爺,大聲一點叫,我再抱?!?/span> 孩子往往賭氣不叫。 最后爺爺們又哄著騙著孩子開心,滿足他。 樂此不疲的逗著,有些還一定要把孩子逗哭了才作數(shù)。
孩子不是寵物,千萬別當寵物養(yǎng)。 其實我養(yǎng)過小狗,小狗也有自己的想法呢。 得尊重它們。
養(yǎng)孩子更是如此。 在最初的階段,父母的情緒平和以及陪伴、加上及時滿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就是安全感的最好來源。
愛需要發(fā)聲練習。平時可以跟孩子說出自己的愛。 有時候跟兒子一起睡覺的時候。 我會說“誰是我最愛最愛的寶貝呢?是我的枕頭嗎,還是我的被子呢?“ 這時兒子會抱緊我,枕著我的胳臂。 一臉的小幸福說:“是我呀!是我!” 他們會認真地對待我們每一次愛。 孩子有一顆溫暖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當親子間有了這種親密的愛。 再來談規(guī)矩,談生命的教育就好辦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