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孝公嬴渠梁,贏姓,趙氏,名渠梁,出生于公元前381年,秦獻公之子,秦惠文王嬴駟的父親,公元前361年即位為秦國君主。 秦國自秦厲共公后多次發(fā)生君位的動蕩,國力大不如從前。隔壁的魏國也是趁火打劫,不斷出兵攻打秦國,奪取了秦國的河西之地。秦獻公當政時期,秦國只好割地求和,安定秦國的邊境,然后又遷都櫟陽,休養(yǎng)生息,秦獻公一心想要奪回河西之地,多次征討魏國未果。公元前362年,帶著收復河西失地愿望的秦獻公去世了,年僅21歲的嬴渠梁即位,即秦孝公。 秦孝公面對著滿目蒼夷和被中原各諸侯國認為是野蠻夷狄的秦國時,暗暗下定決心要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yè),于是秦孝公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將士,明確論功行賞的法令,并在國內(nèi)頒布了著名的求賢令,招攬賢能之人獻富國強兵之策。公元前361年,秦孝公派出兩路大軍,向東圍住陜城,向西攻打西戎,消滅了西戎王。與此同時,韓趙兩國也趁機攻打秦國。公元前360年,周顯王派大臣給秦孝公送來祭肉。 此時正在魏國的商鞅卻懷才不遇,不被魏惠王重視,當看到秦孝公的求賢令后,于是便帶著李悝的《法經(jīng)》來到了秦國,商鞅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jiān)見到了秦孝公。商鞅先是以帝道、王道之術(shù)說秦孝公,秦孝公聽后不滿意并通過景監(jiān)責備了商鞅,再次商鞅以霸道之術(shù)說秦孝公,秦孝公聽后態(tài)度大變但是仍然沒有重用商鞅。最后商鞅大談富國強兵之策,秦孝公聽后大喜,兩人暢談數(shù)日,不見疲憊,相見恨晚。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命令商鞅在秦國內(nèi)頒布《墾草令》,拉開了全面變法的序幕,其內(nèi)容主要是:刺激農(nóng)業(yè)的生產(chǎn)、抑制商業(yè)的發(fā)展、削弱貴族官員的特權(quán),讓貴族們也加入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去、統(tǒng)一實行稅租制度等等?!秹ú萘睢烦晒嵤┖?,公元前356年,商鞅被任命為左庶長,在秦國實行第一次變法,其主要內(nèi)容是:改革戶籍制度,實行什伍連坐法、嚴明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建立二十等軍功爵制、獎勵耕織,重農(nóng)抑商,嚴懲私自斗毆、改法為律,制定秦律和推行小家庭制。 第一次變法的成功實施,讓秦國國力開始大增。公元前358年,秦國在西山打敗韓國。公元前357年,楚國和秦國聯(lián)姻。公元前355年,秦孝公和魏惠王在杜平會盟,結(jié)束了秦國一直不與中原各諸侯國會盟的局面。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商鞅按照魯國、衛(wèi)國的國都規(guī)模營造新都,并在次年把秦國國都從櫟陽遷到了咸陽,同時拜商鞅為大良造在咸陽進行第二次的變法。 經(jīng)過兩次成功的變法,秦國國力劇增,家家富裕充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山中沒盜賊。秦國人民爭著為國家打仗,國家一片安定繁榮。周顯王也派來使臣賜予秦孝公霸主的稱號,中原各諸侯國都派人前來道賀。公元前348年,韓昭侯親自來到秦國和秦簽訂停戰(zhàn)協(xié)議。公元前342年,秦孝公派太子嬴駟率領西戎九十二國朝見周顯王,進一步彰顯了秦國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354年,秦孝公趁魏軍主力在圍困邯鄲的時候,派兵偷襲了魏國,在元里大敗魏軍,斬首七千,占領少梁。同年,秦孝公命令公孫壯攻打韓國,占領韓國的上枳、安陵、北氏并在此修筑城池,秦國的勢力直接插入到韓魏兩國交界地方。公元前352年,秦孝公又趁魏國國內(nèi)空虛之機,命令商鞅率兵長驅(qū)直入占領了魏國原都城安邑。公元前351年,商鞅又帶兵占領了固陽。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為了給國內(nèi)的變法爭取時間,就和魏惠王在彤地罷手言和,暫時緩和了兩國緊張的關(guān)系。公元前344年,秦孝公派商鞅去勸說魏惠王稱王,以緩和魏國聯(lián)合其它諸侯國進攻秦國的意圖。隨著魏惠王的稱王,引起了其它諸侯國的憤怒,紛紛離魏倒齊。公元前341年,秦聯(lián)合趙齊兩國大敗魏國,魏惠王被迫割地求和。公元前338年,秦再次舉兵攻魏,在岸門大敗魏軍,同年秦國聯(lián)合大荔戎包圍了魏國的郃陽。 公元前338年,雄才偉略的一代君主秦孝公去世。秦孝公一生生活簡樸,知人善用、力排眾議啟用商鞅變法,為大秦的富強鞠躬盡瘁。他是力挽狂瀾的天才領袖,是變法圖強的第一推動力,是整個大秦帝國的基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