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與寶寶朝夕相處的日子里 你有沒有覺得寶寶的心思很難猜 上一秒還在開懷大笑 下一秒就會哭的撕心裂肺 自己好像永遠(yuǎn)都手足無措 不知道該怎么養(yǎng)這個小家伙兒 他們究竟在想什么、怕什么、哭什么 讀完這篇,你就一定了解了 也會知道,不同階段的寶寶,該怎么養(yǎng) 0-1個月的寶寶 最怕“失控”! “失控”的隱患: 孤獨癥 0-1個月的新生兒還分不清自己和周圍一切的區(qū)別,最關(guān)心的是自己緊張程度的降低。比如寶寶餓了,會感到恐懼和緊張,如果能馬上吃到奶,緊張和恐懼就會迅速降低;如果不能馬上吃到奶,寶寶的緊張恐懼程度就會激增,這種“失控”是TA最害怕的。 寶寶想:“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 寶寶怕:這世界上一切失控的狀態(tài)(餓了、困了、不舒服了) 這個月齡的寶寶,大多數(shù)時間在睡覺,這段時間,媽媽要做的特別簡單,就是無條件滿足嬰兒的所有需求,建立親切、關(guān)愛的情感關(guān)系。 媽媽應(yīng)該這樣做: 餓了、困了、尿了、不舒服了……所有寶寶的需求,都需要及時回應(yīng),盡快滿足! 要知道即便是等上短短的幾秒,對寶寶來說也是天大的恐懼。總是不被及時滿足的新生兒,有可能將這個時期的“正常自閉”固著下來,為將來的“孤獨癥”埋下隱患,不定什么樣的刺激,就會激發(fā),真的成了一名孤獨癥患者。 2-6個月的寶寶 最怕“失戀”! “失戀”的隱患: 覺得“我不行” 或退回到上一個階段的“自閉” 或?qū)頃安±硇宰詰佟?br> 這個月齡的寶寶,雖已不再把自己看做整個世界,但仍舊處在“全能自戀狀態(tài)”。寶寶以為TA與媽媽是一個整體,意識不到媽媽存在。在這段時間里,媽媽往往會給予他最充分的關(guān)心和照顧:餓了,會喂TA吃奶;冷了,會給TA增添衣被;拉了尿了,會幫TA清理、換尿布…… 寶寶想:我是世界的中心,媽媽是我身體的一部分,隨時隨地滿足我,“自戀”的感覺很美好 寶寶怕:媽媽(我的一部分)不圍著我轉(zhuǎn),我“失戀”啦(“母嬰共生”的自戀被打破) 此階段,寶寶對媽媽的需要是絕對的,如果媽媽沒有注意到孩子的各種需要,并且給予回應(yīng),要么孩子會用絕對的憤怒表達(dá)出來,要么可能會退回到之前一個階段的“自閉”狀態(tài)。 媽媽應(yīng)該這樣做: 努力和寶寶建立好關(guān)系,滿足寶寶的自戀。同上一階段一樣,即時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多和孩子互動,增進(jìn)母嬰感情。 “全能自戀”使寶寶產(chǎn)生一種自己無所不能的感覺,認(rèn)為媽媽就是為自己存在的,媽媽為自己做的事,就是自己為自己做的事。這對孩子將來形成希望品質(zhì),即“我能行”十分關(guān)鍵。如果母嬰關(guān)系不好,比如母親很冷漠,孩子將來可能會“病理性自戀”:時刻需要被贊美、嫉妒心強、高傲自大,甚至活在幻想中。 6-10個月的寶寶 最怕“媽媽突然消失”! “媽媽突然消失”的隱患: 不再信任(任何人、全世界) 或一輩子逃不掉“分離焦慮的痛 這個月齡的寶寶逐漸開始理解,媽媽不是我,寶寶的注意力更多的指向外部,而不再是自己的感覺。先是探索媽媽,比如抓媽媽的頭發(fā)、耳朵或鼻子;被抱著的時候,拼命從媽媽身上掙脫開,或者在媽媽身上往后靠,想要看清媽媽的模樣。 寶寶想:原來我是我,媽媽是媽媽,我想要重新認(rèn)識、了解媽媽 寶寶怕:媽媽突然消失,會不會再也看不到媽媽 這個時段,大多數(shù)職場媽媽會重返工作崗位,而這些短暫的消失會引起寶寶巨大的驚慌失措,寶寶開始和媽媽有了分離焦慮,擔(dān)心被媽媽拋棄,并且寶寶要努力地應(yīng)對由拋棄引起的沮喪感。 媽媽應(yīng)該這樣做: 無論是和孩子有怎樣的分離,都要告訴孩子“你要去哪里,去做什么,什么時候回來(即便TA還聽不懂)”。 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要始終如一! 有些媽媽,或是受工作和育兒所累,或是厭倦了整日浸泡在孩子的“屎尿屁”中,好心情的時候給予孩子令人窒息的愛,壞心情時又拒絕孩子。如此忽冷忽熱的對待孩子是最危險的,寶寶會不知道什么時候自己是好的,是討媽媽喜歡的,什么時候自己是壞的,是被媽媽厭棄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可能會過于敏感,過分在乎他人忽略自己,甚至是變得神經(jīng)質(zhì)。 11-16個月的寶寶 最怕“被控制”! “被控制”的隱患: 依賴型人格 這個月齡的寶寶已經(jīng)慢慢的會走了,更加熱衷于探索周圍世界,會把前一段時間對探索媽媽的興趣擴(kuò)散、轉(zhuǎn)移到玩具和周遭環(huán)境中。寶寶可以從媽媽身邊暫時的爬開或走開,但眼睛會不時的回頭看,有的孩子是離開一會兒,回到母親懷里一會兒,然后再離開。 寶寶想:媽媽在,我可以開心的去玩兒啦 寶寶怕:媽媽不讓我這樣、不讓我那樣,我就長不大了 此時,如果母親能及時地滿足孩子的這一需要,并與孩子保持適當(dāng)?shù)木嚯x,孩子就可以從與媽媽的共生圈中走出來,和媽媽逐漸變成2個獨立的人。過度的好,寶寶將來都會更加獨立,反之會過分依賴。 媽媽應(yīng)該這樣做: 接受孩子的脫離,欣賞孩子對外界的興趣,鼓勵孩子的冒險精神。當(dāng)孩子真的需要時,媽媽能夠提供適當(dāng)?shù)膸椭捅Wo(hù)。 很多媽媽,還把這個月齡的寶寶當(dāng)做小嬰孩兒看待,處處保護(hù)、限制,比如不允許登梯爬高、過分溺愛、順從孩子……甚至?xí)驗閷殞氶_始有了脫離媽媽的跡象而難過,這是對孩子最可怕的控制。容易養(yǎng)成孩子的依賴型人格,獨立性差,深感自己軟弱無助,理所當(dāng)然地認(rèn)為別人比自己優(yōu)秀。 16-24個月的寶寶 最怕“失去媽媽的愛”! “失去媽媽的愛”的隱患: 以后再難自信起來 這個月齡的寶寶學(xué)會說“不”,以此來表達(dá)我就是要做我自己。與此同時,擔(dān)心會失去媽媽的恐懼卻越來越明顯,這段時間的寶寶,比之前一個階段更加依戀媽媽,需要在媽媽身邊待得更久,才有能量去走向外界。 寶寶想:我喜歡自己做,喜歡和媽媽對著干,但我好愛好愛媽媽 寶寶怕:我總是說“不”,媽媽會不愛我 這時的寶寶是矛盾的集合體,時刻處于糾結(jié)、矛盾的狀態(tài),煩人又可愛。比如,強迫母親提供幫助,卻又拒絕母親的主動幫忙。成長中充滿著滿足,但同時挫折可能更多。寶寶開始感覺到自己的渺小、無能感、無助感,也會因挫折而大發(fā)脾氣。 媽媽應(yīng)該這樣做: 接納孩子的叛逆,最大限度的允許TA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并支持和鼓勵TA。經(jīng)常擁抱或親吻TA,表達(dá)你的愛意。 這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困難階段,如果媽媽真的因為孩子的對抗和犯錯,表現(xiàn)出對厭棄和反感,孩子會在心里不斷否定自己。如果媽媽能繼續(xù)給予他充分的關(guān)注和肯定,寶寶在依戀母親的同時,就會感受到感受“媽媽是愛我的,我自己也是很棒的,是個可愛的寶寶?!边@種由“媽媽愛我”轉(zhuǎn)化成“我很可愛”的感受,是構(gòu)成寶寶健康“自信”的基礎(chǔ)。 你不能錯過的知識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