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wèi)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即為寒疝。寒疝繞臍痛,若發(fā)則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脈沉緊者,大烏頭煎主之。 腹痛,就是我們說的腹中痛啦。脈弦而緊,前頭講了,它又屬寒,又屬實,那么里寒甚,這營衛(wèi)也不利于外呀,所以它說弦者衛(wèi)氣不行,惡寒。這個書呀,這個地方都有語病,緊與弦差不多,可它分開來說。 他說里頭寒甚,這營衛(wèi)肯定不利于外,所以說人覺得惡寒;這惡寒的道理,就因為這個里頭太寒了,造成營衛(wèi)不利,所以脈應(yīng)之弦而人惡寒,他的看法是這樣的看。緊者不欲食,這個緊吶,古人說是有宿食,這脈緊就是實的意思,也有說緊是寒實,那么這個胃怎么能寒呢,胃主要因為是虛,胃氣寒甚,所以它不能吃東西,那么根據(jù)底下的條文來看,后面這種講法比較好,他主要是里頭寒邪盛,胃又虛,所以寒邪都往這上腹來,他這腹中就會痛,而且這個痛特別的劇烈,「寒疝繞臍痛」,這就咱們現(xiàn)在說的絞痛,疼得厲害,圍繞著肚臍子痛,其實他就是絞痛。 「若發(fā)則白津出」,這寒疝不是一整天老是痛啊,它是一陣一陣的發(fā)作時痛,過了一陣子就好一些?!溉舭l(fā)則白津出」,就是寒疝發(fā)作時出冷汗的意思。這里注家很多說法,有說精出,那不對。白津出,津是津液,就是出冷汗,熱汗那是帶色、粘,冷汗就是像白水似的,所以他擱個白津出?!甘肿阖世洌涿}沉緊者,大烏頭煎主之」,沉者在里,緊者寒實,用這個大烏頭煎主之。 這個大烏頭煎方是個治寒疝最重的一個方劑,你們看看就知道了?!笧躅^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咀」,不用把它弄碎了,古人拿嘴咬呀,現(xiàn)在拿刀切了,這里就是整個的烏頭去煮,他用整個烏頭,是怕切碎了,溶解在水中的成分更多?!敢运?,煮取一升,去滓」,拿水三升,就是現(xiàn)在拿三杯水了,煮剩一杯了,這藥就不要了、拿出來。然后煎藥再加蜜,「內(nèi)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將二升蜜,加入原來一升藥里,煎令水氣盡,那水就沒有的了,剩二升蜜,里頭光剩蜜了,所以叫烏頭密煎嘛。 「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身體強壯的人吃七分杯,一升就是一杯呀,七合就是七分杯,弱人身體不好,受不起這個折騰,服半杯,五合?!覆徊睿魅崭?,不可一日再服」,今天吃的藥以后病還不好,那藥得明天再吃,一天不要吃兩次。這什么道理?因為烏頭這么大量是要折騰人的,也可以說冥眩吧,這個人吃后會頭暈甚至嘔吐。它擱這蜜煎大有道理,蜜既能緩?fù)?,是甜藥嘛,同時又能解烏頭之毒。你要知道,假如不用蜜煎就用水煎,這個人受不了,折騰人更厲害。 這個烏頭呀也有問題,我們現(xiàn)在用川烏,不至于這么大毒,這個指草烏說的。我們現(xiàn)在用川烏,川烏滿行的,這個方子我用過,用川烏就行。以前北京一個老大夫他烏頭一斤、半斤那么用,有幾個藥柜專給他用,這個人不但烏頭用的太厲害,后來連蜈蚣也百八十條那么用,他的確治好不少病,要不也沒人去找他,后來因為這個藥藥死人了,這烏頭看那報上登,大概用七兩以上就能中毒死人,所以他用一斤,你想想,這過于危險了。咱們用時當(dāng)然要注意的,擱蜜煎大概沒這個問題,折騰人是要折騰的,用這個藥時對病家要講清楚。 這個烏頭煎有的不擱水,就擱蜜煎,擱二兩,擱二杯蜜,烏頭放里煎,不用煎太長時間,等二杯蜜剩一杯半就可以了,這樣煎更穩(wěn)當(dāng)些,比水煎再擱蜜更穩(wěn)當(dāng)些,蜂蜜有解毒作用,光用它去這個烏頭的溫性,再去烏頭的毒,古人配方很有道理的。 所以這個方子很重,必須向上面所說的,痛的相當(dāng)兇,一痛就一身冷汗,四肢厥逆,而脈沉緊,這是應(yīng)他的癥候。這是說烏頭蜜煎,這個名字也叫大烏頭蜜煎。但根據(jù)這個五個烏頭,要是川烏頭絕藥不死人的,這個大家放心用。這個附子也是,我們開藥,咱們治關(guān)節(jié)痛離不開附子了,要吃個四五錢,這人開始要腦袋暈,可以告訴他腦袋暈不要緊,那是藥的關(guān)系,但不折騰他,不像烏頭這么重,但逐漸往上增加人就不感覺了,開始的量不要用得過大。我們開始用烏頭、附子都這樣,我認為三四錢起碼人不會怎么的的,事實證明也確是這樣。如果開始就大量用,那不行。鴉片是有毒的,給耗子喂鴉片,一點點的用,后來它能吃好大一塊也藥不死,吃來吃去身上對藥有抗力了,人對毒藥也是這樣,開始不要吃大量的,但用蜜煎沒問題的,這個我試驗過。 寒疝腹中痛,及脅痛里急者,當(dāng)歸生姜羊肉湯主之。 這個里急說明是虛,我們還知道小建中湯也里急,這緩拘急主要是芍藥的作用,拘急嘛這都是血虛引起肌肉發(fā)痙攣?!父怪型?,及脅痛」,就是脅腹全都痛,而且感覺里急,里急指腹肌感覺拘急。這不但有寒,而且血也虛,所以他用當(dāng)歸生姜羊肉湯主之。 這個方子不很常用,但是補血里頭偶爾可以用他。他用在寒疝腹中痛這么一種情況下很少,而他這個作用也不像書上說的吃上就能好,這個我也試驗過,吃這個病不好,要像烏頭蜜煎,一吃他馬上就好。但沖本文里說,他是血虛而寒,既要補血又溫中,所以生姜大量的用,擱五兩,擱當(dāng)歸、羊肉這是補血的、補正的了。底下的加味是要不得的。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dāng)烏頭桂枝湯主之。 寒疝腹中痛咱上面講過的。「逆冷,手足不仁」,手足不仁者,就是手足不知痛癢,或發(fā)拘急,這都算不仁。「身疼痛」,既有寒疝在里,有腹中痛,又有表不解,身體也疼痛。這么一種疼痛是相當(dāng)重了。「灸刺諸藥不能治」,不是一般的套方能治的,一般針灸也治療不了,這非得用抵當(dāng)烏頭桂枝湯主之。 在傷寒論不有抵當(dāng)湯嘛?抵當(dāng)這兩個字就是非此藥不足以抵當(dāng)這個證,在這里面也是這樣的。在這種情況之下,里虛寒而發(fā)生劇烈的疝痛,而身體也疼痛的相當(dāng)厲害,身體疼痛雖然跟有表與血的凝滯大有關(guān)系了,也跟因為寒而造成血不通則痛也有關(guān)系。用過針灸了,吃了旁的藥了,也沒用,這不是那些治法所能治的,非得這個烏頭桂枝湯可以抵當(dāng)之,就是這個意思。 這個方名叫烏頭桂枝湯,就是桂枝湯與烏頭蜜煎合方,你們看看就知道了。先炙烏頭,右一味,以蜜二斤,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五合解之,這個就是指上面的烏頭蜜。先把這個烏頭蜜做出來,然后與桂枝湯合在一起,咱們桂枝湯一回不是一升嗎,三升讓你拿出六分之一,就是五合,然后與這個烏頭蜜合解之。 「得一升后,初服二合」,這要少吃,一回吃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可以加到五合。其知者,如醉狀,這個說的是冥眩狀態(tài),如果病人有這種情形了,像喝醉酒似的、腦袋暈,都是服藥后瞑眩的關(guān)系,烏頭、附子都有這個作用?!傅猛抡?,為中病」,假設(shè)要吐,吐完這人就好了,這個吐大概都吐水,吐完水人就好了。擱一起看是一個冥眩狀態(tài),但與烏頭毒是分不開的,不過對人身體是沒有妨礙,這個在臨床上常遭遇,用完烏頭、附子常常人如醉狀,腦袋比較暈,但過去就好了。那么這個要跟病人解釋明白了,鬧騰厲害要吐,但一吐非好不可。 桂枝湯方在傷寒論里有了,桂枝湯的原方了,加到一堆,煎出三升取出五合。再把那五個烏頭蜜煎成二升的烏頭蜜呀,把它拿出四分之一,他說的挺好,兩個合一升,合解成一升,一升你別都吃了,一回只吃二合,這個要注意,要像平常煎藥喝那就太多了,喝了非折騰不可。這個煎服法要注意,一開始吃二合,就是一升的五分之一,就是一茶杯的五分之一,逐漸給他增加,如果二合不知,再加點,三合的樣子,三合不行喝半杯,如果感覺有醉狀了,甚至于要吐,那就停止了。 這個烏頭桂枝湯用的很多,他同時內(nèi)里有疝痛,在外有表不解,用桂枝湯以解表,用烏頭蜜解內(nèi)里的寒疝。這個寒疝,古人是個辨證的法子,你看咱們上節(jié)講的小腸疝氣,如果組織松弛了,小腸漏下去了到陰囊里,那痛的不得了,那么這個方子也能治,他也表現(xiàn)出來一種虛寒的狀態(tài),所以這個胃里虛寒,虛是肯定的。我們這個腸子正常都是網(wǎng)油包著的,它不會往下漏的,這個漏是組織松弛了,就漏下了到陰囊里,咱們說小腸疝,那痛的嚴(yán)重,這個藥也行了;至于像上回說的腸梗阻一類的,無論腸子折迭了、扭轉(zhuǎn)了,他上下不通就得痛,用上面的方子一樣好使。不過就得辨證,古人說的寒,他這個癥侯,你看上面說的病因不是寒的樣,可癥表現(xiàn)出來是寒的,那是不是本身就是寒?那得另當(dāng)別論。中醫(yī)就是講究辨證,辨證不等于里面真正像一汪水那樣寒了,不是的,腸梗阻更不是了。 前兩天報導(dǎo),小孩吃瓜,瓜連子一起吃了,吃多了,他就得腸梗阻,這當(dāng)然不是寒的問題了,可是腸梗阻這個痛法,就符合中醫(yī)的寒疝癥侯,你不管里頭寒不寒都可用,都有效。這個附子、烏頭的作用,就能夠有使你組織的松弛重新恢復(fù)正常的機能,一恢復(fù)緊張的機能,腸子如折迭了它就開了,他就恢復(fù)原有狀態(tài)就不梗阻了,他就好了,腸子漏出去一緊張就又回來了,那也就好了。 我們對附子、烏頭以前認識不多,就是認為它熱,其實它這個作用,的確是恢復(fù)生理機能的,尤其是針對代謝機能衰弱。你看心臟衰弱,以至于他無脈,附子也起作用,四逆湯就是了,通脈四逆湯也是。他恢復(fù)這個不光是治寒,心臟衰竭到那個地步了人都虛脫,當(dāng)然這時寒是有了,但他為什么能促進他的恢復(fù)呢?他不就強心作用嘛。所以附子、烏頭的作用,性溫是一面,另一方面,它能促進身體上哪一方面的生理機能衰竭,它都能促進恢復(fù),這一點通過臨床、通過古人的書我們可以體會到,它不光是熱。 其脈數(shù)而緊乃弦,狀如弓弦,按之不移。脈數(shù)弦者,當(dāng)下其寒;脈緊大而遲者,必心下堅;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下之。 這一段不應(yīng)該在這,或者這根本是錯誤的。這個應(yīng)該在大黃附子湯那,擱那個底下,他這個說的就是那個。他說「脈數(shù)而緊乃弦,狀如弓弦」,所以緊、弦兩個脈分不清的,脈既數(shù)又緊,所以就變成弦了。這個緊,是沖著脈的橫路上說的,脈裹的緊,如果脈再數(shù)就變成是直的了,弦就是上下崩直,這數(shù)緊擱在一起,脈就直了,就是滿弦了,他話是這么一個意思。「按之不移」,這是脈弦的一種表現(xiàn)。 脈數(shù)弦者和脈數(shù)而緊一樣的嘛,「當(dāng)下其寒」,這就是寒實。這兩個脈,數(shù)本來是熱,弦是寒,這里頭又有陽,又有陰,兩個矛盾的脈?!该}緊大而遲者」,緊為太過,遲為不及,也是有兩個矛盾的脈,「必心下堅」,這是里實的一種癥候;心下堅了,水至心下,心下也堅?!该}大而緊者,陽中有陰」,與上一樣,大是熱實之相,緊還是寒實之相,就這個脈來說全是陽中有陰?!缚上轮梗檬裁聪履??溫下法,這指那段說的,要不擱這一點意思都沒有。 上面講的都是寒疝,也講具體的治療,擱這么一段沒意思透了,這可能是后人附上的,以脈來定證像后人語氣,尤其像王叔和,王叔和是專搞脈的,也許他附的這個文,也不一定,咱不敢說了。假如是原書的,也不應(yīng)該擱這,應(yīng)該擱大黃附子細辛湯條后頭或前頭,參照看也是有用的。 附方: 《外臺》烏頭湯: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fēng)入攻五藏,拘急,不得轉(zhuǎn)側(cè),發(fā)作有時,使人陰縮,手足厥逆(方見上)。 附方是對這寒疝的,林億他們找旁的書來補充,那么這個也是仲景的方子了,他又附在后頭?!钢魏薷怪薪g痛」,他提出這個絞痛是對的,就是繞臍痛、絞痛,痛的厲害?!纲\風(fēng)入攻五藏,拘急不得轉(zhuǎn)側(cè)」,這是古人的認識了,這是外臺上的原文了,他為什么這么腹中絞痛呢?就是由于賊風(fēng)入攻五藏,這話都靠不住了,這是古人的一種解釋了,咱不管他解釋得對不對,但腹中絞痛是用烏頭湯的一種標(biāo)的。 「拘急,不得轉(zhuǎn)側(cè)」就是手足不仁的樣子,四肢拘急,以至于不得轉(zhuǎn)側(cè),不光拘急,也痛的時候了?!赴l(fā)作有時」,他這個寒疝,他不是老那么痛,要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發(fā)作得把人痛死了,他是發(fā)作時痛的要命,尤其小腸疝氣也是這樣,下來的時候就痛,一會自己也回去,回去就不那么痛了。「使人陰縮,手足厥逆」,甚至于使人全陰都抽,手足厥逆。他這個「方見上」錯了,這個烏頭湯講過了,你們看歷節(jié)里就有這烏頭湯。 這個烏頭湯與烏頭桂枝湯全是既有里又有表,它擱個賊風(fēng)入攻五藏,有表候,那個方子是什么呢?麻黃、黃耆、芍藥、甘草這四味藥配烏頭蜜煎,參看前頭有,林億注的方見上不對了,應(yīng)該方見歷節(jié)里頭,它這個方見上指烏頭桂枝湯那不對,也不是烏頭蜜煎。這個指方名就叫烏頭湯的那個方,它麻黃、黃耆、芍藥、甘草先煎了,就像桂枝湯一樣,也取五合,把烏頭蜜煎也擱五合,兩個合解了,服法也一樣,先二合、再三合、五合這么服,這個在臨床上如果是關(guān)節(jié)痛,可以用烏頭湯;如果只是身疼痛,再有寒疝腹中痛,可以用烏頭桂枝湯,總之都有表證,一個是他表特別虛,雖然擱麻黃,但發(fā)汗并不重,藥量不大。這是烏頭湯,《外臺》還提一個柴胡桂枝湯。 《外臺》柴胡桂枝湯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這不是寒疝,這是心腹間驟然間痛,小柴胡湯也治合腹痛嘛。它不是有結(jié)于脅下,其痛必下,那么幾句話嗎?小柴胡湯本身就是治腹痛的,桂枝湯也治腹痛,桂枝湯有芍藥,我們小建中湯就是在桂枝湯基礎(chǔ)上加的芍藥。只有肚子痛,沒有其它癥侯,是有用這個方子的機會,但和寒疝還是不一樣的,所以林億他們附這個方子沒有什么道理。這方子前頭都講過不必詳細說了。 《外臺》走馬湯:治中惡心痛腹脹,大便不通,通治飛尸鬼擊病。 走馬湯和我們上面的溫下法差不多,巴豆這個藥是個溫下藥,它是熱性的下藥,所以里面寒實,有用巴豆的機會。心痛腹脹,大便不通,沒有熱侯,用走馬湯機會是有的。走馬湯的制法,巴豆二枚,就是二個巴豆了,去皮心,熬,這個是要緊的,巴豆的毒都在它這個油,咱們都制巴豆霜,把油給弄掉,他這個熬就是把油弄出去,我們自己做呀,把巴豆炒了、壓了,早先有很粗糙的草紙,巴豆一粘草紙上就有油,一直粘一直粘,慢慢就變成霜,霜就是粉子了,把這個油去了少傷人,毒在那里。 另外擱杏仁二枚,這二味,以綿纏,搥令碎,纏在一起了,用錘子打碎了,熱湯二合,用點熱水了,捻取白汁,拿水沏一下,少擱水二合嘛,飲之當(dāng)下,巴豆這個藥快藥,喝了有時他也吐,病在上他要吐,病在下要下,老小量之。巴豆別看這樣,不害人的,像小兒藥里多的很,小孩老人不讓瀉的厲害了,量可以小一點。 「通治飛尸鬼擊病」,這都古人病名,這病來的突然,卒然間發(fā)作的病,古人那個時候想不出旁的,就說是鬼擊啦,死人沖著啦,就這樣來說,其實都不是。這個藥好使,如果心腹這個地方脹,憋的厲害,大便不通,這個藥有用的機會,而且無害,瀉的厲害喝二兩冷水就行,馬上就止住,它是熱藥讓你瀉,見著冷的就止,到這個地方把寒疝講完了。這一章講三種病了,腹?jié)M、寒疝、宿食。宿食就是傷食,里頭有停食。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大承氣湯主之。 這是一段。病人有宿食怎么辨別呀?底下答「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浮而大,浮也就熱,大主實,實熱之像?!赴粗礉?,浮大這個脈應(yīng)該滑,可是按下反澀,澀就是血不足了,里頭熱使血不足,那就是谷氣不布,里面有東西,胃有宿食嘛,吃下的食物進不去了,當(dāng)然也不能繼續(xù)布谷氣、生津液,都不能了,所以脈澀、血少;津液虛,脈就澀。 「尺中亦微而澀」,微者,亡陽故也,前頭講很多,傷寒提到「此為無陽也」,陽是什么呢?就是津液。尺中脈又微又澀,里面津液更少?!腹手兴奘场?,津液少,就是因為胃里有東西不能消化水谷了,所以發(fā)生這種脈,熱是有,實也有,但是津液虛。這是宿食應(yīng)有的脈象,沖這脈也可知道有宿食?!复蟪袣鉁髦?,趕緊用大承氣湯下宿食,這一切就都解決,脈也和了,津液虛衰也恢復(fù)了。 脈數(shù)而滑者,實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氣湯。 「脈數(shù)而滑」,在《傷寒論》里也有一節(jié),「脈滑而數(shù)者,有宿食也,當(dāng)下之,宜大承氣湯」,所以他這里也講「脈數(shù)而滑者,實也,此有宿食」,里頭有所實,脈應(yīng)之?dāng)?shù)而滑,這也是宿食常有的脈。而上面的宿食較為厲害,反倒不滑了而澀了,由于宿食影響到津液虛衰了,這個沒影響到那份上,只是實,還沒影響到津液虛竭,所以脈不澀,但這個肯定也是實。 「下之愈,宜大承氣湯」,上面那是「大承氣湯主之」,這個是「宜大承氣湯」,這是有分寸吶,這兩個病程度不一樣,上面已經(jīng)影響到津液虛衰,再不趕快用大承氣湯攻下呀,那就是養(yǎng)虎成患了,因為再虛下去,就下不得了,人不任藥了,你下之人受不了,你不下他在那擱著呢,所以陽明病不怕熱實就怕津液虛,邪實正虛這個病人就有死亡的可能。 第二段雖然是實,這人津液還足,沒多大關(guān)系,所以這個時候是不是可以用大承氣湯,還可以斟酌,所以說宜大承氣湯;上面那個離開大承氣湯是不行的,它是主之,所以他這個書口氣之間都有分寸。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當(dāng)下之,宜大承氣湯。 下利有所去了,一般應(yīng)該能吃東西,如果下利而不愿吃東西,表示胃腸里面還是有東西堵著,這也是有宿食一種癥侯。但這個我們當(dāng)時要好好診斷,這個下利不愿吃,里頭有宿食的有這種情形,沒有宿食的也有這種情形,像噤口痢就這樣的,他不欲食,一吃就要吐,所以他這個書呀,不是說凡不欲食的下利就是宿食,這是不對的,你還得全面的癥侯觀察了。當(dāng)然這個也得下之了,不一定得用大承氣湯,但有用大承氣湯的機會,所以他也擱個宜大承氣湯。 宿食在上脘,當(dāng)吐之,宜瓜蒂散。 上脘就是胃部上端,光擱這句話也是不夠的,在上脘有什么癥侯反應(yīng)呢?他總是慍慍欲吐而不能吐這種情況,他老想著要吐,但是他吐不出來,這樣可以順其勢以吐之,可以吃瓜蒂散。 不是說在上脘就可以吐,這句話太籠統(tǒng)了,所以仲景這個書呀他簡,詳簡,他分著來的,因為瓜蒂散在傷寒里講的很多了,在這只提到瓜蒂散,你就意識到他應(yīng)該有什么癥侯,所以只是說「宿食在上脘,當(dāng)吐之」這個不成立,得要在上脘,感覺氣上沖,老要吐但吐不出來,這個老要吐吐不出來的感覺,這是用吐法要緊的癥侯,這個也就是生理機制要達到吐的目的而解除痛苦。 這個病,心里慍慍欲吐反不能吐,這個人感覺氣脹滿胸咽,他這個上脘含有這個意思,因為在前頭都講過了,所以在這單獨提一下,簡略的很。 這個瓜蒂散在前頭講過,瓜蒂這藥是個苦味的涌吐藥,最好,它不傷人,另外瓜蒂也能去水;赤小豆也是去水的,同時也能養(yǎng)正,豆類與人都有好處。那么這兩藥合起來,用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錢匕,現(xiàn)在咱說就是一錢吧,就是三克,因為這個豆豉這個藥能幫助涌吐,瓜蒂散也是常用的方子,但得有這個癥侯,人不但吃東西要吐,不吃東西也老想吐,吐了他才舒服,吐不出去的時候,這時候可以吃吐藥。 脈緊如轉(zhuǎn)索無常者,有宿食也。 什么叫轉(zhuǎn)索無常呢?比方一條繩或鐵索它都是起伏,它不是平的,他一轉(zhuǎn)的時候,你手指下就像按著轉(zhuǎn)索似的,起伏無常,咱說就是滑脈,這個脈是非常的緊,就像煙管裹得挺緊就叫做緊,從脈道的圓度上來看,按著挺禁按的叫緊,一按著挺松馳那叫緩,緊和緩是相對待的。 不過煙管不是繩索,繩索他是鼓的,一轉(zhuǎn)手底下無常,一時棱到手指上他就突出的反映,棱一過去就凹一下子,就像平常所說滑脈如滾珠,滾珠一個挨一個,與這個轉(zhuǎn)索是一樣的情形。按現(xiàn)代話說,就是血液充實,上下流利,感覺血在手指下來回走似的,那就是滑,這是第一個要緊的,這個「脈緊如轉(zhuǎn)索無常者」,不是緊脈,你得知道,他是滑表示里頭有有宿食。 所以這幾句話呀,跟脈學(xué)大家講得很不一樣,不是緊脈就有宿食,不是的,脈他得緊又轉(zhuǎn)索無常,那是滑,那才有宿食。 脈緊,頭痛風(fēng)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脈緊,頭痛風(fēng)寒」,一般的表癥也有這種脈,「腹中有宿食不化也」,里面有宿食也有這種脈,不是頭痛風(fēng)寒同時又有這個腹中有宿食不化,他這是兩個問題。主要是說頭痛風(fēng)寒時有這種脈,腹中有宿食不化時也有這種脈,不化在哪呢?在胃里呢,他這光解釋這個脈,這種憑脈來斷病,這個不像是出自仲景之手的東西,我認為與傷寒例一樣都是王叔和搞的。到這我們把這章講完了。
|
|
|
來自: 古道岐黃 > 《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