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點 作為家長,當聽多了grit、堅韌品格、堅持的意義,一旦孩子在游戲或?qū)W習某項技能時想放棄,我們也往往會習慣性地“上綱上線”。家有兩個“熊孩”的虎媽建議,如果家長并不確定什么是適合孩子水平而不至于傷害他的挑戰(zhàn),不妨選擇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斷。 注:本文經(jīng)授權(quán)轉(zhuǎn)載自公眾號“虎媽熊孩”(ID: TigerMomsWildKids)。 文 | 虎媽 編輯丨聞琛 假日里,孩子們和小伙伴們相約一起去游樂場玩,這是他們最放松的時候。 小熊正在玩“高空探險”。高大筆直的白楊樹拔地而起,離地兩米高的樹干上固定裝置,樹干與樹干之間用繩索和木板連接,上面設(shè)置各種障礙讓孩子穿越。 孩子們都戴著安全帽綁著安全帶。一想到那些身高只有一米二三的小孩子,站在離地兩米的位置,存在著隨時踏空的風險,我心里很為孩子們的勇氣喝彩。 突然,前進的隊伍停住了,孩子們都聚集在了一起。原來,一個小女孩走在半道就不肯挪動了,害怕得大哭。她不通過,后面的孩子就沒法走,只能等。 三四米長的繩索,旁邊豎著17塊寬木板,木板與木板之間的繩索寬度不足20厘米。在這一關(guān),孩子需要向螃蟹一樣橫著走,雙手從一塊木板挪到另一塊相鄰的木板上,依次挪動雙腳,這樣才能向右前進。 我們?nèi)祟愒陉懙厣狭晳T了朝前走,一般沒有橫著走的經(jīng)驗。離地兩米,爸爸媽媽伸手也無法摸到孩子的腿,腳下的繩索和手里的木板都在搖晃中,小女孩放聲大哭:“我害怕……我不走了……我不行……我不玩這個了……我要下去……” 爸爸媽媽的反應呢? 他們都站在孩子腳下,仰著脖子,揮舞雙手,大聲喊道:“寶寶,加油!不害怕,爸爸/媽媽在這里呢…… 你看,前面的妹妹比你小,她一個人都過去了,你也可以…… 你上周也走過這個探險啊,上周都走過了,這次也一定可以…… 你現(xiàn)在在中間,不能往后退了,只能朝前走…… 你快點走啊,后面的小朋友都在等你呢,你擋了他們的路了……” 任憑父母扯破了嗓子,小女孩抱住一塊木板,嚎啕大哭,雙腳就是不肯挪動。 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10分鐘,后面的孩子越來越多,其他家長和孩子不耐煩了。最后,工作人員上前,把小女孩抱到了這一段繩索的終點,解開安全帶,小女孩坐下來休息,后面的孩子陸續(xù)通過。 等到小熊這一波孩子們結(jié)束了整個行程,小女孩還坐在原地休息輕聲啜泣。過了一會兒,父母眼見孩子這一次絕不可能繼續(xù)走下去了,于是同意了她中途放棄。工作人員雙手抱起小女孩的胳膊往下送,爸爸接住她的腰放在地上。 此時,孩子的媽媽已經(jīng)在遠處找了個地方坐下來。爸爸在白楊樹下跟女兒談話,過了幾分鐘,女兒從輕聲啜泣發(fā)展到嚎啕大哭,滿臉通紅,頭發(fā)凌亂,奔向遠處的媽媽。 當小女孩在樹上哭著不肯前進時,父母在她的腳下好言規(guī)勸,然而孩子的哭聲越來越大。伴隨著這哭聲,突然某個時刻,我就醒悟了:不要逼孩子,他愿意放棄就放棄吧。 放棄這一次高空探險,并不意味著下一次來玩也會放棄,也許總有一天,她能夠自如穿越這些障礙,即使她終生不能穿越這些障礙,那又如何呢!一次游樂場的經(jīng)歷,何苦要上升到人生大義! 高空探險這種游戲,四年前在珍拉丁灣ClubMed參加類似項目時,我剛上去腿就軟了,平常看慣的草木人物,此刻怎么都縮小不成比例了!習慣的日常經(jīng)驗被打破,人面臨不確定狀況時,本能的反應就是回避。所以,我很沒出息地提出“我不玩了!我要下去!” 既然我曾經(jīng)放棄過高空探險,那么我的孩子,也可以放棄類似項目而不會招致批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對父母身上,有著許多當代父母的影子,我不僅反思自己:有多少次,“逼孩子”其實就是為人父母的我們,并不接受孩子軟弱,也不接受他的失敗。 然而,做父母的我們,肯定經(jīng)歷過失敗,也肯定有軟弱的一面。 等做了母親,挑戰(zhàn)和失敗排山倒海撲面而來,我才意識到孩子從小到大面臨著那么多的挑戰(zhàn)。 吃奶比別人費勁,學翻身怎么也學不會,學爬行時往后爬不會朝前爬,一到換季就整周整周咳嗽,兩歲了還不怎么會叫爸爸媽媽,三歲了見到大海嚇得直哭,四歲了還在撕書。 等到上學了,挑戰(zhàn)更多。學校功課要學好,課后班也不能落下,語文國學是基礎(chǔ),英語要強化,理化科學要培養(yǎng),人文歷史要抓緊,體育鍛煉貴在堅持,這還沒算音樂美術(shù)藝術(shù)類……小學四年級的作文水平已經(jīng)超越當年我初一的水平了,小學四年級的奧數(shù)題,我不會解(我一定是個假學霸,哈哈)。 可能我是見過風浪的成年人,愈挫愈勇。而我的孩子,他們年輕稚嫩,碰見挑戰(zhàn),本能反應就是往后退,安全第一,勿沾風險。 即使成年人,也會失敗,也要承擔失敗的后果。 十幾年前,我還在讀博士,壓力巨大。我們都是百里挑一拿到全獎去讀書的學生,一同前去的同學A,在讀了一年之后,申請Gap Year,回到北京,重新找了一份工作,一年到期,A放棄了做faculty和學術(shù)界這條路。我們其他同學,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拿到學位,很多人也回到北京,敲門進入學術(shù)界。 在世俗的眼光里,中途放棄的同學A是學術(shù)路上的“失敗者”。 博士同學聚會,談起A,有同學會感慨:我們堅持讀完了書,可是并不熱愛學術(shù)界,A早我們一步看明白了這一點,她才是智者,及時止損,選擇了更適合自己的職業(yè)道路?,F(xiàn)在,A在自己的領(lǐng)域里獨當一面,新聞里經(jīng)常會看到她的身影,自信大方,神采奕奕。 一條路上失敗了,可能只是說明你應該去找下一條路,并不能證明你的實力或者素質(zhì)比其他同學更差。 那對父母口干舌燥浪費了10分鐘唾沫,小女孩依然堅持了自己的選擇——雖然在旁觀者和父母眼中,她是一個失敗者。 作為母親,我時時刻刻接受著自己孩子的失敗。 經(jīng)常忘記做某項家庭作業(yè)或者忘記帶作業(yè)本——孩子,到底是你上學,還是媽上學? 每一次考試總因為粗心而答錯題——孩子,你就不能學習態(tài)度更認真一些? 不會做奧數(shù)題,奧數(shù)比賽時涂錯答題卡——孩子,你缺乏練習,咱們能多練一些嗎? 老師要求的古詩詞,怎么都背不下來——孩子,背不了所有古詩,背二分之一總行吧? 跳小繩從每分鐘3個開始起步,集體跳大繩比賽那一天,大熊讓我?guī)退埣佟⒆樱阈枰嗟木毩暋?/p> 寫字歪七扭八大小不一——孩子,把所有筆畫寫進田字格,有那么困難嗎? 把“水陸草木之花”譯成“所有的花”——孩子,古文翻譯要對應,你需要把每個字都譯出來——水里的、陸地上的,那不就是“所有的花”嗎?古人真啰嗦! “媽,這次測驗,我們?nèi)喽纪瞬搅?,我也退步了!”——孩子,你就不能盯著?yōu)秀的同學看嗎?你怎么總是盯著最低標準?就這么不求上進! 放學回家,大熊躺在沙發(fā)上,半個小時啃完3/4個蘋果——孩子,你不能吃快點嗎?下次我給你榨蘋果汁喝。——“媽,你知道,我喜歡享受!” “媽,我們今天測聽寫了,老師還沒有發(fā)聽寫本,但是我知道我考得不怎么樣……唉,你不要破壞我此刻美好的心情!”——好吧……你知道錯誤就行。 日復一日,我已經(jīng)接受這個現(xiàn)實,那就是,我的孩子最終不會長成“別人家的孩子”。面對挑戰(zhàn),他第一反應是回避,他軟弱,不夠勇敢。 我很難確定,什么樣的挑戰(zhàn),是適合他的水平而不至于傷害他的挑戰(zhàn)。所以,我選擇了相信他的判斷。因為,那終究是他自己的人生,他擁有的話語權(quán)比我的多。 講真,大熊和小熊已經(jīng)放棄了很多可能性備選項,即使親兄弟,未來的職業(yè)選擇也絕不相似。 更準確地說,對于某些挑戰(zhàn),他們很早就放棄了;另一些挑戰(zhàn),他們選擇接受,當然結(jié)果面臨失敗或成功兩種可能性。成功當然好,即使他們失敗,我也全盤接受。 學會跟自己的軟弱和失敗共處,不產(chǎn)生負面情緒,這也是一種成長。 我不是完美的父母,也不能指望培養(yǎng)出完美的小孩。 點擊下圖,了解外灘教育VIP更多福利 點擊關(guān)鍵字閱讀外灘教育3000+篇優(yōu)質(zhì)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