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又名銀花、雙花、二花、二寶花等。屬半常綠多年生木質藤本, 莖空心, 多枝棕色,葉對生, 嫩枝綠色有柔毛, 耐寒不凋, 故有“ 忍冬” 之稱;夏初于葉腋成對開出狀似喇叭, 由白轉黃、清香四溢的花, 故名“ 金銀花” 。漿果球形、嫩青熟黑有光澤。全國均有野生和家種。產(chǎn)于河南者稱“南銀花” , 產(chǎn)于山東者稱“ 東銀花” 。 金銀花性寒味甘、清熱解毒、主治溫病發(fā)熱、斑疹、咽痛、熱毒下痢、癰腫瘡瘍等癥。金銀花的花、莖、葉蒸餾成露稱“金銀花露” , 可作飲料, 能解暑清熱。金銀花治病的便方如下: 1 .細菌性痢疾:金銀花15 克, 車前草30克。水煎服, 每日1 劑, 連服3 ~ 5 天, 有顯效。 2 .牙齦腫痛:金銀花15 克, 白糖5 克。將金銀花水煎去渣, 加入白糖, 早晚飯前各服1次。 3 .防治暑癤:金銀花30 克, 野菊花5 克, 甘草3 克。水煎服, 每日1 劑。 4 .膽囊炎:金銀花30 克, 蒲公英20 克, 板藍根10 克。水煎服, 每日1 劑。 5 .預防流行性腦膜炎:金銀花、夏枯草、大青葉各15 克, 在流行季節(jié)水煎代茶飲, 有顯效。 6 .急性腎炎:金銀花、紫花地丁各15 克, 白茅根30 克。水煎服, 每日1 劑, 連服5 ~ 7 天。 7 .面部化膿性炎癥:金銀花、野菊花各15克, 竹葉10 克。水煎服, 每日1 劑, 連服5 ~ 7天。 8 .癰腫瘡癤:金銀花、野菊花各15 克, 紫花地丁30 克, 皂角刺5 克。水煎服, 每日1 劑。 9 .外感風熱感冒:金銀花12 克, 大青葉15克, 薄荷9 克。水煎服, 每日1 劑。 10 .風濕關節(jié)炎:忍冬藤、生石膏各30 克,威靈仙15 克。水煎服, 每日1 劑。 11 .膀胱炎:金銀花、石葦各10 克, 白茅根30 克, 車前草20 克, 水煎, 分2 次服。 12 .深部膿腫:金銀花、野菊花、馬蘭、海金沙、大青葉各30 克, 甘草5 克。水煎服, 每日3次服。 13 .出血性麻疹:金銀花、紫草、赤芍、丹皮、生地各15 克, 生甘草10 克。水煎服。 14 .急性單純性闌尾炎:金銀花150 克, 蒲公英100 克, 甘草25 克。每日1 劑, 水煎服。 15 .外傷感染性骨髓炎:金銀花、連翹各50克, 紫花地丁、黃芩、丹皮、野菊花各15 克。水煎服。 16 .咽炎、大葉性肺炎、肺膿腫、支氣管炎、皮膚感染:忍冬藤、蘆根、三顆針、蒲公英、紫花地丁、梨頭草各50 克。水煎服, 每日1 劑。 17 .感冒:(銀翹散)金銀花、連翹各20 克,竹葉25 克, 荊芥穗10 克, 薄荷、甘草各5 克, 淡豆豉15 克, 牛蒡子、桔梗各20 克, 蘆根30 克。共研粗末, 每次30 克, 水煎服。 18 .氣性壞疽:金銀花、一點紅、野菊花、白茅根各30 克, 積雪草、白花蛇舌草各60 克。水煎服。另用鮮女貞子、鮮佛甲草搗爛外敷。金銀花粉1000 克, 40 %酒精1500 毫升, 浸2 天后, 煎至400 毫升。每日1 ~ 2 次, 外搽。 |
|
|
來自: 昵稱4i3ZRCPE > 《各類秘驗方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