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逝川】 去年底,國內十余位考古專家齊聚四川彭山,正式宣布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經考證為歷史記載的張獻忠沉銀中心區(qū)域之一。“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這句流傳數百年的童謠,也終于被證實。2017年1月5日,水下考古發(fā)掘正式啟動。 
	 而就在3月20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了“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階段性工作新聞通氣會:歷經兩個多月的發(fā)掘,出土了超10000件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張獻忠分封嬪妃的金冊、銀冊,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銀錠以及各類金銀首飾和兵器。進一步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現場展示“木鞘藏銀”的照片 然而隨著江口沉銀一同浮出水面成為熱點的,還有圍繞這位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的種種爭議:其中最大的疑團,當屬“張獻忠屠川”。 百度和搜狗分別是國內使用率最高的搜索引擎和輸入法,可以從推薦結果看出除了因最近的考古而排名靠前的幾條,網友們對張獻忠在蜀地的所作所為是非常感興趣的。 
	 
	 但是這方面也存在著諸多的謎團,一方面有諸多史料佐證張獻忠在四川大肆屠殺,縱容部下奸淫擄掠,給蜀地百姓造成了慘絕人寰的慘劇,以至于“十室九空”;另一方面又有不少人認為有所記載的大都為野史和清朝官修明史,前者難以取信,后者因政治需要對張獻忠這類農民起義軍領袖極盡抹黑之能事,因此張獻忠屠川之事要打一個折扣。那么,到底張獻忠在四川都干了些什么呢?讓我們循著時間線,從八大王的生平開始回顧。 張獻忠生平經歷 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皇帝朱翊鈞仍然沒有上朝,也沒有接見朝臣。陜西榆林定邊縣郝灘鄉(xiāng),大明王朝的掘墓人之一——張獻忠出生了(另一個掘墓人李自成好巧不巧也是這一年出生,同樣也是榆林人,真可謂是06黃金一代)。 
	 張獻忠,字秉忠,號敬軒(所以某張姓歌手原來和張獻忠同名,什么鬼2333),外號黃虎。關于張獻忠的家庭,史書的記載很少,均沒有留下姓名。我們只知道張父是名小生意人,家境雖然貧苦,但張獻忠少時也曾讀過一點書。不過很明顯這位未來的大西皇帝沒能考取功名,否則就不會去延安府當一名捕快了。捕快沒干好犯了事被革了職,只好跑去延綏鎮(zhèn)投軍(“張獻忠者,延安衛(wèi)柳樹澗人也。為府中快手,不得志”——《延綏鎮(zhèn)志·卷五之四》,《紀事志》)。 這里的快手,可不是喊麥直播那個快手,而是明朝軍制下軍籍之外“僉點補替”民兵的別稱。但當兵又犯了事,按律要和另外十七名同犯一同問斬??偙跬郎蕚淇橙四?,這時候張獻忠生命中第一個貴人出現了——陳洪范,他恰好來拜訪王總兵。而我們的張秉忠也展現了他不拋棄不放棄的堅韌性格:向陳洪范乞求活命。而這位軍中的陳大人也為張獻忠相貌奇特而感到驚奇,便向王威請求赦免。 按理說這理由也是挺扯淡的,你一個客人說刀下留人就留人,我王威要是答應了,豈不顯得……特別通情達理?于是其他十七人都掉了腦袋,唯獨張獻忠挨了一百鞭子后從軍隊除名了事。俗話說接盤接到底,將來陳將軍還會和左良玉合作大破張獻忠部,屆時張獻忠還要乞降一次。這就是后話了。 軍隊也待不下去了,但秉忠同學還是要吃飯,要活下去。恰逢天啟末年陜西發(fā)生了嚴重的干旱和蝗災,三秦大地餓殍遍地,哀鴻遍野。但遼事不息,遼餉不止。明朝財政吃緊,不僅拿不出賑災糧食,原有的遼餉也沒有停止,于是乎官逼民反,農民生存不下去就只有鋌而走險,農民暴動很快蔓延了陜西全境。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一說跟隨神一魁起義,也有記載說張獻忠在家鄉(xiāng)聚集了一支隊伍響應王嘉胤暴動??傊峭渡淼綉?zhàn)爭的洪流中去了,自號“八大王”。 
	 連環(huán)畫《張獻忠反谷城》中的一頁 從這個諢名可以看出張獻忠的教育水平的確不高,審美水平和文學素養(yǎng)都有限,但是比起其他農名起義軍領袖的諢名——如果說“曹操”(羅汝才)、“薛仁貴”這種是抄襲穿越借尸還魂,“老回回”(馬守應)反映民族特色,那么“闖塌天”(劉國能)、“不沾泥”(張存孟)、“油里滑”這種就是純粹口語化帶點水滸色彩(再次反映《水滸傳》的確是明末一大I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