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飾雖是一個小而精微的門類,但在人類早期美術及文明歷史中,無論中外,首飾總在開篇的第一章便有。各個時代,首飾都匯聚紀錄著人創(chuàng)造的“時尚文明”。發(fā)飾、耳飾、頸飾、臂飾、手飾等裝飾品統(tǒng)稱首飾。漢代曾將冠冕、鏡梳、脂粉等都算作首飾,宋代又將首飾局限在“頭面”的范圍內(nèi);其定義或寬泛,或狹窄,均與現(xiàn)代**慣上所說的首飾不同。原始社會 人們已經(jīng)制作各種首飾裝飾身體。
西周 七璜聯(lián)珠組玉佩 長87厘米,由玉、瑪瑙,料器等374顆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飾件相間聯(lián)綴而成,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是一組由青玉管和紅瑪瑙珠組成的項飾,下部是一組由7件玉璜與紅瑪瑙珠,料珠組成的胸組佩飾。
玉佩:在古代,僅用于裝飾作用的腰間佩件稱為“德佩”,因其多為玉器,所以也稱“玉佩”。根據(jù)玉料色澤,如淡綠、茶綠、黃綠、墨綠、黃褐、棕褐、白色、黑色等等的不同,依人品、寓意制作出不同造型,比如蟲魚鳥獸形狀、圓環(huán)狀(玉壁)等等。另外,除了單件玉佩,還有組佩,就是將幾種不同形狀的玉佩,用彩線穿組為一串系掛在腰間,走起路來,玉佩相撞,發(fā)出悅耳的聲響。 西漢 玉碟 高5厘米,玉質分別為白玉、墨玉、黃玉。略呈扁橢圓形,前端較窄薄,后端稍寬厚,其外側突出一耳,用于控弦。表面光素無紋。 宋 白玉留皮葫蘆佩 高4.7厘米,玉佩由玉留皮鏤雕而成,構圖繁密,情景生動,琢工精湛。 清中期 白玉雕麒麟送子牌子 8.2×4.8厘米,鏤雕花卉,中間為麒麟送子圖案。刻工精細,寓生貴子。 遼 青玉雕凌霄花紋穿帶飾 高6厘米,青玉質地,采用鏤空手法精雕而成,花朵嫵媚嬌艷,以陰刻線劃出花筋葉脈,極富生命力。成對出現(xiàn),更是難得。
明定陵出土,中間那塊,既是貓睛石,又是祖母綠,全世界這樣的寶石只5塊。
明 龍飛鳳舞
明·寶石腰帶 古代的工匠能花費數(shù)月乃至數(shù)載琢磨一器,他們雕工精細,作品渾然天成,但相對他們精湛的技藝,更驚嘆的是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創(chuàng)造精神。這些古人的首飾絕對稱得上獨一無二,巧奪天工,美幻絕倫。
清 珍珠冠 高21.5厘米,直徑25厘米 這是一頂由上萬顆天然珍珠串起來的冠飾。
古代女子發(fā)飾多種多樣, 有笄、簪、釵、環(huán)、步搖、鳳冠、華盛、發(fā)鈿、扁方、梳篦等。
商 黃玉笄 8.5×0.8厘米,黃玉質,作扁圓長條形,上粗下細,通身光素無紋. 笄:是古人用來簪發(fā)和連冠用的飾物,后世稱為“簪”。簪起源于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簪的材料以骨為主,漢代開始出現(xiàn)象牙簪,玉簪,還在簪頭上鑲嵌綠松石。唐宋元時期的簪則大量用金,銀,玉等貴重材料制作。銀簪的制作工藝有鏨花,鏤花及盤花等。盤花是用細銀絲編結而成。簪頭的雕刻有植物形,動物形,幾何形,器物形等,造型多樣,其圖案多具有吉祥寓意。另外簪頭造型做扁平一字型的成為扁方,原為滿族婦女用的大簪,也是簪的一種。
唐 龍頭簪
宋 白玉鳳首笄 長10.8厘米,白玉質,笄身細長,笄頭透雕一鳳首。
清·扁方
清·伏牛望月金釵 釵: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釵與簪主要區(qū)別在于簪是作成一股,釵則作成雙股。釵用來綰住頭發(fā),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fā)上。五代五縞《中華古今注·釵子》:“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
明 步搖 步搖: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是古代婦女插于鬢發(fā)之側以作裝飾之物,同時也有固定發(fā)髻的作用。其制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細相混雜,簪于發(fā)上。簪插步搖者多為身份高貴之婦女,因步搖所用材質高貴,制作精美,造型漂亮,故而非一般婦女所能使用。
戰(zhàn)國 金耳墜 長約5厘米,耳環(huán)部用金絲制成,下端有鈕以掛墜飾。墜飾用二或三件金絲疊繞而成的圓錐狀體聯(lián)綴而成。其中一件在兩個錐狀體之間穿一塊綠松石,黃金與花石交相輝映,極其精美。
唐 嵌寶金耳墜
明 帝后耳墜
藥神形金耳墜
腕飾:常見的是手鏈和手鐲。鐲是古代女性最重要的腕飾。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遺址和山東曲阜西夏侯新石器時代遺址等古代遺址中,考古學家均發(fā)現(xiàn)了陶環(huán)、石鐲等古代先民用于裝飾手腕的鐲環(huán)。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稱謂,“跳脫”就是其中一種。
明 金鑲玉環(huán) 直徑2.8厘米,厚0.5厘米。青色,有沁痕。制成環(huán)狀,環(huán)內(nèi)嵌入金邊。
清 綠松石十八羅漢手串 此手串連綴了18顆綠松石,每一顆綠松石上雕一個羅漢。羅漢造型雖小,但卻精致逼真
清 銀燒藍雙龍戲珠珊瑚鐲
蕓窗博物志--古玩藝術品公眾平臺,文化資訊、古玩行業(yè)信息,每天放送。 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即可關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