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伯年(1840~1895) 49歲攝影 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上海經(jīng)濟文化飛速發(fā)展,各地畫壇名家云集滬上,雅俗共賞的海上畫派異軍突起,其中最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就是任伯年。他與蒲華、虛谷、吳昌碩并稱“海上四大家”,又與任預、任薰、任熊并稱“海上四任”,徐悲鴻稱他為“仇十洲(明代畫家)后中國畫家第一人”。 任伯年,名頤,字伯年。浙江蕭山人。父親任鶴聲是民間畫像師,大伯、二伯都是名聲顯赫的畫家。受家庭的熏染,任伯年幼年就掌握了寫真畫技巧,尤其善繪人物,寥寥數(shù)筆便能勾勒出人的神形。某日家中來客,稍坐片刻即告辭。其父回來,問來客是誰?任伯年答不出姓名,便拿起筆畫出模樣,父親一看便明白了。 ▲賈島騎驢敲詩圖 任伯年一生經(jīng)歷坎坷,頗多傳奇色彩。少年時,他曾投身太平軍,在軍中掌大旗,“戰(zhàn)時麾之,以為前驅”。不久來上海,居住縣城三牌樓,在城隍廟擺攤畫扇面,后開設“古香室”扇店。在崇奉名流的上海邑城,沒有人會青睞一個無名小輩,任伯年幾天賣不出一幅畫。為維持生計,他在扇面題上名畫家任熊(任渭長)的款識。這一招果然奏效,購買者趨之若鶩,畫攤生意日漸興隆。 有一日任熊來到任伯年畫攤前,見到這些仿冒畫有幾分神似,也很有靈氣,便收任伯年為弟子,并介紹他到豫園荷花池旁飛丹閣居住。飛丹閣是滬上畫師雅聚之地,任伯年有了更多學習切磋機會,從此畫技日益精進。巧合的是,后來成為書畫名家的王一亭,早年學徒,附近有一裱畫店,因常見任伯年的畫,非常仰慕,遂模仿其畫,后為任伯年所見,也收為弟子。 任伯年長年累月埋頭作畫,幾個月不理發(fā)。剃頭匠說:“為任先生剃頭,青黃赤白黑各種顏料,無不自其發(fā)間簌簌而落,若攢集起來,可開顏料鋪了?!痹瓉?,任伯年作畫時,常搔頭深思,將手上顏料粘在了頭發(fā)上。 ▲雄雞圖(左)、牡丹貓石圖(右) 任伯年努力從生活中吸取創(chuàng)作素材,他外出總是攜帶速寫畫折。一次在茶館喝茶,看到門口有一群雞,羽毛斑斕,神態(tài)生動,任伯年忘了喝茶,找了些米,一把一把撒去,全神貫注地觀看雞群撲騰啄米的千姿百態(tài)。雞的主人見有人撒米喂雞,以為是偷雞賊。后來知道把雞喂得脹鼓鼓的竟是大名鼎鼎的畫家任伯年,便上前連連道謝,此事一時傳為美談。春風得意樓附近有一羊圈,任伯年經(jīng)常捧著茶杯,仔細觀察羊群活動,后來他畫羊深得神理。一日半夜,任伯年正伏案臨紙,忽聽貓不停叫喚,開窗只見屋頂一只雄貓正追逐雌貓。任伯年情不自禁爬上屋頂,亦步亦趨跟隨,忘形間失足滾落至鄰家院子。鄰居以為“宵小”,掌燈一看,原來是任伯年,眾皆大笑。 ▲《觀刀圖》(左)、《蘇武牧羊圖》(右) 1888年,任伯年在豫園點春堂西側賓日閣繪制《觀刀圖》,畫面上山石樹木之后有神色激昂的二壯士觀看短劍。點春堂在小刀會起義時曾為指揮部,此畫被認為有緬懷之意。 任伯年重視繼承傳統(tǒng),融匯諸家之長,吸收了西洋畫的速寫、設色諸法,形成自己傳神寫照、新穎生動的獨特畫風。他是第一個使用西洋顏料的中國畫家。 任伯年因患肺病,疼痛時吸食鴉片鎮(zhèn)痛,久而上癮,身體每況愈下,終至病入膏肓,1895年在上海逝世。吳昌碩作挽聯(lián):“畫筆千秋名,漢石隋泥同不朽;臨風百回哭,水痕墨氣失知音?!?/p> ▲浙江蕭山任伯年紀念碑 1961年上海科教電影制片廠曾攝制紀錄片《任伯年的繪畫》,對任伯年的傳世繪畫作了全面介紹。1991年發(fā)行的羊年生肖金幣畫面采用了任伯年的《三羊圖》。 (欄目合作:區(qū)檔案館 編輯:黃騫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