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是概述 猛禽是什么? 它并不是生物學(xué)上的一個分類單元,而是根據(jù)其習(xí)性(也就是生活方式)人為劃定的鳥類六大生態(tài)類群之一。 這6大鳥類生態(tài)類群就是: 猛禽,是一類以肉食性為主的掠食性鳥類的統(tǒng)稱。 按照現(xiàn)代分類界元定義,以目為單位,猛禽可以分成3個主要類群,鷹形目、隼形目、鸮形目。 按活動規(guī)律分,前兩個主要在白天活動,后一個主要在晚上活動。 另外還有雀形目中的伯勞科。 注:個人分法,伯勞性情兇猛,可歸入小型猛禽之列,但在整個雀形目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為5‰,本篇不把伯勞算入其內(nèi)。 游禽(簡單講就是腳上有蹼,會游泳的種類,鴨子、企鵝、??等); 涉禽(高個子的代表,經(jīng)常臨水而居,鸛、鶴、鸻鷸等); 陸禽(不會飛或飛行能力不強的種類,雉、鴕、?等); 攀禽(足趾適應(yīng)攀援生活的種類,啄木鳥、鸚鵡等); 鳴禽(善于鳴叫的種類,鹛、雀等雀形目鳥類)。 回歸正題前再來普及個詞“生物無絕對”,在物種身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辦不到的。不論是分類地位、外貌特征、食性、行為特點等都是在自然演化路上的一個點而已,是對現(xiàn)階段自然環(huán)境做出的適應(yīng)(或者說是妥協(xié)),它只是表示這一時期的物種間的相互關(guān)系。這也是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體現(xiàn)。 猛禽有哪些 再來看看猛禽在中文中的代表文字: 雕:力量,威嚴(yán)的象征。 鷹:猛禽的代名詞。 鳶:猛禽中輕盈的代表,“兒童散學(xué)歸來早,忙趁東風(fēng)放紙鳶”。 鷂:自帶臉譜的猛禽。 鵟:猛禽中粗狂的代表。 鶚:魚鷹子(可不是鸕鶿)。 隼:猛禽中速度的象征。 鷲:前面說的所有形容詞都和它無關(guān),“丑陋”還是比較適合的。 鸮:字從音來,讀出來就大概知道貓頭鷹怎么叫了。 猛禽特點 特點是有鉤狀強而有力的嘴,強大而靈巧的雙翼,力量十足的雙腳及趾上的銳利勾爪。
站在食物鏈的頂端,總之猛禽就是鳥類中力量的代名詞。其實吧這個要分開來論,經(jīng)??匆娒颓荼圾f科鳥類欺負(fù)的不要不要的,即使是貓頭鷹里的大型種類也有被鷹類捕食的記錄。
不過總體說還是好的,給人的感覺還是強大的。 猛禽的食譜 主要以軟體動物、節(jié)肢動物、魚類、兩爬、鳥類、獸類為食,對了還有植物種子,看出來了吧,除了肉眼看不見的東西,什么都吃。 現(xiàn)在和大家分享一些飲食習(xí)慣和菜譜有特點的猛禽種類: 蝠鳶,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以吃蝙蝠為主的種類。
紀(jì)錄片里經(jīng)??梢钥吹近S昏時分在大的蝙蝠洞口飛來飛去的就是這個家伙。
分布不是廣,而是很分散,從非洲中部到東南亞以致新幾內(nèi)亞都能看見其身影。 鉤嘴鳶,分布在中南美洲,但不是很常見。最愛吃的就是蝸牛。
它還有個兄弟叫古巴鉤嘴鳶,極度瀕危物種,只分布在古巴島。
過去10年間只有3起目擊報告(比UFO還少見),至今沒看到該物種的確切活體影像資料。 還有兩個常見的近親,分布在中南美洲的螺鳶和分布在南美洲的澤鳶。
這兩位的主食也是軟體動物,不過吃的不是樹上的蝸牛而是濕地中的螺。 棕櫚鷲,是最小的兀鷲了,這家伙可算是個半吊子素食主義者了。
最愛吃的是棕櫚及其它植物的果實,真對的起自己的名字,感覺像是大熊貓掛著食肉類的名字,常吃的卻是竹子。
再來看幾個有想法的吃主 白兀鷲,雖然瀕危但并不少見。
把它列進來并不是其瀕危的保育等級,而且其吃鴕鳥蛋的過程是鳥類覓食行為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
就是直接用喙(就是鳥嘴)叼石頭砸。 鶚,這是真正的魚鷹。
主食魚類,它的趾底和跗趾(就是爪子)為抓魚而演化出了特殊結(jié)構(gòu),可以有效的防止魚類滑脫。
在猛禽里單論抓魚無出其右者,無論是吃魚的海雕還是漁雕或是靈巧的鳶類,都不能與其相提并論。 蛇鷲,非洲的特有的一種陸行性猛禽。
擁有非常不協(xié)調(diào)的一對長腿,像是鷹和鶴的結(jié)合體,其以雙腿蹬踹獵物的方式在猛禽中可謂獨樹一幟。
模擬蛇鷲捕蛇時的場景 尤其是在捕食蛇類時,其無影腿簡單而有效。(不過死在其腿下一定很慘) 關(guān)于猛禽,本期先介紹到這,下期更精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