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0% 的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病史患者可能罹患血栓后綜合征(PTS),癥狀從下肢輕微水腫到色素沉著不等,嚴重患者甚至出現(xiàn)靜脈性潰瘍。患者通常表現(xiàn)為下肢疼痛、沉重和瘙癢。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2014 發(fā)布了《血栓后綜合征的預防、診斷和治療:AHA 科學聲明》。來自芝加哥大學的 Jain 博士等對其進行解讀,文章發(fā)表在近期 JAMA 雜志上。 PTS 診斷 PTS 的病理生理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可能原因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阻塞靜脈回流,靜脈脈瓣膜損傷導致急性炎癥反應和靜脈逆流引起遠端靜脈高壓。 相關危險因素包括:肥胖、近端靜脈 DVT、同側 DVT 復發(fā)、多發(fā)深靜脈血栓形成以及診斷后未達到治療目標的抗凝。其診斷主要基于臨床癥狀和既往 DVT 病史。 PTS 預防和治療面面觀 對應用維生素 K 拮抗劑治療的 DVT 患者進行頻繁常規(guī)監(jiān)測,避免未達到治療要求的 INR,尤其是在最初幾個月(I,B)。尚不能明確新型口服抗凝藥物(IIb,C)和低分子肝素(IIb,B)能減少 PTS 發(fā)生。 彈力襪(ECS)對 PTS 的預防作用尚不能定論,但能減輕近端 DVT 患者水腫癥狀(IIb,A)。對于 ECS 在預防 PTS 的應用方面,AHA 和美國胸內(nèi)科醫(yī)師學會(ACCP)第九版指南上有所出入,后者推薦急性 DVT 患者穿 ECS。而其后的一項多中心雙盲隨機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 ECS 組和對照組在 2 年的隨訪中 PTS 發(fā)生率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 有經(jīng)驗的臨床中心可對急性有癥狀的近端 DVT 患者進行導管接觸溶栓(CDT)和藥物機械 CDT,若患者一般情況允許,且預期壽命大于 1 年,預期出血風險低(IIb,B)。CVenT 研究結果表明對急性股髂靜脈血栓形成患者進行 CDT 聯(lián)合抗凝治療,隨訪 24 個月發(fā)現(xiàn)其 PTS 發(fā)生率低于單獨性抗凝治療者(41.1%:55.6%)。然而 CDT 組出血事件也明顯增加。 PTS 合并靜脈性潰瘍患者進行加壓治療是能促進潰瘍愈合(I,A),約 2% 的患者出現(xiàn)組織缺血。己酮可可堿也能促進潰瘍愈合,同時也增加了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的發(fā)生。 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與 PTS 的關系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有研究表明置入下腔靜脈濾器預防肺栓塞的患者 DVT 更容易復發(fā),進而增加 PTS 風險。盡管幾個臨床試驗表明使用靜脈活性藥物能治療 PTS,然而因為這些試驗的設計等問題,尚需進一步研究。 編輯: 程培訓 |
|
|